孩子需要“笑容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2015-12-18

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2004年8月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

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国际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孟昭兰教授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与“孩子需要“笑容教育””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孩子需要“笑容教育””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家长七大妙招避免娇惯宝宝
    处理“问题”的几个原则
    新妈妈该如何选择育儿书籍
    怎样养育出有道德感的孩子
    孩子早期阅读的训练
    0岁教育原点“才能递减法则”
    "2岁开始看新闻联播"成天才?
    初生儿“瞌睡早教”可行吗
    直面中国式隔代教育问题
    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朱永新:与孩子一起成长
    你的父爱质量是否达标了?
    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
    婴儿总抱着会影响生长发育
    国外热门的“情商”教育
    宝宝乳牙龋病容易殃及恒牙
    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教育孩子需要“因地制宜”
    掌握儿童成长九大敏感期
    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
    早期阅读怎么“读”
    盲目补钙 当心孩子厌食抑郁
    五个不同成长期的儿童性教育
    新手爸妈最容易犯的育儿错误
    子不教谁之过?
    国外最热门的情商教育方法
    掌握十二诀窍养育快乐的孩子
    娇惯溺爱最易教子误入歧途
    名人育儿:名嘴崔永元教女六原则
    幼儿时期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