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2015-12-18

今天与明天冲突吗?

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将来升学时能有竞赛证书,从四五岁起就送孩子读课外培训班。很多孩子童年中没有风筝、没有奔跑,每周在三四个补习班之间来回奔波,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把我累倒在起跑线上。在部分初中,初三学生为了全力迎接中考,音、体、美统统让步给语、数、外等考试学科。强迫孩子苦读,不少家长、老师表示无奈:童年快乐,将来失败,后悔莫及。

孩子今天的快乐与明天的前途,果真相互冲突吗?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人的发展有自身规律,童年时的快乐对人的性格养成以及兴趣培养十分重要,这种快乐体验往往过期不候,成年后也无法弥补。因此,不能通过透支学生的兴趣,来换取眼前的分数,获得暂时的满足。

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灌输老师认为正确的知识,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习兴趣丧失,影响可持续发展,将来的快乐又从何谈起?

成绩与幸福如何统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提出,要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牛鼻子是改变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从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转变为多视角发现孩子的特长与潜能,激发其能力与兴趣,让学习过程幸福、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宝剑认为,孩子苦读,是因为我们遵循刻板的标准尺度近的是学生统考成绩,远的是学校升学率、名牌学校考取率。只看成绩不顾其他、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难免加重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多元化的方式、多维度评价学生,强调考试成绩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致,当前进步与持续发展的一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学习的幸福指数。

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苦读与能力培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矛盾。徐淀芳介绍,一方面,通过减少基础型课程时间,增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多样性、选择性课程中,获得更多兴趣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机会;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方法和人格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学习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课业负担、身心健康等全部纳入考量,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能力、提高成绩,享受快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还看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 等等小花个性大不同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春节教你拍出创意全家福
    隔代教育的弊端
    孩子最怕的事情你知道吗?
    男孩女孩教育大不同
    放养而非放任 科学育儿三原则
    早教的原则妈妈们都知道了吗?
    培养优秀BB 抓住6岁前的关键期
    不同血型宝宝的教育方案
    春节和BB说走就走的旅行
    消极父母培养不出积极孩子!这四张表让无数人汗流浃背
    我的孩子居然被我亲手“送”给了人贩子
    6个孩子进哈佛耶鲁 首席妈妈的育儿经
    晒娃狂魔看过来:家有宝 轻点晒
    脸型也能反映宝宝智商
    馨蕙馨:雾霾天孕妇该如何防护
    熊孩子怎么教育 沟通是关键
    你家孩子真的不需要太聪明!
    知识、技能、品格,伊顿实施多元文化双语教育体系
    日本人如何看待孩子扫厕所
    教育路上 你是第几层父母?
    外国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都学些什么
    高智商BB的表现 看看你家娃中招没?
    幸福家庭必备7要素 你家有么?
    第一居然比不过第七?别让你的孩子那么拼!
    千万别这样和孩子开玩笑
    如何让孩子进行体验式成长?
    餐盘上的童话 用美食给宝宝讲故事
    男宝女宝大不同 做合格的“守望者”
    千奇百怪的育儿“歪招”
    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