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2015-12-17

美国新罕布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的茅瑞斯特劳斯教授(Dr. Murray Straus)曾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他报告说,在美国与同年龄的伙伴相比,那些经常挨父母打的幼儿,他们的平均智商要低两到五分。

为什么孩子挨打的年龄和频率会和孩子的智商有所关联呢?斯特劳斯教授是这样解释的,他说,长期因挨打而造成的精神紧张会引起孩子创伤后应急障碍综合症。而先前早已有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急障碍综合症的症状会与儿童、甚至成年人的智力水平有直接相关。的确,有很多研究都发现长期在精神压力下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接受、与表达的能力、还有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和这个研究报告同时发布的还有另外一个相关研究结果。在美国的权威杂志《儿童发展》上,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说,根据他们对2573个家庭的调查发现,一岁以内经常被父母责打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会出现较高的攻击性;到三岁以后,则出现社会交往和情绪方面的困难。

打孩子的情形在低收入家庭中尤其常见。早在1998年,根据各方面大量的研究结果,美国的儿科学会就发布了一项建议,希望父母使用打骂以外的其它方式来教导孩子。

关于这个问题,近年来在中国的教育界也有所讨论。可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打孩子的情行现在仍然相当常见。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他们自己小的时候通常被父母责打过。所以对他们来说,当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对他们实行体罚和打骂似乎也是个天经地义的事。有些家长会解释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与其将来孩子交于别人来管教,不如自己现在亲自动手来得及时、来得有效。

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未必如此。一般来说,对孩子实行体罚、打骂孩子是最无效的教育方法。不管家长的动机是什么,打孩子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后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首先在很多情况下,家长打骂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可是我们知道,很少有家长能够有意识地把打孩子当成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合理地使用它。通常家长打孩子都是在他们情绪激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所以说,打骂孩子不属于家长们有计划、有选择、有意识的教育方式,更不是在平心静气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它的效果当然不会好。

还有,打骂孩子对教育孩子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结果。因为打骂孩子一般都是在父母失去自我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愿望去和孩子讲道理,所以单纯地打孩子只能暂时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却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这样,孩子挨完了打,仍然不懂、不会、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您说,这样的教育能够有效吗?

打孩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和更为恶劣的后果,那就是父母无意中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父母打骂孩子的频率与孩子在其它场合表现出来的攻击性有很大的相关。说白了,就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也常常会去打别人。长大以后,甚至还会有样学样、打骂他们自己的孩子。

很多研究都表明,家庭暴力现象会代代相传。这并不是说打骂孩子会通过基因来遗传,而是讲父母亲暴力行为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主导孩子在家里和在社会上的行为。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孩子行为的楷模。这种楷模的作用在好的行为上是如此,在不良的行为上也通常是如此。

以前的对家长打孩子的研究,着眼点主要是在打骂对孩子社会性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上。斯特劳斯教授的最新研究则展示了打骂对孩子认知方面的影响。虽然他的研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虽然他的研究结果中所显示的智商差距看上去并不很大,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结合其它的研究,综合地看待打孩子的问题,结论便是显而易见的了,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与“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还看
惊呆!一家八口获得十一个博士学位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 等等小花个性大不同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0~1岁宝宝的情感发展
    小魔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女人"好色"源于童年缺父爱
    第49周给孩子什么玩具最合适
    舞蹈让女孩受益终生
    宝宝玩具安全选购七大窍门
    童谣:大船和小船
    看看玩具的利与弊
    教孩子学会分享
    拼图玩具是“补脑的维生素”
    怎样培养宝宝快乐的性格
    童谣:春天到
    最危险的儿童玩具排行榜
    1-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与智力开发
    10个月宝宝的成长游戏
    让宝宝越玩更聪明
    玩出宝宝的好视觉
    给宝宝买玩具的4要点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自虐行为
    童谣:跳皮筋
    宝宝才艺启蒙三关键词
    爸爸与9-12月宝宝做的游戏
    童谣:我保你
    扼杀宝宝创新思维的14种言行
    童谣:牵磨
    童谣:二月二小儿戏具谣
    童谣:蝴蝶美人满天飞
    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
    如何建立与新生儿的心理依附
    幼儿不宜学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