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准备:避免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早准备:避免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

早准备:避免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

2015-04-01

很多春季入园的宝宝,离开家里的专人照料和熟悉的环境,会紧张、焦躁、哭闹不安等等,严重的甚至会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这可能是宝宝的分离焦虑。怎么才能化解宝宝的分离焦虑,帮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anxiety)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二、宝宝刚上幼儿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1.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1)没有亲近人的陪伴,拒绝上床睡觉。

(2)因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的梦魇。

(3)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4)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2.情绪变化

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止、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随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乱跑、侵犯等

(1)孤独与迟钝:这种孩子常不合群,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

(2)恐惧和胆怯:与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惧和胆怯的小儿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怕独处一室。这种恐惧紧张往往造成失眠、梦魇、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执与韧性:孩子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不遂意即哭闹、打滚、以拒食来表示反抵。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是孩子哭叫一二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好一会才恢复过来,医学上称为屏气发作。

(5)顽固性习惯: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来吮吸动作系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随其发展成为一种不良习惯。如吸吮橡皮奶头,将手指放入口中以获得吮奶样满足,久之即可成为顽固性习惯。又如不注意孩子生殖器及肛门的清洁而引起局部瘙痒,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之一。

3.具体言行

(1)大声哭: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2)哭泣: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3)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恋老师: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5)依恋自带物: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自己放着。

(6)不正常进餐: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极少,有些伴有哭声。

(7)不正常午睡:睡觉时间不肯睡觉,躺在床上哭(包括大声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

(8)哭闹:哭的声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或者扯住家长或教师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9)重复句子:多次重复同一个句子且出现的时间、情境不定。

(10)独自游戏:极少出现哭、闹等行为,正常进餐及午休,偶尔参与教师组织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

三、宝宝为什么在入园初期会出现分离焦虑?

1.应对环境的表现

(1)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和害怕

人格发展是和人与坏境相互作用,解决遇到的冲突或危机的能力相一致的。而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人需要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可预测感,这样就能够产生信任,不惧怕,这是发展自我认同需要完成的第一步。在亲人离开后,幼儿开始哭闹时,若他的照看者能很亲切地对待他,使他受到良好的照顾,感受到安全,他就会对照看者产生信任感,从而减少害怕与怀疑。

(2)对环境的不良评估

人的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是联系的,其中强调的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须经过人的评价与评估才会产生情绪。而情绪是由评估引起的。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这一环境若做出了不良的评估,则幼儿便会对此陌生环境感到不安全和害怕,这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那么这种动因是否会表现出来,则要看母亲是否离去。

(3)倒退

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儿童时常会倒退,显现出一些早年所具有的行为,这就是倒退。据上所说,幼儿入园时已达到并超过了,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应当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并且很多妈妈子啊离开时会明确地说“妈妈下班来接你”,但为什么幼儿在母亲离开的瞬间就哭了呢?我们认为一种很好的解释就是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倒退,担心妈妈走了也许就不会回来了,再也看不见了,自己要呆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与这些陌生的人相处。

2.教师自身的特征

首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对师生互动性质的认识、对建立依恋关系的态度,这是基础。

然后,在适应期上显得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与自我效能感。近来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她对教师的教育认知水平与教育行为的改善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教育效果与儿童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入园适应期,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的较高水平,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职业理性,一方面队入园适应本身做好充分的认识与教育策略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在适应期过程中,防止情境性的置业理性缺失。

3.家长养育和交往特征

(1)家长养育

幼儿的依恋特征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母亲的养育特征。而母亲的养育特征可划分为4个维度,即敏感性——迟钝型;接纳行——拒绝性;合作性——干涉性;易接近性——漠视性。其中安全型儿童的母亲的表现在敏感性、接纳性、合作性易接近性4个方面较明显。这类母亲倾向于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对孩子敏感,喜欢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相反,回避型幼儿的母亲对其孩子常表现出拒绝、缺乏耐心,甚至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而拒绝型幼儿的母亲倾向于过多地干预幼儿活动以及忽视儿童,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

(2)家庭的人际交往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的人际交往具有开放的特征,则意味着孩子在入园前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人群与各种环境、场合。也就更有可能获得多种有关适应环境的经验,有更多机会在家庭外部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体验,这样的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他用于适应的经验就相对较多,应对新环境时,大多的适应内容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同化就能解决,需要通过调节才能适应的内容的比例就相对少,适应得就比较快,在适应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相当封闭的家庭人际交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则在入园适应阶段,大多数适应的内容要靠调节来完成,因而往往带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并可能出现生理反应。

4.宝宝自身的特点

儿童自身特点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些儿童天生很难照料,易烦躁,爱哭叫,不宜抚慰,不喜欢密切的身体接触,拒绝养育着的亲近,形成稳定依恋时间较晚。而另一种是一些儿童天生喜欢拥抱、抚慰、爱笑、与母亲积极交往、容易得到母亲的欢心。

依恋类型的差异主要由儿童气质决定。容易教养的儿童通常被归为安全型依恋,难教养的儿童被归为反抗型依恋,行动缓慢者被归为回避型依恋。

儿童拥有对环境的具体“调节权”。由于儿童积极把握环境,从而减少分离焦虑;并通过追随主抚养者和积极接近他人来控制与安全基础距离。但由于与母亲的暂时分开,当儿童不能使用自己的权利时,他们就会通过寻找可靠的安全基础来调节分离忧虑,从而最终达到降低对分离的焦虑。

四、如何避免宝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1.培养独立能力

(1)培养孩子独处的经验和能力。让孩子独处,并不是意指丢下他一人,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在喝过牛奶、换过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顿在妈妈的房间里,或客厅中,让他自己玩。刚开始孩子可能会玩自己的手,或注视某一个物体,慢慢地父母可以帮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搅他。

(2)万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如果孩子开始吵闹,父母可以先和他说话,用和缓的声音安慰他,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需求并不是毫无反应,但也让他知道,父母有需处理的事情,等我们把事情告一段落后会去抱他,他必须学习等待。

而父母则需遵守诺言,只要我们忙完了,一定过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使他对等待具信心。当孩子脱离幼稚期,行为能力逐渐发展成熟时,会慢慢表现独立的倾向。父母如果能配合这些倾向,多方引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并且也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缺失。

2.注重关爱行为

(1)家长平时除了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要加强挫折商(AQ)的培养,这是教育孩子成才培养情商(EQ)的重要一课。如孩子上幼儿园前,有意带孩子去见老师,熟悉环境,并给予正面的、积极的的教育,鼓励他:"你一定是个听话守纪律的好孩子!",而要避免给孩子可能造成心理压力的语言,如:"再不听话就马上送你去幼儿园!"、"看你到幼儿园还敢调皮!老师可不象妈妈这样对你!"、"到幼儿园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2)让告别变得简单,一口袋的吻。为了缓解幼儿和家长分开时的痛苦,早上离开家之前,家长可假装在她的口袋里给她留下几个吻。家长在口袋里吹几个吻,然后,合上口袋不叫吻跑出来。这样做的话,幼儿就会不哭了。并告诉她,如果在幼儿园觉得寂寞,他可以打开口袋,爸爸妈妈的吻就在那儿等着他呢。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3)给予认同和拥抱。当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因离别而哭得很伤心时,家长可抱起孩子,拍拍他的背,让他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休息一会。等到他不再哭泣时,把他交给幼儿园教师让老师抱着他与你说再见。让孩子看着你离开,而不是神秘的消失,这样对孩子很有帮助。因为,久而久之他会明白家长一定会回来的。

3.家长积极的引导

(1)多给孩子创设一些丰富并且适宜的活动环境(如:早教中心)让孩子之间多些沟通和互动,并且在此间可以寻找多种乐趣。在孩子上早教课之前要让孩子知道早教中心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其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2)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带孩子上课前和下课后,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3)每当上完课后,家长不要着急带孩子回家,可以陪孩子在活动器械上再多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或者下次再来玩。这样,孩子可能会“怀念”玩耍的情景,下次更有了来上课的积极性。

4.入园前必修课

(1)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

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2)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宝宝要入园当作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3)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

(4)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5)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a.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b.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c.家长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与“早准备:避免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早准备:避免宝宝入园的分离焦虑”还看
从日本地震看日本防震教育
"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八招教孩子提高防范意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3岁前少给孩子一些束缚
    早教:别让父母期待变成孩子心理虐待
    反思与总结:美国孩子为何胆大
    星二代学费哪家贵 李湘女儿王诗龄夺冠
    早教机构虐童事件频发
    如何hold 住Terrible two?
    早教学什么 安全感教育最重要
    “伪早教”父母要警惕
    妈妈,教师节快乐!
    惊天发现:早教“小学化” 孩子长大易犯罪
    中国最欠缺的早教是运动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教家长三招
    家教该不该对孩子进行体罚?
    原来爸爸可以这样陪宝宝
    99%父母易入的早教误区 你进去过吗
    孩子早教 投资多少钱合适
    现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区”
    宝宝智力开发说明书
    刺激孩子智力发育 正确选择早教方式很必要
    英国文化交流官妈妈“早教经”
    四肢发达的宝宝更聪明
    你患有“关怀强迫症”吗?
    孩子几岁入学更有利于学习
    早教观:宝宝气质决定教养方式
    献给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教育孩子的7个禁语有哪些?
    这样做!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宝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打骂教育带给孩子什么坏处?
    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