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2015-12-14

12岁的时候我就发现,美国人的教育方式跟我们太不一样,看看对于中国人重要的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家的小朋友一点也不乖,根本不听话。“乖”在英文里几乎是个贬义词——docile,submissive;而“听话”二字绝对是美国女人对男朋友的要求,对孩子并没有这么苛刻。1973年我刚到美国就犯了一系列“乖”的错误,上课我们坐得笔挺,美国孩子横倒竖歪,结果老师反而问我们听课时为什么像僵尸—样。

我们跟他们的第二个区别在于“脸“这个字上。要脸的人跟着别人的感觉走,不要脸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从小最怕给家长丢脸,12岁出国之前大人来来回回嘱咐:千万别给国家、人民、父母和全中国的小朋友丢脸,把我们吓得步步小心翼翼,使劲儿琢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别人夸奖我们,给脸上贴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他们不太讲究脸面,倒是对“fun”这个词挺强调的,我们学校的口号是:Learning is fun,家长送孩子上学告别时说:have fun。等他们长大了,连公司开个大会、培个训都要问:Are you hayjngfun?美国人对—个人最大的赞扬就是他是个fun人。

我们从小很现实,强调短期效益,小学成绩好是为了考初中,初中为了高中,高中为了大学,大学为了什么我们开始有点含糊,那就考研吧。而他们特别能做黄粱美梦,从小就开始。在家做美国梦,发明个因特网、窗户软件、苹果电脑什么的。到咱们这来就做中国梦,14亿人口左手可口可乐,右手麦当劳,脚上蹬着双耐克,耳朵和肩膀中间还夹着个摩托罗拉。

当年,这些区别多少给我们和美国小朋友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误会和困难,但是我们马上琢磨出来—套对付方法:首先,别那么乖,完美和人性是对立的,弄个七成人性,三成完美就足够了,太完美了反而招人恨,而且还把自己累着。第二就是要时刻大喊大叫:“I am having fun!”我fun,你fun,我们大家都 fun,fun,fun!既给了他们脸,也给自己挣了脸,对付老美其实就这么容易。最后就是要忽悠—个梦出来,然后手拉手地说:“哥们,走,咱们追地平线玩去。”

但是现在这些区别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闹,他们的越来越乖。我们开始have fun,他们倒开始要脸了,我们开始追梦,他们倒变得挺现实,不追地平线了,追着“屁股线”(bottom line)满世界乱跑。世界真的平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与“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还看
解读BB兴趣启蒙3个关键词
别让物质刺激扼杀孩子竞争意识
诵读有助于丰富幼儿书面语言
电视常开损害儿童语言能力
不要让竞争教育伤害孩子的快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早期阅读不是强迫孩子看图识字
    早教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7个小细节激发宝宝智力
    有利无弊的7大早教法
    卡片启蒙“抓住”BB学习兴趣
    小石头也可促进智力发育
    衡量宝宝智力的五标准
    有效启发宝宝智力的五高招
    早期教育不应扼杀“天性”
    早期教育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3大步骤打造孩子高财商
    高智商宝宝的几个特点
    宝宝不聪明因为父母犯三错
    3岁前开发智力注意四件事
    开发0~3岁宝宝的交际潜能
    四类游戏培养宝宝自控能力
    如何为孩子挑选早教班
    孩子的早教课你选对了吗?
    6适合0-1岁宝宝的四类儿歌
    拼图游戏让宝宝玩得更聪明
    0~1岁宝宝潜能开发的重点
    20个好玩的数学游戏
    巧选神奇古典乐奶娃越听越聪明
    给宝宝打拍子的益处
    早教专家谈BB智商培养
    40条必看的智力开发指导
    六大表现暗示宝宝特长
    教宝宝识字要掌握这些要点
    汉字启蒙教育如何培养
    孩子的特长教育请别走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