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

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

2015-03-26


嘟嘟已经6个月了,从2个月开始对自己的手就特别感兴趣,喜欢把手放在嘴里啃,后来发展到不仅仅是手,只要能摸到的东西都往嘴里放,玩具、奶瓶、碗等等,甚至一不留神,手机、遥控机都会被放到嘴里一亲芳泽。嘟嘟的妈妈为此特别担心,一方面害怕宝宝吃到小钮扣之类的小东西发生危险;另一方面担心,什么都往嘴里放,不卫生。尤其是听嘟嘟奶奶说,老家的一位邻居,小孩6岁了还在吃手,手指都吃变形了。宝宝吃手、啃玩具,到底要不要阻止?不阻止的话自己会主动不吃了吗?

经验解读:

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这也是宝宝触觉敏感期比较常见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宝宝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同时锻炼了手眼协作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行纠正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发展。

对于6个月前的宝宝来说,吃手是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也有可能是处于长牙期,通过咬手或者玩具缓解不适;另外,如果依恋敏感期的宝宝离开妈妈,也会为了缓解自己的心理依赖,而吃手或者啃玩具。

无论哪种情况,1岁内的宝宝吃手不需要特别纠正。国外研究发现,这个时期宝宝行为若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有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更爱说闲话,挖苦讽刺别人。

经验支招: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耐住性子,经常给宝宝洗手、玩具消毒。小七在宝宝1岁以前给宝宝准备了专门的消毒湿巾、每天睡觉前都会把宝宝的餐具、玩具分别用消毒锅消毒一遍。在宝宝1岁半时,很顺利摆脱了吃手的习惯哦。

只有满足了宝宝口腔的敏感期,才会在口腔敏感期结束后迎来手的敏感期,否则,宝宝口腔的敏感期会延长,甚至到了3~4岁,还会常常将物品放到嘴里"尝一尝"。

嘉宾支招:

宝宝的每个敏感期其实也是他们行为能力的窗口期,像吃手是一种探索和触觉体验。之后的每一个敏感期都是他们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希望妈妈和其他照养人可以一起多了解如何在敏感期一起帮助帮助宝宝成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爸爸5》再掀亲子热 大小春共同成长
    让孩子终生受益的“10个字”,一定要教给孩子
    别让男孩越来越“娘”!孩子应该这么养
    让亲子关系迅速升温的10个一分钟
    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适合2—3岁宝宝的亲子游戏!
    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
    “平和教育法” 淡定应对花式捣乱的娃
    宝宝不听话如何教育 6大攻略来帮你
    孩子差点在学校门口被拐!骗术升级,家长警惕!
    这八类妈妈养出的孩子能成大器,有你吗?
    熊孩子!二胎!猪队友老公!她却活成了万千女性的榜样
    揭秘孩子不愿你提起的四件事
    孩子到底应该几岁送幼儿园?
    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
    太有才啦!食物也能变身早教“玩具”!
    给孩子的选择越多,孩子的幸福感越低?
    你家娃会交朋友吗?五招教你打造社交小达人
    最常见的五种胎教法大放送 孕妈咪千万不可错过!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让孩子学会正确“争”与“让”
    自主性绘画可培养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画画对成长有七大好处
    家庭教育切忌:包办一切的妈和啥都不管的爹
    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识字算数重要!
    面对纠纷,如何教孩子高情商解决
    8大技巧让宝宝爱上阅读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63则幼儿园精选手指操!幼儿园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