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

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

2015-12-14

美国科学家布卢姆曾就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关键期问题,对近千人进行了跟踪观察。他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一个重要的假设: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提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尽管人们对布卢姆的这个假设还有争议,但是对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的论点,看法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育心理学的另一角度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它是儿童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按心理学理论把人生初期划分为6个阶段:0~1岁为乳儿期,l~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7~12岁为童年期。

两次角色转换即经历了从婴儿到幼儿,从幼儿到儿童的转换。两次环境转变即从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以个体生活的家庭到纪律约束的以集体生活为主的幼儿园;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校班级。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好多小学生看上去活泼、顽皮、聪明、智力也正常,但就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适应上述两次环境转变和角色转换。已经是小学生了却仍是幼儿的心理,已经在学校正规班级了却还像在自己家一样贪玩任性。

正如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别强,最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这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容易又牢固。在这一阶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导得当,可以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逐步形成诚实、认真、负责、助人为乐等优良个性品德,从而为其今后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了解人类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关键期教育。从而自觉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实践中。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与“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还看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 等等小花个性大不同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婴儿游泳的四个详细步骤
    相貌与智慧,奇妙的遗传效应
    孩子说话早晚与创造力无关
    12大早教误区你犯了哪些?
    宝宝眼睛养护的三大疑问
    启迪宝宝创造力的四个小游戏
    游泳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早教,爸爸影响大于妈妈
    11个小细节迅速提高宝宝智商
    精神发育障碍的先后天因素
    2岁前给宝宝的右脑“充充电”
    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智力真的可以开发么?
    对新生儿进行感官刺激
    适合1-2岁宝宝的居家游戏
    随手涂鸦可激发幼儿潜能
    如何开启儿童智慧之门?
    早教知识,应从家庭开始
    唤起宝宝感知的5种亲子游戏
    3岁宝宝的智力测评指标
    简单开发宝宝脑力11方法
    让宝宝顺利学说话的方法
    抓握练习能让宝宝更聪明
    爸爸10个举措提升宝宝智力
    聪明的宝宝都“醒目”
    让孩子冰雪聪明的小秘诀
    经验之谈:早教班有啥好处?
    如何充分开拓孩子的脑部潜能?
    六种双手游戏能让宝宝更聪明
    给宝宝点“颜色”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