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学习:打破分数迷思 教育要教品格-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教养·学习:打破分数迷思 教育要教品格

教养·学习:打破分数迷思 教育要教品格

2015-12-11

【编辑寄语】不少中国父母都会把孩子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安排在各种学习班上,但是却忘了腾出一些时间,来教育孩子的思想品德。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当孩子步入社会,除了知识竞争,更多的则是软实力的竞争,所谓软实力就是道德品行。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洪兰的解读吧!

我常不了解父母亲为什么肯起早睡晚的赚钱,再开车接送孩子去上昂贵的补习班、才艺班,却没有花时间在教导孩子的品行上。这是舍本逐末,因为直接影响孩子成功的是他的人品,不是他的知识。

现代知识翻新太快,在学校学的,出了社会后很快就用不到了。没有从小把孩子教好,孩子进了国中,智慧渐开、身体渐壮后,父母便觉管教不动。这根源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把诚实、尊重、勇敢、相信、谦虚、毅力等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给他,时间都拿去补习拼分数,等他长大,威权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品格的培养是是长期模仿、观察,内化的结果,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无法立竿见影,一蹴可几。老人说三岁定终身,三岁的孩子还未进学,它所指的不可能是智方面,但是宅心是否仁厚、会不会替别人想、懂不懂礼貌,三岁就可以看出来了。

所以三岁定终身应该讲的是孩子的品格,品格不好,知识再好,谁敢用呢?所以教育孩子的重点应该是生活习惯的养成、敬业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礼仪,而不是斤斤计较考试考了多少分,让孩子误以为功课好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一直极力想打破分数迷思,家长应该知道分数只是评量的一个方式,它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甲校的一百分可能只等於乙校的五十分,成绩好并不等於能力好。若能打破国人考试最大,分数至上的观念,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没有分数的压力,孩子也会快乐很多。

前面提到内隐的学习,要了解人格形成的神经机制,必须先了解记忆的本质,因为人是记忆的產物,我们过去的经验,不论多微小,对我们今天的人格都有影响,而影响的机制就是在记忆。

我们的记忆可分两种,一为内隐的,一为外显的。前者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也不知道怎么学的,如骑脚踏车,这种记忆就是得了失忆症也不会丢掉。后者为特意去学习的,如昨天把车子停在巷口,前天考试一百分等等。研究者发现失忆症病人可以跟别人对谈,知道物体名称(他可以说杯子在桌子上),也可以学拉小提琴,但是他们对大脑受伤后曾经做过的事就完全没有印象,记不得了。

2000年得到诺贝尔生医奖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坎德尔(EricKandel),就是因为研究记忆的神经机制而得奖。他让我们知道,内隐和外显是不同的机制,而人格是内隐的,它直接储存在神经连接的突触上头,即使得了失忆症,他的人格也没有改变。

知道了记忆本质后,我们还要来看一下学习的神经机制。一九九二年实验者在猴子的大脑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s),即猴子看到别人拿东西吃时,它自己大脑中做那动作的部位也会活化起来。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中国人说见人吃饭喉咙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以前成语说东施效顰,讥笑东施看到西施捧心,惹人怜爱,自己也去皱着眉,说心痛。

其实从神经学上来看,这是很合理的。在演化上,一个能取得食物、带来好处的行为,大家都会模仿,这是股市一窝蜂跟进最主要的原因。同样的杀鸡儆猴也很有效,看到有人偷窃,左手被砍断,自己以后也不敢偷,这是大脑的机制在作用。

所以一个孩子看到同学做某件事得到老师讚扬,他也会想去做;同样的,他看到别人做坏事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有好处,他一定会跟着做,这是为什执法要严,法律的执行若不彻底,反而增加贿赂机会。赏罚一定要公,不然纪律不能维持,因为相互比较和模仿是人的本性。

知道了人学习和记忆的本质,我们就了解幼儿教育对人格成长的重要性,零到五岁正是神经连结速度最快的时候,五岁儿童大脑的活化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半,他们急速地吸收讯息,修改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面的世界。这段历程就是发展心理学家所谓的适应(accommada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纳入外界讯息做为修改自己行为的榜样,修改自己行为以适应外面世界。

幼儿教育不是教识字,它是教品德。古人虽然不知道大脑里的神经机制,但是从生活经验上,他们看到了儿童行为养成的原因,知道身教的重要性,所以有很多成语(成语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都教导大人要以身作则,不然会上梁不正下梁歪。还告诉我们孩子模仿的对象不只是父母,也包括环境中一切的刺激,所以孟母要三迁,孔子要说里仁为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是很正确的教育孩子方式,但是在讲求速度、生活享受的后现代生活不是这样了。有父母以为要做孩子的朋友才是现代的父母,殊不知孩子先要尊敬父母,才能受教,目无尊长、没大没小时,父母的话也就可听可不听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与“教养·学习:打破分数迷思 教育要教品格”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教养·学习:打破分数迷思 教育要教品格”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多大的宝宝才适合背诗?
    小时候的爸爸也爱玩——滚铁环、拍洋画、骑马打仗……
    家长朗读时BB该有什么反应?
    宝宝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么办
    在游戏中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宝宝自己看DVD、iPad坏处多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元旦带孩子出行 别忘记带这三样东西
    我爱五彩斑斓——色彩敏感期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都去哪儿了?
    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爸妈的修炼经:宝宝生病的时候要更平和!
    父母怎样避免溺爱孩子?
    老人带娃的负能量 九成人中招
    十妈九错,中国父母育儿教育常犯错误
    男孩最爱的绘本TOP 8
    孩子看动画片并非十恶不赦
    经典绘本阅读《逃家小兔》
    不要在天使面前扮恶魔
    幼儿园宝宝问这6个问题千万别答错了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3岁前提高宝宝智力的最佳方案 强烈建议收藏
    我爱五彩斑斓——色彩敏感期
    5首季节儿歌 让宝宝感觉秋意浓浓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经典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
    教育“天才儿童”的误区
    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