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2015-12-10

【导语】上周五的《最强大脑》中国队以3:1战胜德国队完美收官,回顾该节目,一直带来的争议不断,尤其是对那些天才少年的褒贬不一,他们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也引发了我们对孩子的童年和早期教育深深地思考。

1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李永波问林丹。

我我在参加少儿羽毛球锦标赛,拿了全国冠军。

嗯,是的,当时少年羽毛球还没有世界比赛,要不然林丹也会是世界冠军。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很自豪地说。

这是最近比较火的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里的几句对话。李永波和林丹作为嘉宾,正在观看、点评一场非常让人唏嘘的对决安德烈和李云龙,分别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两个12岁小男孩,进行超强记忆能力大对决。

他们PK的项目是新郎新娘配:现场51对新人打乱顺序排列,两位挑战者交错方向同时记忆,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摆放。李云龙一开始领先一步,但当主持人先核对安德烈的成果时,李云龙却大哭起来,嘴里反复念叨我记对了,但摆错了。

(上图为李云龙在《最强大脑》现场崩溃大哭,当时主持人正在核对其对手安德烈的记忆情况)

因为最终的结果富有戏剧性(李云龙原以为自己输了,但后来发现自己的摆放顺序同样正确),现场的各位嘉宾开始聊起孩子的童年话题。李云龙比赛前就称自己要不辱父亲之使命。正是基于此,12岁的他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父母为了让他保持天才之大脑,不希望他浪费时间到玩乐上。

相比之下,安德烈说自己参加比赛首先是为了享受这一过程,然后才是希望赢得比赛。他每周都有两天的周末时光,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也会去踢球。他不理解的是,这是常识,是权利和自由,为何会成为讨论的话题。

安德烈虽然在记忆能力上输给了李云龙,但他赢得了观众们的尊重。特别是当李云龙大哭时,安德烈过去给他拥抱。他对主持人说:我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

我不想就中外教育方式之差异评头论足。我想回到李永波对李云龙父亲将童年还给孩子的建议上。一方面,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孩子牺牲的东西太多了,一味的求胜欲和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只能让危险因子潜伏;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宣扬林丹12岁获得冠军的了不起,言外之意是:林丹乃孩子们的榜样。

可我们一想就知,林丹当初为了取得冠军,童年也是缺失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林丹的童年要比李云龙残酷得多,同样没有周末,没有自由。即使他12岁取得了少儿男单冠军,接下来几年的职业生涯更苦更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还看
“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电子儿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数学启蒙 给宝宝数数123
谁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
美国女孩瑞秋 慈善之水感动世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3岁前宝宝认人比认字更重要
    初生儿的“瞌睡早教”可行吗?
    最伤孩子自尊的4句鼓励话
    学分享 让宝宝去分东西
    教育孩子,教在前还是养在前?
    浅谈中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防小三 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王雅明:早教班宝宝不配合老师
    幼儿学双语 每日“泡”半天
    良好的环境养育高智商宝宝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两会代表犀利观点谈入园难
    谈谈家庭教育中奖惩的度
    父母必看:教你解读孩子最初的语言
    婴儿外部刺激并非越多越好
    聪明宝宝10大“特质”揭秘
    早教5不要:给中国家长的提醒
    “家庭主夫”令宝宝更聪明
    家教体验:寒假是亲子关系“修复期”
    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宝宝智力
    选购玩具需避开哪些陷阱?
    中国娃抱大美国娃爬大
    只为春节露两手 2岁宝宝“狂”背诗
    专家:春节育儿莫轻四个细节
    新研究“三岁看大”确有其事
    “厨房教育”,我家行得通吗?
    妈妈太勤快孩子“长”不大
    教材露骨 英性教育从5岁娃抓起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