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太好强 孩子反而没主见-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妈妈太好强 孩子反而没主见

妈妈太好强 孩子反而没主见

2015-12-10

孩子突然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那妈妈们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因为你的能干,导致孩子没有主见?

现在有很多做事干练、事业成功的母亲,常常会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亲的这种苛求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关专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约束多让孩子失去自我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母亲的言行,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确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所欠缺的一种技能。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才, 她们常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们的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的失败。 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 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没有自我。

过分苛求事与愿违

“现实生活中,妈妈强势的现象很严重,后果也很可怕。”儿童心理专家介绍,可以说,严厉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只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击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过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恋母情结伤害孩子

“我们在临床发现, 很多这样强势母亲的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极少被提起,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关爱,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亲,因此孩子已经6、7岁了甚至更大还和母亲同床共眠,甚至在一个被子里。”心理学专家表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无的。父母虽然都爱孩子,但无意中忽略了父亲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认同的对象。

事实上母亲强势,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 因为从实际的交谈中,我们常常发现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母亲会因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而将儿子作为“替代配偶”,作为情感的依托的惟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母亲对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

父亲作用别被忽视

“要注意的是这个“强势”的程度,如果是将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强行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我认为这个关系就有些畸形了。”专家坦言,这种决策过程不应忽视父亲的作用,只有双方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就孩子上培训班这一事而言,对于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训班,上什么样的班等决定,都应由家庭成员包括子女共同商议得出。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与“妈妈太好强 孩子反而没主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妈妈太好强 孩子反而没主见”还看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做
月龄不一样,早教大不同
15个细节决定孩子一生成败
当孩子成了父母床上第三者
谁在鼓励孩子“讨价还价”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王雅明:早教班宝宝不配合老师
    1岁前宝宝智慧教育大行动
    父母通病!和宝宝说话五大忌
    孩子,宠或者不宠
    孩子过早骑车易患“童车病”
    扔摔玩具也是一种学习
    新研究“三岁看大”确有其事
    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王雅明:宝宝变得不爱说话了?
    自信的女孩更漂亮
    小心兴趣班认孩子没了兴趣
    只为春节露两手 2岁宝宝“狂”背诗
    急脾气慢性子,不同性格教育法!
    时尚育儿:情商第一智商第二
    1个月大婴幼儿智力开发
    父爱当“潮”!奶爸日记很流行
    5大育儿“伪真理”,你用过么?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王雅明:特好动的孩子怎么管?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
    培养入眠好习惯 同房不同床
    体罚孩子,只会“两败俱伤”
    早教的3大误区,你知道吗?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早教“软肋”:仅4%父亲参加教育!
    警惕“独二代”的教育误区
    谁决定了你的教养方式?
    王雅明: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
    家教体验:寒假是亲子关系“修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