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

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

2015-12-09

一般孩子在两岁左右,家长们就开始耳提面命地往他脑袋里塞:“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能总是抱抱了。”

但是两岁多的孩子对很多危险还没有清晰概念,哪怕到了四五岁,由于个人探索能力提升,和不会走的婴儿相比,反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危险环节!所以,老公经常对我说,人的视线,在各种旋转门、电梯、警戒线等地,都基本在1米以上,小孩很容易被这种“视野盲区”伤害,大人一定得多加小心。

我总结最省力和安全的方式是在这种地方把孩子抱起来,第一增加孩子的高度和视野,第二也提醒他人的注意,第三,大人可以更轻松地协助孩子避开危险和麻烦。

抱抱地一:公共电梯

有一回我带着生病的童一在医院里上电梯,因为人多拥挤,最后上来的大人没看到童一,就狠狠地碰到了他。

抱抱地二:自动门

电梯门的感应器也都在1米以上,还有那种旋转的安全门,孩子们很喜欢转来转去,这些地方都容易被夹了小手或撞倒。

抱抱地三:飞机舷梯

上下飞机的舷梯时,我一般用手抱着童一,可以赶快走路不影响他人,防止他被赶路的人撞倒。而且舷梯基本都有高度差异或复杂的路面,在那么嘈杂慌乱的场合,小孩子根本就没能力应付安全问题。

抱抱地四:超市餐厅

这是孩子接触社会走上江湖的第一步,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接触到不同的环境,看到花花绿绿的商品,但也会发生很多状况。所以最安全的方式是把孩子安置在购物车或餐椅里,如果孩子一定要在饭前饭后活动一会儿,那就大家轮流照看孩子或抱孩子走走看看,以防被侍者撞倒或在超市里被商品砸到。

抱抱地五:动物园

动物园人山人海,孩子很容易跑丢了。而且周围都是大同小异的孩子,全扎着脑袋看动物时从后面根本没法分辨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还是多抱着孩子,既走不丢,还可以制造小人儿的视野开阔。

罗嗦几句:

除了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也需要我们抱一抱孩子,是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出发:

孩子受了委屈时,和小朋友有了争执后,我们应该抱着孩子安抚或询问,有时他只是需要在妈妈的肩膀上趴一会儿,或者妈妈亲亲他的额头帮他平复一下情绪。

在很多陌生的场合,例如早上送幼儿园,或去别人家做客,当孩子心理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安全度时,我也会抱起童一,轻声给他解释状况,然后指导他该怎么做,同时给他保证这里很安全。通常童一稍作观察后也就慢慢舒展了。

其实我们大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最好的疏泄方式不也是家人紧紧拥抱嘛。多照顾一下孩子的需要吧,有事多抱抱,没事的时候也多抱抱,孩子们长得飞快,要珍惜孩子向我们盛情奔来的机会。再大些,恐怕轮到我们盛情期待时,能拥抱的只有他们抓不着的背影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与“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还看
如果有条件,让孩子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儿童故事大全:等明天
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禁忌
帮助宝宝上幼儿园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活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对待男女婴应区别语言
    介绍80后妈咪“孩奴悲喜录”
    教你成为宝宝的好朋友的八招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婴儿语言训练5误区
    早教几岁开始最好
    幸福家庭的孩子更健康
    宝宝不穿开裆裤的理由
    怎样给孩子指示
    低收入家庭里书是奢侈品
    介绍六大育儿新知识
    教育孩子可以“偷偷懒”
    孩子最需要哪些教育?
    介绍妈妈的育儿经验
    有的孩子为什么不敢走路
    探索儿童的艺术培养
    剖腹产宝宝易感统失调
    这些伤害孩子的话你说过哪些?
    管教孩子应预防母爱被操控
    如何激发宝宝欲望
    宝宝七种天赋自测方法
    你赞成虎妈狼爸的棍棒教育吗?
    您允许孩子“虚度光阴”吗?
    面对孩子成长父母怎么做
    宝宝听觉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孕妇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家长不要阻碍孩子的自我实现
    专家:让宝宝的好奇心飞一会!
    专家解密:如何看待宝宝“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