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几个技巧-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几个技巧

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几个技巧

2015-12-09

一个建立了规则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规则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也会保护孩子的成长自由,可以说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四个技巧或许可以帮助你掌握其中的分寸:

技巧关键词1:弹性

技巧关键词2:探究儿童心理的秘密

技巧关键词3:松弛,安静,悠闲

技巧关键词4:上善若水

孩子必须遵守的6条规则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对于0~6岁的孩子,国际儿童教育界的通行规则是以下3点:

1.不伤害自己

2.不打扰他人

3.不破坏环境

其中,不伤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确不可以伤害自己,孩子就能学会守住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只有有了不伤害自己的体验,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这是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至于孩子要遵守的规则,具体有以下6条: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这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的6条规则,其实建立了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时不能随心所欲,“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脏手”“不睡觉,狼就来叼你了”“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并不能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执行规则的几个关键词

以下几个关键词,相信只要妈妈能够掌握,就能更成功地为孩子建立良好规则。

技巧关键词1:弹性

妈妈难题1:

定下一个规则后,孩子过一段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讨价还价。这时是否需要变通地修改一下规则?

场景:

小波妈妈允许小波每天上网半小时,前提是必须练完琴。开始小波能遵守,后来就开始提出:“我能今天不练,明天补上两天的课吗?”“我打完这个电脑游戏就练琴行不行?”

管教技巧:

规则要有弹性,不是规则本身可以变来变去,而是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执行规则的弹性。

学过琴的人都深知练琴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事情。教育专家建议,如果孩子表现出对琴棋书画的兴趣,家长不妨先带他去听,看或体验,比如小波的妈妈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学琴不是件容易的事,时间会很长,过程也很枯燥。当孩子遇到了瓶颈产生厌烦的情绪,可以告诉孩子,“是的,我知道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但是当你走过了,克服了,会非常棒。在你到达那个目标之前,妈妈愿意在这里陪着你。”

资深钢琴教师达达则坚决反对5岁以下的孩子学琴,因为孩子注意力和领悟力都没有发展成熟,往往花半年学会的东西,到了七八岁,一个星期就通了,那为什么还要受这个罪呢?

达达说,跟我学琴的孩子,我保证他入门,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从此以后,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分钟来练琴。10分钟噢!如果你说,大年三十儿要放炮,可不可以不练?我就说:可以放炮,但是宝贝,你连10分钟也没有么?

达达强调,成不成钢琴家不重要,但要让孩子知道,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你就要习惯,每天贡献给这件事10分钟,一生。

这个规则不仅适用于学琴,也适用于任何目标,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人。它就这么地简单——每天只有10分钟,却又这么地坚定——这一生的每一天,你都要为你的梦想和目标付出10分钟。

技巧关键词2:探究儿童心理的秘密

妈妈的难题2:

规则一旦建立,肯定就有违规的时候,这时家长是否需要为此设立惩罚的原则?其中的分寸又是什么?

场景:

小熊妈妈规定:不许摸电源和电视荧屏,摸就打手心,小熊就先摸一下电视,再主动伸出手来让妈妈打。

管教技巧:

他为什么这么做?

教育不提倡惩罚,而主张探究儿童内心的秘密。

这个场景是家长与孩子间最常见的冲突。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正处在执拗敏感期,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要做。

正确的做法是在家中和幼儿园封住所有的电源插座,不给孩子犯错的条件。对于其他的危险物品,比如热水、门(可能会夹伤手指)、刀具、剪子,则要告诉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身体可能会受到伤害。

孩子摸电视荧屏,可能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电视里有人有房子。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那不是真正的人和房子,可以给他电视机的包装盒,让他坐在里面体会,也可以说,电视屏幕上的静电对身体不好,去摸它是违背了“不伤害自己”的规则。

技巧关键词3:松弛,安静,悠闲

妈妈的难题3:

孩子吃饭是很多妈妈感到头疼的问题,应该如何设立规则,执行规则呢?

场景:

天天妈妈深知,儿童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减少孩子吃饭的压力,但天天的确是不追着逼着喂,就不好好吃饭。妈妈试过很多办法,比如,这顿不吃,到下顿开饭中间没吃的,连水果也没有;比如,吃饭时只能在饭桌旁,离开就没的吃,又比如在饭桌上放个闹钟,20分钟内必须吃完。但这些办法都不是特别有效。

管教技巧:

在吃饭的问题上,教育专家主张先调整妈妈的心态:请妈妈深呼吸,接纳孩子。比如孩子在1到2岁时有一个“和饭”的过程,他喜欢将饭从这个碗倒到那个碗,往往弄得一桌子都是饭,但是,孩子的发育过程中,需要这种玩儿饭的自由。比如孩子在2岁左右表示出对零食的兴趣,如果这时孩子对品尝的发展需要受到了压抑,等三四岁进入执拗敏感期时,心理上对零食的占有就超过了品尝的需要。

吃饭的良性循环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饭,为孩子演示优雅的餐桌礼仪,全家吃饭时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知道吃饭不仅是为填饱肚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是难得的与家人朋友沟通、表达情感的美好时段。

吃饭的恶性循环则是:妈妈担心孩子吃不饱,这种紧张情绪令孩子恐慌或反感,然后更吃不好了。家长于是更着急,想方设法要求孩子进食,直至追着喂,最终让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彻底丧失。

其实一个人饿两顿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如果连续两顿饭都是在压力和逼迫中进食,他一定会反抗。妈妈不妨先在吃饭的问题上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需要。允许孩子选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技巧关键词4:上善若水

妈妈的难题4: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里学会了遵守规则,但在其它场所,遇到来自不同教育理念的孩子,抢他的玩具或打他时,家长怎么向他解释这种矛盾?怎么说服孩子继续执行规则?家长又如何平复自己因孩子受侵害而带来的愤怒情绪?

场景:

妈妈教洋洋,公共场合的玩具,谁先拿到谁先玩;不可以打人。但在游戏场,洋洋拿着一个小铲子玩得正高兴,另一个孩子上来就抢,洋洋不松手,他就打了洋洋一巴掌。妈妈看着洋洋吃亏,心疼得不得了。

管教技巧:

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的孩子,是有一种内在力量的。强大的内心力量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

当这样的孩子面对冲突,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主动伤害别人,同时有明确告诉对方“不许伤害我”的勇气,在对方一再伤害自己的时候,敢于反击。

另一种是,选择离开,意味着接受这种现实,但不愿陷入这种斗争的姿态,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修为——你打我,我知道你怎么了,我也知道我怎么了,我离开,因为我不想介入你这种不好的状态。而此时妈妈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与“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几个技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几个技巧”还看
帮助宝宝上幼儿园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活动?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提高宝宝记忆力的四个诀窍
    辨才的四种思路
    BB入园前需要补充哪些营养
    鉴别BB智力正常与否五方法
    BB聪明不聪明看睡姿就知道
    七天教宝宝辨认颜色好方法
    父母这样做,宝宝更聪明
    周岁宝宝的语言及智力训练
    怎样知道宝宝以后是否聪明
    教幼儿背唐诗弊大于利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兴趣培养不是越早越好
    咋“玩”数学让宝宝更聪明
    判断天才宝宝 看这些迹象
    正确分析和培养BB的专注力
    怎样利用书画开发宝宝智力
    3岁前后以“眼神教育”为宜
    影响BB的智力15大因素
    为什么独立玩耍对孩子有好处
    早教是真科学还是“大忽悠”?
    多和爸爸玩的子女智商高
    “玩手”游戏开发宝宝智力
    宝宝潜能启蒙,谁是最佳人选
    《宝宝越玩越聪明的游戏》简介
    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的方法
    小测试发现宝宝的八大潜能
    开发1至3岁宝宝智力的体操
    早期教育的15个内容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