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巧用“三心”-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教育孩子巧用“三心”

教育孩子巧用“三心”

2015-12-09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

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暑假到了,丈夫提议让5岁的儿子参加少儿英语班学口语,可我深知贪玩好动的儿子不会乖乖听话,即便强迫他就范,他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打动儿子的心,让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妈妈的英语都忘光了,想从头学起,可没有辅导班要妈妈这样的大龄学生,妈妈想啊,只有拜你为老师了。""我?"儿子睁大了眼。"是啊,不如你去参加英语班,回来后再教妈妈,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儿子异常兴奋,爽快地参加了口语班,而且雄心勃勃地想当好我的老师。当然,我也很虚心地向"儿子老师"学习,这个互动的过程,既使孩子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他学习的劲头。

巧用好胜心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竞争"中多鼓励,巧激将,让孩子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改掉坏习惯。

儿子原本做事拖拉,穿衣服要好半天,洗脸也是不紧不慢,吃饭更是"细嚼慢咽"。我和丈夫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也不见他改正。想起儿子争强好胜的个性,我干脆引入"竞争机制",趁着假期把比儿子大一岁的侄女接到家里同住。我鼓励两个孩子凡事都展开竞赛,"看谁故事讲得好","看谁动作麻利","看谁吃饭不挑食"等,这些小竞赛的展开,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有了竞争对手,他自然不甘落后,一个月下来,原来那些拖拉磨蹭的毛病已不见踪影。

善待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发明创造就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止于家长粗暴的干涉和限制。

虽然儿子的好奇心总是与"犯错误"相伴相生,但我对这些"错误"都尽可能抱以宽容的态度。刚买来的玩具,儿子为了看个究竟,一会儿就给肢解得七零八散,我会笑着让他"重新组合",如果儿子不能独立完成,我再从旁协助,决不轻易包办。对儿子好奇的发问,诸如"牛奶加上醋是什么味道?""红色与绿色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我从不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他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自己去猜想验证。

对孩子"三心"的巧用,使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更加从容不迫,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因为家长选择切入点的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效果,只要家长付出了慧心的参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与“教育孩子巧用“三心””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教育孩子巧用“三心””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荷兰夫妇育儿经
    创造性早期教育从经典入手
    养育出色宝贝儿的四大策略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美国家庭教育的12个法则
    多看1.5行,智力更领先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做孩子生命成长的引导者和导师
    孩子做错事,如何惩罚?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海外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特色
    别急着帮助孩子
    日本孩子防诱拐训练
    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教育孩子对不?
    时尚妈妈育儿十宗“罪”
    时尚家教:在“PK”中成长
    家长必看!“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专家送给家长的忠告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叹息?
    别把你的压力传染给孩子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张学友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丢女教育”不可取
    让宝宝主动学习的小妙招
    谨防“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挫折教育是孩子的不当刺激吗?
    让孩子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调皮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