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

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

2015-12-08

在子女的成长中,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爱。然而,光是有爱的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行动,其中以有效的亲子沟通最为重要。

随着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智力等身心方面的渐趋成熟和发展,亲子沟通的内涵也渐进丰富化,变得越来越多彩多姿了。以下我们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儿童期,并分别从这四个阶段探讨亲子沟通的方式。由于孩子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有不同,因此,区分孩子的生长阶段能更好地对孩子的问题加以说明。希望父母在阅读时可依自己的心得,先学习模仿,熟练后进而举一反三地运用,最后创造出自己教养孩子的风格。

婴儿时期的亲子沟通

从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开始,父母就得学习如何用耳朵倾听。因为从那一刻起,父母要能分辨孩子的哭声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或是想睡觉、害怕,还是想获得别人的注意来抱他、哄他。不仅如此,父母也得学会用眼睛来“听”,因为婴儿的肢体语言已渐渐表示出一些意义,如微笑代表高兴的心情,身体扭动代表生气或不安。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儿,他们会用手指着某个地方表示想要什么东西,也会发出某个声音或做某个动作表示期望父母抱他。

1岁以前的婴儿表面上看似不会沟通,可是不能低估他的潜在学习能力。他虽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却能够了解别人说话的态度和声调是否亲切友善。此时,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发生的事情或经过,来帮助孩子学习。举几例供参考:

当你抱着孩子去散步时,你可以用愉悦的声调将自己的心情和沿路的风景告诉他:“妈妈很高兴带你出来走走,今天的天气真好!公园里的树好高,也有许多美丽的花。你看!那边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溜滑梯,他们玩得好开心啊!”

当你在家里一面做家务,一面照顾着摇篮里的孩子时,你可以用温柔的态度说明自己正在做的家务:“妈妈现在正在叠刚洗好的衣服。瞧!这件粉红色的就是你的衣服,漂不漂亮?”

当你帮孩子洗澡时,你可以用兴奋的语气跟他说话:“哇!这盆里有好多水,让妈妈帮你脱衣服,洗个好舒服的澡,很好玩呢!”

相对于语言上的沟通,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非语言的沟通,如眼神注视、拥抱、亲吻、抚摸等表情和肢体动作。举例而言,当孩子很乖巧地玩着玩具或听着音乐时,你可以看着他说:“你好乖啊!”又如,当孩子发出“妈妈”的单音或在地板上努力爬向你时,你可以轻轻拍手鼓掌说:“你好棒哦!”而当孩子作出不当的行为时,父母可以用平静坚定的态度和语气来教导孩子。例如,孩子在地板上爬向电线插座或风扇,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行为时,父母可以用平静坚定的态度和语气,摇摇手告诉他:“不可以!”又如,孩子不知轻重地打父母或别人时,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告知。如此孩子会了解和学习不被允许的行为,进而减少不当的行为。但要留意的是,父母切勿用嬉笑的态度制止孩子不当的行为,因为这样做容易让孩子误解你是在跟他玩游戏,反而更强化不当行为的重复出现。

以下是父母常提出的两个问题,在此我作个简单的原则性回答,以帮助父母了解这一时期的亲子沟通原则。

第一个常困扰着父母的问题是:“孩子哭了,是否要去抱他呢?”因为有人说,常抱起孩子会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不断哭着要人抱;但也有人说,不去抱起孩子加以安抚,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或感觉不受重视和没人爱。我认为较好的处理原则是:孩子哭了,父母应前去探视是否尿布湿了或肚子饿了,若都不是,顶多稍加拍拍安抚即可。至于要不要抱起他,要看父母是否有空闲及心情。如果自己正在忙着重要的事,时间或心情紧张,不妨让孩子哭一会儿,这没有什么害处。从好的方面想,哭泣还能让他肺部得以活动,有益锻炼肺部。重点是,如果父母忙碌或心情不佳,抱着孩子比较容易出现态度不好或语气不佳的反应,孩子会很快地感受到这负面的反应,这样反而造成亲子双方更多的冲突不安。

第二个问题是:“喂母乳好,还是牛奶好?”这个问题也常引起争议。医学的观点自然认为喂母乳较好,这样做对孩子的先天免疫系统有很大帮助。但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困难,如母亲身体状况不适合喂母乳,或由于工作因素做不到亲自喂奶等。除了上述的考虑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喂母乳或牛奶并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完全在于喂奶的态度。怎么说呢?如果喂母乳时,母亲由于时间紧张而急着催促孩子赶紧吸奶,甚至出现不耐烦或生气的态度,那倒不如用奶瓶以温暖亲切且不急躁的态度喂奶,这样更能有助于孩子安心吸取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幼儿期的亲子沟通

在满周岁之后,大多数的幼儿会开始牙牙学语。父母会很惊喜地发现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新学习到的语言,而且会渐渐地听到一个个的单字造成句子,虽然可能是不完整的句子。例如,孩子说:“妈妈,我,牛奶,喝。”但父母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此时无须纠正他说话的错误,因为那样会容易造成他的挫折,甚至没有信心尝试学习更多的词语。建议父母只需使用正确的语言即可,如,父母可以说:“你想喝牛奶,是吗?”这样孩子自然会更爱学习沟通,渐渐地表达出清楚的信息。

然而,两三岁的孩子有时表达的意思较为复杂,有时父母想要了解其意不容易,此时倾听就显得很重要,而且要使用一种反映式倾听。所谓“反映式倾听”,即父母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觉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着脚说:“我这里痛痛!”父母可重复他的意思:“你是说你的脚痛?”或者用自己了解的意思反映说:“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脚很累,有点痛,是不是?”如此可以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另一方面也帮助他学习更清楚地表达。

反映式倾听是一种尊重孩子感觉的态度,表示愿意真诚地了解孩子字面上的意思及隐藏于背后的意思。反映式倾听也是一种技巧,父母可以依照下述的过程来练习:

1.专注的态度:用肢体语言表示关心孩子,以及对孩子说的话有兴趣。例如,你停下手边做的事,转身注视着他。如果自己是站着,则要弯下腰或蹲下身,保证和孩子的眼神接触是平视的,以表现出你的专注和尊重,或者坐下来,把孩子抱到胸前或腿旁,然后倾身向前注视着他。

2.倾听并推测孩子的感觉:在全心聆听孩子之后,想一想孩子的感觉可能是什么:“如果我是孩子的话,我的感觉(想法)是”

3.陈述或澄清感觉:把自己所领会的孩子的感觉说出来。例如:“你觉得累了,因为玩了一个下午。”或“你感到很高兴,因为我们要去外婆家。”当你不是那么清楚孩子的感觉时,则需要多说一些加以澄清:“你很累了,可是又不想这么早睡觉,因为爸妈都还没睡,是吗?”这种“你感到因为”的简单公式是反映式倾听常用的,刚开始使用时会觉得呆板,但熟练之后就可以有变化地加以灵活应用。例如,你可以说:“我们要去外婆家,你会很高兴的!”或者可以说:“玩了一个下午,你累了吧?”

有时,孩子会因不顺心或不如意而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例如,在公园里玩了两个多小时,当父母提出回家时,孩子哭闹着说:“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此时切勿受他的情绪影响而发怒,你可用反映式倾听说:“我知道你玩得很高兴,所以听到要回家感到很失望。”除此之外,你还可再加上一些说明:“可是我们现在必须回家,因为妈妈要回家做饭,改天我们再来这里玩。晚餐我做你最爱吃的菜,你喜欢吃什么?”对改变幼儿哭闹行为,通过有趣的声调来转移其注意力常是很有效的方法。

有时,孩子可能没有明显的情绪表现,但父母却能感觉到他内在的心情,这时,父母也可以用反映式倾听。例如,孩子一会儿吵着要看电视,一会儿又把电视关了,而且走来走去,好像很难定下心。此时的反映式倾听可如此说:“看起来你好像觉得好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比较好,是不是?”经过父母帮助他澄清内在感受,他也许可以想出一个让自己定下心做的事。如果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也可以进一步建议他:“找张纸来画画如何?”

当父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时,更可以使用反映式倾听。除了同理孩子的感受外,也显示自己坚定的态度。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我不买这个玩具给你,但是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或这个玩具太贵了、不安全等)。”此时,如果孩子以哭闹的方式迫使你买给他,你愈保持心平气和愈能帮助孩子了解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别上了孩子的当,也许过去的经验让他学到在公众场合中哭闹要东西通常父母会投降让步。如果你想以后减少这种烦恼,并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限度或规矩,你就不要顾忌面子问题。除了用上述的反映式倾听的语言,你还可以再加上这句话:“我现在要到别的地方去了,你要不要跟我走?”如果孩子依然哭闹且赖着不走,你可以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商场直接回家。此时愈保持冷静愈有力量,妥协让步或被激怒生气都是“后患无穷”。

有时,孩子会口出恶言,轻者如“你好讨厌!”“我恨你!”重者如“你是最可恶的爸爸!”“你是混蛋!”不管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父母要教导孩子懂得对别人尊重,让孩子知道对父母或别人说这种侮辱的话是不对的。此时你可以采用反映式倾听的方法这样说:“我看得出你对我很生气,你可以说,妈妈,我很生气,或我对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说这种伤人的话。以后再说类似的话,我就不会理你(或者答应你任何要求)。”如果发生在家里,父母可以离开现场到其他房间去,或者要求孩子离开:“你现在离开客厅到房间里去,想一想你说的话,十分钟后你想回到客厅时再回来。”父母只有用心平气和的坚定态度和语气,方能帮助孩子自省改过。

此外,幼儿期的孩子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常会向父母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以及一大堆的“为什么”问题。此时,父母得明察孩子是否真心地想知道答案,如果孩子真是“求知若渴”,父母可以用他了解的词语回答,或者寻找相关的图书和他一起寻找答案。然而,有时候孩子是故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骚扰父母,尤其当父母在忙着自己的事而没有留意他时,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力。怎么知道孩子用此行为是想获取父母的注意力呢?其实很简单,父母只要检视一下自己内在的感受是否为:“他怎么问个没完,真麻烦!”或者是直截了当的“烦死人了”的感觉。这时候肯定就是孩子想要通过提问来骚扰父母,博取父母的注意。这种情形的处理方法有几种,父母不妨试试看哪一种方法较有效,因为不同个性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父母可以用反问的方法,如说:“那你觉得它为什么”通常反问到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时,孩子同样地会觉得你好烦而不再跟你玩骚扰游戏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一个方法,如说:“嘿!我知道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要不要听?”如果父母真的很忙而没有时间倾听或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管孩子提问的目的为何),可以直接对孩子说明,告诉他等一段时间再讨论,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知道为什么(或答案),可是我有一个重要的信要回(或正在做晚饭),你先自己去玩,等吃完晚饭后,我会有时间好好和你谈这个问题,记得要提醒我哟!”在和孩子说这话时,记得要采用反映式倾听中强调的肢体语言:转身、弯腰、注视等。通常,如果不是真的想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一下子就忘了这件事。而如果晚餐后孩子仍提起这件事,父母必须遵守之前的承诺,给孩子以解答。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与“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还看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
别让早期教育成为心理虐待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尊重孩子的物权,接纳孩子的“自私”
    给孩子正确传达性教育知识,这些方法很有效
    胎教的方法与技巧
    做个“慢半拍”的家长也是一种智慧!
    适合0-6宝宝玩的纸类游戏
    最佳胎教方式之妈妈哼唱
    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怎么跟青春期的儿子相处
    最实用的亲子性教育问答
    怎么培养男孩子的性别意识
    教子三十六计 培养优秀好孩子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怎么养育女孩?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做“好玩”父母,要有4颗心
    怎么培养女孩更果断?
    怎么引导男孩正确地和异性交往
    家长如何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宝宝最益智的十种球类游戏
    让转换心情 孩子写作业再也不用妈妈操心了!
    怎么培养女孩的语言天赋?
    女儿在爸爸车上画画,网友直呼太有爱
    培养女孩的好奇心很重要
    虎妈当道,不如学做一个会示弱的妈妈
    不同时期应给宝宝不同的声音刺激
    宝宝爱尖叫 游戏帮他“消音”
    这些色彩小游戏 让宝宝更聪明
    如何与胎宝宝对话 准爸爸学起来
    准爸爸如何“声”情款款给宝宝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