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不乖"的秘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了解孩子"不乖"的秘密

了解孩子"不乖"的秘密

2015-12-08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总有些行为让我们抓狂。孩子这些看似“不乖”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了解了这些秘密,我们就可以摒弃焦虑、对抗,从容面对,爱孩子更有章法。

孩子“逆反期”,爸妈“头痛期”

“逆反期”或“反抗期”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概念。两岁左右(这只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年龄段,每个孩子进入逆反期的年龄都会有差异,或早或晚),大多数孩子进入人生第一个“逆反期”,国外称之为“terrible two”。说“不”,以各种方式跟爸爸妈妈对抗,是孩子这个阶段最典型的表现。孩子进入“逆反期”,爸爸妈妈就跟着进入了“头疼期”。由耐着性子说教到不知所措,再到抓狂,是大多数爸爸妈妈面临孩子“逆反期”的真实写照。更令爸爸妈妈头疼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逆反期”可能还不止一两个。

实际上,“逆反期”并不可怕,相反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只有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强烈的想要主宰自己的欲望的时候,逆反行为才会出现。人世间所有的爱都为了靠近,唯有亲子之爱是为了远离。成长是孩子必然的需求,也是爸爸妈妈最大的愿望。而“逆反”正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征兆,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因此,“逆反期”是孩子心智发育上了一个台阶的信号。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本是好事一桩。可是,这样的一桩好事怎么会让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头疼呢?无他,恐惧而已。

人最怕的是什么?怕未知,怕控制不了局面。孩子进入“逆反期”之后,因为他总是对抗我们,原本很乖巧、很可爱的小家伙突然间让我们失去了控制——孩子“不听话”,出现冒险行为,不知道哪天会出现不堪设想的状况;孩子“不听话”,我们因失去控制而无能为力,这使我们内心变得软弱;孩子“不听话”,我们缺乏应对的策略,我们会有无能的感觉;孩子“不听话”,我们在旁人面前很没面子于是,恐惧油然而生。而我们应对孩子“逆反期”的策略欠佳,又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对抗行为升级,或者在我们的高压政策下,孩子身上的“刺”被磨光了,他变得乖巧了,却又引发其他的问题。即便孩子的童年没什么激烈的反抗征兆,但待他进入青春期或者成人之后,我们又会惊恐地发现,他的“逆反”爆发性地回归,而我们再也无力收拾残局。

了解孩子具有“自我意识萌芽,走向独立的欲望滋长”这样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并且看到这个阶段对孩子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逆反期”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些,更多的时候不会被激怒,转而寻找多种应对的策略。

应对孩子的“逆反期”,最怕的是对抗,要么使孩子变得特别逆反,要么使孩子变得特别畏缩。因为,亲子对抗的结果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处于强势地位,孩子处于弱势。爸爸妈妈的高压政策会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降低他的自我价值感,导致孩子压抑自己,不敢表达真实想法,表面看起来很乖巧,内心深处实际上积攒了相当多的负面能量。这种负面能量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他控制不住,就会以不可预知的方式爆发,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截流不如导流。截流可以抵挡一时,却会在抵挡不住时遭遇更为强劲的冲刷。以恰当的方式导流,则要了解孩子“逆反”的本质——自我意识增长。孩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宣告:“我长大了!我能行!我可以自己控制一切!”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孩子发展的需求,顺势而为。

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孩子的“逆反期”,避免亲子冲突:

第一,尽可能给孩子自主的权利。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做主。至于什么是原则性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顺应孩子的需求加以疏导。当孩子表现得“逆反”的时候,我们先要思考: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前面提到的那个不肯离开会所的孩子的例子,算是典型的“逆反”表现。对抗的结果是,他倒地撒泼,让爸爸妈妈抓狂。而不跟他对抗,换之以共情,让他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了理解,他的自我意识因而得到了保护。在他平息下来之后,我“征求”他的意见,给他一个台阶,让他自己作出了离开的决定,同时又给了他“以后再来”的期待。于是,他最终欣然听从了我的建议。

再看另一个案例。

某天,姐姐们在会所大厅的墙壁上挂了一根绳子,上面夹了很多小夹子,用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有个3岁多的小男孩把绳子摘下来,扔在了地上。妈妈批评孩子不该这样,并坚持让孩子把绳子挂回去,但他不为所动。我走过去,面对面看着孩子:“你是想试试这根绳子摘下来以后还能不能挂上去,对吗?这真是个很好的主意。我估计你很快就能把它挂回去。”孩子立刻行动起来,把绳子挂回去,并把悬挂在上面的作品弄得整整齐齐,然后回过身,一脸自豪地看着我。我笑看着他,竖起一根大拇指,以很惊讶的语调夸奖他:“你可真够神速的,这么快就全都挂好了?”

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从正面引导他,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很有想法的好孩子,于是,他有了“我真行”的感觉,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感觉,不用我再去劝说,他自然就会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去行动。事后的赏识更是无异给了他一碗心灵鸡汤,让他畅快无比。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他内心满溢着愉悦感、自豪感与价值感,他“逆反”的能量自然被消融,如此一来,他又怎么可能不乖巧呢?

第三,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也是解决“逆反期”冲突非常好的策略之一。当然,我们给出的选择最终的指向应该是同一个目标,而不是两个反向的目标。

有一天,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玩。临走的时候,奶奶要求孩子自己穿鞋,但是孩子磨磨蹭蹭,就是不动。他在跟奶奶较量。因为他很清楚,只要他坚持不穿,奶奶终将按捺不住并出手解决问题。祖孙俩较量了不少时间,看来不会有结果了。

我蹲下来,以“羡慕”的眼神看着孩子:“你这鞋子好漂亮啊!穿上肯定特别好看吧?要是我也有这样一双鞋子,那我可太高兴了。”这是我一贯的伎俩,孩子们通常都会被吸引住。果然,这句话有效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漂亮的鞋子”上了。

“奶奶,你知道××穿鞋有多快吗?肯定不知道吧?”我与奶奶对视一下,奶奶心领神会。她立刻回应:“这我还真不知道呢。”这话暗示他很能干。他的小脸上已有得意之色。

“××要自己穿,肯定比奶奶穿快多了。哎呀,要是奶奶穿,得急坏我。”进一步暗示他很能干。这时候,小家伙已经动心了。我趁势补了一句:“你看,那边有个小凳子,你可以坐在小凳子上面穿,也可以坐那边的地毯上穿。你想坐在哪里穿呢?”“我要坐在小凳子上穿。”小家伙坐在小凳子上,争分夺秒穿起了鞋子。于是,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第四,王顾左右而言他。一旦对抗产生,我们很容易与孩子持续地纠结,导致对抗升级。当对抗的能量积聚到某个极限,我们就可能因为耐不住性子而爆发。此时,我们最好问自己一个问题:“除了对抗与妥协,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呢?”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模式,这第三条路通常是有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处理孩子迷恋动画片、不肯去洗澡的小故事,就会明白如何去寻找这第三条路啦。

妈妈:“该洗漱了。”

孩子:“不洗,我还要看(动画片)。”对抗开始。

妈妈:“可是到洗漱的时间了呀!我们明天还可以看呢。”妈妈坚持。

孩子:“我就不去洗澡。我就要看动画片。”对抗开始升级。

妈妈:“不行,必须得去洗漱了。”

孩子:“我就不去!我就不去!”

如此,各种的对抗

结局可想而知。妈妈要么强制孩子服从,要么妥协,让孩子看个够。

如果走第三条路,情形就不一样了。

妈妈:“到洗漱时间了哦!我们去洗漱吧!”

孩子:“不,我要看动画片。”对抗开始。

妈妈:“这个动画片可真有意思呀。嘿!要是闭上眼睛,你觉得能听到动画片里的声音吗?”这句话认同孩子的感受,化解冲突,尝试向第三条路迈步。

孩子好奇地闭上眼睛,很开心地回答:“闭上眼睛也能听到呢!”

妈妈:“好神奇啊,闭上眼睛也能听到。我们走到门那儿,离远一点儿,你觉得能听到吗?”继续向第三条路迈步。

孩子:“也能听到呀!”

妈妈:“你觉得洗漱的时候能听到吗?我们去试试吧!”

孩子很顺从地跟着妈妈往浴室走。当然,妈妈绝对不会忘记带上他洗漱时玩的那些玩具,并且一边走,一边转移话题:“不知道小鸭子能不能听到动画片里的声音呢!你觉得能听到是吧?那小鸭子跳水的时候能听到吗?也能听到呀?小鸭子要是玩跳水游戏,你觉得它能从几米高的地方往下跳呢?要是太高了,你觉得它敢跳吗”

就这样,只要理解了处在“逆反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并尊重他们的这种需求,经由第三条路,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化解矛盾。在这样的方式引导下,即便处在“逆反期”的孩子,他的“逆反”势头也会被削弱,甚至可能像寒冰遭遇春风一样悄然消融。如此,无论爸爸妈妈还是孩子,便都轻松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以上述的方式应对孩子的逆反期,与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不相矛盾,它的目标是减少冲突,而非纵容孩子。这些做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同时也以此向孩子示范沟通的技巧。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如果采取上述的方式无效,就要本着三个“到底”——“共情到底、温和到底、坚持到底”来坚守底线。

共情,表示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或情绪。一旦我们表示理解,他就会有被接纳的感觉,他的情绪就会平稳很多,最终就会欣然接受我们的意见,或者虽然暂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却可以心情舒畅很多。他与我们对抗的能量就消减了。

温和的态度可以防止我们失控,而孩子也不会因为我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而有不被爱的感觉。

坚持到底则是为了告诉孩子,我们是可以信赖的、说话算话的。那么,孩子会更加信赖我们,他的内心会更有安全感。同时,他也会因此更加清楚界限,变得很守规矩,不再试图去突破我们的底线。如此,我们与孩子的互动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和孩子彼此都会更加轻松,更加默契,更加易于沟通。而孩子也从我们这里学到更有效的坚持自己的方法。

以孩子要吃糖为例。假定我们定的规矩是每天只吃一颗糖。但是孩子吃完一颗,往往抵挡不了要吃第二颗的欲望,他可能就会闹腾。我们不妨设想以下的场面:

豆豆:妈妈,我还想吃糖。

妈妈:哦,妈妈知道,你还想吃糖。可是糖吃多了对你不好呀。你知道,妈妈很爱你,妈妈可不希望吃了很多糖影响你的健康。你还记得我们的规定吗?一天可以吃几颗糖呢?

豆豆:1颗。

妈妈:你今天吃了几颗呀?

豆豆:1颗。

妈妈:真遗憾,你已经吃过1颗了,所以今天不可以再吃了。只能等明天了。

豆豆:我再吃1颗就不吃了。

妈妈: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糖甜丝丝的,实在太好吃了。连妈妈都想吃好多颗呢。可是,你知道每天只能吃1颗。你已经吃了1颗,不能再吃了,真是太遗憾了。

豆豆:我就要吃。

妈妈:要是一天可以吃好多糖,那一定很开心。这颗糖是给你明天吃的,我们把它放到柜子上,还是桌子上呢?

豆豆:我现在就要吃。

妈妈:妈妈知道,你很想现在就吃。其实,妈妈也特别想现在就吃糖。你看看,妈妈也很馋呢。

在孩子还不太明确规则,或者虽然明确规则,但是总想试探我们底线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跟他多回应几次,帮助他理解规则。在他明确规则之后,如果孩子继续没完没了纠缠,我们就不需要再作过多的解释了。简单共情之后,温和地坚持就好了。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会耍赖,试图突破规则。比如,当妈妈问他一天可以吃几颗时,他明明清楚一天只能吃1颗,但是,为了达到多吃糖的目的,他可能故意回答:“N颗”。此时,我们无须跟他动怒,跟他简单共情就可以了:“哦,是吗?要是能吃N颗,你一定很开心吧?如果给我吃N颗糖,我也很开心呃。”共情的同时,该坚持的原则,我们还是要温和地坚持。如果他反应激烈,我们最好陪在他身边,搂着他,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平静地等待他的情绪平息下来。当然,类似的冲突尽量少发生为好。比如,我们可以把糖藏起来,每天只放一颗在外面。一旦成为习惯,孩子就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过多纠缠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思路更开阔一些,也可以仿照上面的方式,跟孩子回应几次后,话锋一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就既坚持了原则,又避免了亲子冲突,我们从最后一句对话继续:

“妈妈知道,你很想现在就吃。其实,妈妈也特别想现在就吃糖。你看看,妈妈也很馋呢。”

看看孩子的反应,继续:“你看,妈妈都馋成这样了。吃不到糖,就只好吃一个吃了糖的小孩了。啊呜!这个小孩真好吃。再来一口!啊呜!我要吃他的小脸,吃他的小鼻子、小耳朵、小手”

如此一来,这个亲子较劲的事件就转化成了一项有趣的亲子活动。糖对孩子的诱惑被削弱,不仅如此,他还从妈妈的身上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这就两全其美了。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我的经验是,当我们的情绪开始起来的时候,最好别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我们就很容易被他的行为所激怒,导致自己失控。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情绪起来,最好尽快将注意力转移到察觉我们内在的情绪与感受上,对自己说:“我又要被他激怒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让我有了抓狂的感觉。我控制不了场面,这使我有一种挫败感”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失控的概率就会降低,就更有可能冷静下来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咳,其实,他只是个孩子,过了这个阶段,他就不会这样了。除了冲突与放弃,是否还有第三种办法呢?”即便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通常,只要我们足够耐心足够温和,孩子也会更快摆脱这种情绪,变回可爱的小天使。

如果为了一味地避免冲突就放弃原则,那就是在害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立必要的规则,并且坚守住底线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个途径。一个说话算话的父母,与一个见到孩子有要求抵挡不住就退让的父母,前者更能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建立安全感。相反,后者会给孩子不可信赖的感觉。当爸爸妈妈都不可信赖的时候,孩子还可以信赖谁?他的安全感又从何而来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与“了解孩子"不乖"的秘密”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了解孩子"不乖"的秘密”还看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育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份“入托攻略”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 原因感动无数人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适合四岁宝宝读的书
    宝宝爱捡脏东西吃怎么办
    如何指导孩子学跳棋
    抚摸可以加快宝宝的智力发育
    让宝宝顺利进幼儿园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特长
    提高宝宝智力的42个 生活细节
    护理新生宝宝的8大错误方法
    如何缓解孩子叛逆心理
    影响孩子智商六大禁忌
    提升宝宝数学能力的方法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如何使孩子在九大敏感期顺利成长
    夏季消暑儿童应该少喝酸梅汤
    儿童自信不足的表现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阅读的技巧
    宝宝打嗝怎么办
    宝宝认生该怎么办
    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
    孩子爱欺负弱小怎么办
    宝宝画画的好处
    准妈妈孕期如何科学补钙
    新生宝宝出门要注意事项
    关爱宝宝牙齿健康从正确刷牙开始
    孩子为什么顶嘴
    职场妈妈育儿5大误区
    哪些玩具对宝宝有好处
    春季如何让孩子的嘴唇水嫩嫩
    怎么样帮助宝宝在音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