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

“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

2015-12-07

【导读】经常听到有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恐吓”句子,殊不知这会影响到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

妈妈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孩子内心惶恐不已。孩子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

绑架、恐怖事件、性侵犯想到这些,危险就似乎离你近了一些,使你不由自主地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将他严严实实捂在自己的双翼之下。而这样“护犊”,是不是就能万无一失呢?

小威才5岁,却已经显示出对交际的浓厚兴趣。有时候,他妈妈会为此感到欣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担心。“他会跑到陌生人身旁,告诉人家自己的全名,然后就和别人攀谈起来”,这位38岁的妈妈如是说。有一天,小威又自己跑出去了。对此,妈妈对他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小威内心惶恐不已。小威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

在那些不断传出孩子丢失和恐怖袭击消息的岁月里,母亲对孩子的安全给予十分的关注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弄清楚:媒介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其效果是扩大了负面事件实际发生的几率。专家说:“这是弥散在我们文化当中的戏剧性幻想症,搞得家长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神经兮兮。”当这些过度的担忧被传导给孩子时,他们也会变得焦虑,并且胆怯。

到底是什么在持续刺激父母们那紧张的神经?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来看看下面的专家意见吧。

什么让我们忧心忡忡?

世界是如此地危险,已经超出我们应该担忧的程度,我们如何能放心地让孩子一个人应对各种情况。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妈妈们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们太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了,而父母们则对于孩子们可能面对的危险过于敏感。几辈以前,孩子死于致命疾病的几率并不像今天这样小;人们更为经常地面对各种威胁。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些威胁似乎变小了。再往后,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世贸中心袭击事件尤其经典地代表了这一代父母的看法:相对于这危险的世界,人类太脆弱了。”

面对全球性的威胁,父母们感到无助,于是试图减小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威胁,比如绑架或其他儿童犯罪事件。而现在社区关系的淡化,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流动性的增大,与我们比邻的常常是陌生人,或者我们不断建立的是与陌生人的邻里关系。而生活的忙碌,更使我们几乎不可能去了解社区中的每个人。

然而,给父母们背负上如此过分焦虑的第一大祸首,并不是人与人关系的疏远或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而是——电视新闻。它通过将遥远的地方偶尔发生的危险事件传播给人们,让人造成一种事件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专家说:“父母对孩子的安危担惊受怕,主要是他们看电视新闻太多了。”

真正的危险何在?

两年前,美国有个孩子被拐骗失踪,电视上经常放有关的新闻。结果,很多美国妈妈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拐跑。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国被陌生人拐走的孩子只有100多个,其中还包括了滞留一晚又被找回来的孩子。孩子被拐走的确不幸,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幸。孩子被拐骗,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性攻击,而且这样的情况比例很高。在美国,每年都有5.8万件此类事件发生,而大多数受害者是十几岁的孩子。事实表明,十几岁的孩子比幼儿面临更多的危险,父母必须增强让孩子树立安全纪律观念的意识。

专家说,对于恐怖事件,由于发生几率基本跟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父母们根本不必而为此过分伤神。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还看
不同阶段,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让宝宝拥有健康头发四妙招
    孩子自信心建立关键在妈妈
    家长态度建构子女世界
    十个珍贵的教育箴言
    初生婴儿便秘护理小知识
    怎样帮助BB区分“我你他”
    隔代寄养,谁来解围?
    在宝宝断奶期怎样提高免疫力?
    用爱心呵护孩子们成长
    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三成父母陪孩子时间没1小时
    不要违背孩子的“时间表”
    宝宝肥胖需要减肥吗?
    从胎儿到长大成人的教育精髓
    怎样让孩子和宠物安全相处?
    宝宝断奶前后的注意事项
    孩子反复感冒全因家长太呵护
    让孩子出色的7种教育
    精英之路不容易
    5个月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
    80后育儿经:穷养还是富养
    小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办?
    不管多热也别让宝宝光脚丫
    早期成人化父母认知存误区
    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父亲传给我的育儿智慧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
    这是海底世界
    “牛”娃从0岁开始培养
    宝宝不得空调病注意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