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处的四种方法-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父子相处的四种方法

父子相处的四种方法

2015-12-04

在每个男孩小的时候,父亲都会告诫他们: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不许玩火、玩水、玩电……父亲的这种“规则”常常以生活常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教会了男孩如何更安全地去接触他周围的社会。

当然,大多数做父亲的都会给儿子制定这些“规则”,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往往体现不出父亲教育方式的区别。但在很多时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却明显地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

例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面对男孩的失败,父亲们对待儿子的“规则”却是截然不同的。看到儿子失败了,出于种种理由,有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有的父亲指责批评儿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没出息了!”有的父亲鼓励儿子:“失败是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也正是根据父亲们的这些态度和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把父亲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苛求型、不定时炸弹型、消极型、良师益友型。

家长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关于父亲类型的细分,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些不同的类型,才决定了儿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男孩的父亲,你也可以根据以下资料,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教您如何正确地给男孩制定规则。

方法一:苛求型的父亲→多认同、多鼓励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苛求型的父亲都是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苛刻地要求儿子也要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位年轻的企业管理人曾这样说过: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就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比我还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儿子刚刚断奶不久,我就有意识地教他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儿子刚刚学习走路时摔倒了,我任凭他坐在地上哭,也不去扶他,因为我要让他学会自己爬起来;儿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阅读古诗,我要让他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令我伤心的是,在儿子人生的起跑线上,他没有赢,反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现在我5岁的儿子每每见到新事物,都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去接近、不敢去尝试……

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现问题了吗?我真不知道我错在了哪里!

这位父亲就可以称为是苛求型父亲的典型代表。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位父亲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孩子刚刚断奶,就让他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阅读古诗……要知道,这些儿童期的男孩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男孩跌倒了,父亲不但不去扶他,还严肃地对他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男孩是规则型的动物,他就会把父亲对他的教育态度转化成“规则”。遇到这种情况,男孩接收到的父亲的“规则”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种“规则”的影响下,男孩会成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比父亲还要优秀的人,但男孩成为这种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没有鼓励和认同的环境下都不会健康成长的。

第二种人就是十分惧怕失败的人,对于这些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阴影。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男孩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

如果一个男孩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这将会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情。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教育专家给苛求型的父亲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心态放平,要求放低;多认同,多鼓励。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家长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做的那样,过高的期望只会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一位成年男士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当我把临摹下来的图画拿给周围人看时,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但当我把“画”拿给父亲看时,他却说:“按着别人的样子画,能有什么大出息?”我顿时觉得受到了打击,险些要放弃画画。

后来,我不再临摹,而是按着实物或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画。当我再次把画出来的画拿给父亲看时,虽然我觉得没有上次画得像样,但父亲却夸奖我说:“我觉得这次比上次好多了,至少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听了父亲的话,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动力。

男人都是不善表达情感的,所以,当鼓励的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时,男孩会觉得弥足可贵。

当然,它之所以能够起到鼓励的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是从一个规则制定者的口中说出的,这对于讲究规则的男孩来说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就像上面那位男士所讲的那样,别人的十句批评都不如父亲的一句批评重,别人的十句鼓励都不如父亲的一句鼓励有力量。

所以,苛求型的父亲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同时,还应该多鼓励儿子,因为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之中的男孩来说,来自于家庭规则制订者口中的鼓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引导男孩顺利地走出对失败的恐惧,而且还会使男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方法二: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

所谓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种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常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经常会打骂、虐待儿子。在现代社会,随着封建观念的逐渐消失,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来尊重,但仍然有不在少数的父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仍然还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必须听我的!”

“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供你上学,你必须要听我的话!”

……

其实,这些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思想,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们要么在事业或感情上遇到了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是他们现实的状况与理想相距太远,他们需要发泄内心那种不得志的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儿子就被他们当成了“私有财产”,变成了他们情感发泄的“出气筒”。

明智的家长一听,就知道这些父亲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父亲们的这些做法还会给孩子的生活、思想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一个极其叛逆的青春期男孩这样讲述他的经历:

在我小时候,我最怕父亲喝酒,因为只要一喝酒,回到家之后他肯定会“教育”我。不是嫌我做的家务不够多,就是嫌我学习成绩不够好……总之,我觉得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因此,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接触……我知道,同学们在背地里都叫我“胆小鬼”。

后来,我上了初中,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从来不嘲笑我,而且还总是帮我对付那些嘲笑我的同学……从这以后,我变得“胆大”了,敢与老师顶嘴,敢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总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总是渴望别人的保护。

每个人都会面临诱惑,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约束克制自己的冲动,抵制住“糖果”的诱惑。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培养男孩抵制诱惑的能力。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常常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他的内心。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通常有顽强的精神和胜于常人的自控心理。增强男孩的自控心理,可以帮助他们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保持心灵上的坚定与纯洁,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做过一个“果汁软糖”试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房间,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

有些孩子比较冲动,实验者走后就迫不及待地拿走了糖果。有些孩子能够等到实验者回来,尽管等待的时间非常漫长。这些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一块软糖。实验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两种孩子在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差异表现得非常显着。自制力强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在压力面前,不易崩溃、退却、紧张或乱了方寸,能够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在追求目标时,也能和面对糖果时一样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冲动型的孩子却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并且表现出一些负面特征,例如,怯于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认为自己是坏孩子,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者惊惶失措,容易怀疑别人以及对别人感到不满,容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常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制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研究者在这些孩子中学毕业时又进行了一次评估,结果发现当时能够耐心等待的孩子在校表现更为优异。这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专注、制定并实践计划、学习动机都比较好。而且,这些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耐心等待的孩子比迫不及待取走糖果的孩子的平均成绩多出200多分。

当然,小小的糖果试验并不能预测孩子未来的能力和成就,人的能力和成就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糖果试验只是反映了人在童年时期的行为,会随着成长慢慢演变为他在方方面面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一部分。人在一生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取决于抑制冲动、抵制诱惑的能力。

面对信息多变、文化多元、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男孩已是眼花缭乱,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任何诱惑都有可能让他们沉迷其中。另外,很多家庭教育不足,欠缺民主科学性,再加上学业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强烈,使得电视、电脑成了男孩的避难所。如何让男孩拒绝诱惑、抵制诱惑,成了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让男孩学会抵制诱惑,家长先要学会反思。“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出了问题,应该从家长身上反思原因。家长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家务和娱乐,很少花时间与儿子耐心沟通。孩子基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寻求替代品,于是电视、电脑成了男孩的精神麻醉剂。有些家长自己不和儿子交流,也不鼓励儿子交友,不引导儿子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给儿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也完全是功利的。男孩的精神需要仍然得不到满足,充沛的精力得不到发泄,就会被各种诱惑吸引,一不留神掉进各种诱惑的陷阱。所以,培养男孩抵制诱惑的能力,就要从家长自身改造做起。

首先,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儿子交朋友。文化传媒的普及,明星制造业的繁荣,引发了“追星”热潮,很多男孩因迷恋明星而痴狂,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耗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人上演了轻生的悲剧……儿子在“追星热”中丧失理智,家长应冷静处理。与孩子多沟通,由儿子喜爱的明星谈起,和儿子一起讨论理想、未来等,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帮助男孩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其次,订立双方共同遵守的亲子协议,父母与孩子相互监督,在互相约束的过程中让男孩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就双方的学习、生活、劳动,包括看电视、上网等易上瘾的娱乐活动订立协议,对时间、地点、形式等予以规范化。协议生效后,双方都要严格执行,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注意目标不要太高,双方承诺的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目标由小到大,实现起来要由易到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定。这种订立协议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孩子与家长的平等地位,男孩的个性得到充分认可,容易激发他们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约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再有,作为家中的独生子,男孩更渴求朋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地结交朋友。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在交往中受到伤害,就限制儿子的交往与交际,却没注意到孩子的孤独,而孤独正是男孩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诱惑的原因之一。所以,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引导男孩交朋友,交好的朋友。

最后,家长要为男孩鼓劲,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努力提高儿子的学习能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学习成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好成绩会带来更好的成绩,从而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相反,挫败感会使新的失败接踵而来,从而步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成绩差孩子会产生厌学心理,破罐子破摔,再加上过剩的精力,必然把男孩推向一些不良嗜好,步入种种诱惑的陷阱。所以,家长要帮助男孩树立必胜的信念,增强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信心,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与“父子相处的四种方法”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父子相处的四种方法”还看
家长教育孩子“维权”的方法
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其他人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宝宝早教不等于早期“学知识”
宝宝气质类型与养育对策详解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怒火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伤害孩子的六个关键词
    8大关键让孩子认识自我
    怎样培养幼儿的早期情商教育
    玩起来的早教
    让孩子一生顺风顺水的秘诀
    早教的五个阶段
    10个方法培养幼儿记忆力
    孩子不吃药怎么办?
    离婚——对孩子的可能影响
    孩子的暴力倾向来源
    教育孩子的来良方
    爱孩子的正确做法
    乐观外向孩子的培养
    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对孩子的说话方式
    教小朋友背乘法口诀
    小孩身高体重标准,你的孩子达标了吗?
    孩子也要懂得责任的承担
    教会幼儿阅读很重要
    不要否定你的孩子
    怎样正确与孩子沟通
    懂得交流的孩子更快乐
    优秀父母必备的育孩36计
    游戏开发宝宝智力
    让孩子能够自律的学习方法
    好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回报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内向的孩子怎么缓解?
    从小培养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