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2015-12-04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产生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 ,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 心理断乳” 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俗话说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与“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式长假 宝宝长途旅行安全指南
    过年了,该怎样给孩子送礼物?
    小心!这些花草有毒,孩子千万别碰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大特色
    探索·解读:让孩子用新鲜的眼光看世界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何会因子女教育辞职
    乐活·视野:将环保种在孩子心中
    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峰3000米
    德国父母也有“成绩单”
    海外育儿: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
    4岁 抓住时间的尾巴
    你还在用pad早教吗?
    正强化教育让孩子更受欢迎
    “我从哪里来”——各国性教育读本尺度大PK
    孩子:你的人生有三件事千万不能俭省
    5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看完后惊呆了!
    德国:宝宝学外语,最好2岁开始
    最新发现:3岁孩子都会“以貌取人”
    带孩子安全乘坐飞机与自救逃生攻略
    妈妈须知的几个“什么时候”
    这样早教,不会错!
    时间都去哪了?不做“失陪族”父母
    父母十种态度 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一次逃生教育可能让你的孩子免于灾难
    教养·学习:从根本处教孩子
    且行且谨慎:海外生子可享受的福利
    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4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