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

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

2015-12-04

新时代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那种“居高临下”、“家长权威”已经过时了,孩子们现在需要的是平等和交流,父母也要顺应时代,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放松心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看似很累,但处理好了幸福远远大于劳累。孩子象一个希望一样吸引你在这个世界上好奇下去、生活下去、奋斗下去,使你抛开了很多不开心的感受。你虽然已经长大过一次了,但那一次是半懂不懂的,稀里糊涂的,这次你要与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了,这相当于一次重生。这一次,请你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细细地看一遍这个世界里的更多东西吧,你会发现世界很美好……

中国孩子成功法:重新塑造父母自身的人生

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和重塑父母自身人生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成功、健康、自在。——柯云路

一、两种错误的父母类型

在谈家庭教育的时候,通常只谈论如何教育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教育孩子应该和重新塑造父母的人生相结合,这才是完整而积极的认识。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父母的人生与子女教育的关系有如下两种错误类型。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清醒地审视自己。

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

第一种类型,我们称为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就是把子女当做自己的寄托、期望和安慰,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使自己原本有点退缩的人生更加萎缩。这种萎缩的人生反过来成为孩子最恶劣的身教。

当你教育孩子积极努力的时候,父母自己不积极不努力,人生萎缩,整天泡在家里,你的言教与身教相反,对孩子必然是溺爱与专制相结合。什么都管到,什么都照顾到,同时什么也专制到。

家长只把孩子当作寄托,当作期望,当作安慰,根本不值得称赞,不值得鼓励,不值得宣传。这种观念是非常庸俗的。对孩子不好,对父母也不好。做父母的自得其乐,某些社会舆论自得其乐,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负担型,责任型

第二种类型是负担型、责任型。父母也在奋斗,教育孩子是责任,又成为负担。作为责任,他非常尽力;作为负担,又感到压力很大。他虽然不像前者那样,把大部分精力投到孩子身上,但是,因为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少,他同样表现出溺爱和专制。

我很忙,有的地方管得不周到,所以对孩子加倍好一点,用其他方式补偿,孩子有求必应,这是一种溺爱。就因为时间少一点,有一点时间就对孩子管教严厉,规定很多,非常专制。很多有成就的家长对孩子采取这种态度。

加速衰老的父母

我们要警告那些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负担型、责任型的父母,你们这样做,一方面对子女不好,一方面也在加速自己的衰老。请朋友们想一想,对子女不好,又加速父母的衰老,这岂不太糟糕了。不改变怎么可以?

很多年轻的夫妻有了孩子以后,人生发生质变。那些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的父母,首先在观念上觉得自己不年轻了。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有了孩子穿戴不注意了,讲话方式粗鲁了。言谈举止邋遢了,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另一个年龄段的人了。承认自己不年轻,实际上就开始衰老了。不仅心理衰老,生理也跟着衰老。

而负担型和责任型的家长,平常工作很忙,教育孩子成为负担。心理上劳顿不堪,也在加速自己的衰老。

二、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重新塑造自己

第一,家庭教育需要重新塑造父母的人生。前面讲过,家长对自己要有文化取舍,什么该传给孩子,什么不该传给孩子,这个文化取舍要求你重新塑造自己。不该传给孩子的,你把它克服掉,那不是最佳的言教和身教相结合吗?

第二,进入孩子思维。家长不是要有一点和孩子在兴趣上接壤的生活吗?不是要对孩子的游戏有一点亲身体验吗?不是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绘画、这样的影视、这样的书籍吗?不是要当孩子的朋友吗?那么,家长需要重新塑造自己,增加一点年轻人的品质、爱好、兴趣和思路。

第三,我们不是讲过爱要升华吗?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塑造自己,从过去的思路中挣脱出来,找到父母角色的新感觉。

第四,我们不是要对孩子进行良性暗示吗?不仅你的语言是暗示,你的行为举止不也是对孩子身教的暗示吗?

自信、积极、向上、有学习的兴趣、智慧、勇敢、洒脱,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样,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暗示吗?仅为这一点,你不应该成为一个有广泛兴趣的、聪明的、积极的、向上的、探索的、创造的人吗?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做孩子的朋友,为了做孩子的榜样,为了给孩子正确的指导,都需要家长重新塑造自己。而重新塑造自己对每位家长是个好事情啊。

仅仅为了自己,也需要重新塑造自己。随着孩子的出生与成长,给家长人生的重新塑造提供了新的可能与刺激。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人生的这个阶段,孩子只会使得你的人生衰退。一旦你有了正确认识,孩子会成为你重新塑造人生的动力。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不错过这个机会,不错过现在小孩没有长大这个机会。

错过这个机会很可惜,对你、对孩子都不利。

三 培育好儿女,成就好父母

为了孩子好,父母要使自己更好;因为自己更好,才能使孩子更好。

重新生活的含义就是要有更年轻的生活。为了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希望年轻的父母重新设计成功、健康、自在的人生,重新学习,更新自己。绝对不可因为有了孩子而使自己的人生萎缩,使自己在心理上未老先衰。

从现在起,在年龄段上也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

四 “未老先衰”的防治──做孩子人生的朋友

孩子大了,你将更年轻

中年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的父母,更要防止自己的心理衰老,现代社会如果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有规律,人活八九十岁没有什么大问题,六七十岁应该算年轻的,还应该做事。人们要警惕这种逻辑,即孩子大了我们就老了,警惕这个心理暗示。而使自己保持年轻的最好方法是做孩子的朋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是做孩子人生意义上的朋友。也就是说,你的人生取向、兴趣、追求和孩子有真正可以交流的地方,有同样年轻的品质,共同的探求。

如果家长经常能够像孩子一样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且不断地像孩子那样去学习新的东西,才会走出家长的误区。

人活在世界上,经常被各种不良的逻辑所暗示。看到孩子的成长,人们常常会感慨自己老了。记住,这种感慨中含着我认为是非常堕落的一个心理逻辑。当一个人用这样的语言暗示自己并向衰老滑坡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堕落。

家长的人生年轻、健康、有创造性,这种生活态度对孩子是最好的榜样。你看我的父母多么年轻,多么积极,多么向上,多么勇敢,多么洒脱,多么自在,有时候比我们年轻人还有活力。这多好!不要使自己人生萎缩。中国的某些传统观念是特别容易因为有子女而萎缩的。一有子女,会不由自主与所谓子女成群、子孙绕膝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把人熏也熏老了。千万不要这样。

做子女的朋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才是好父母。

五 健康、年轻、洒脱是生命最神圣的责任

疲于奔命地尽责不值得称道

负担型的、责任型的父母也需要重新塑造自己。这些人大都还在忙碌,可能并不承认自己的生命在萎缩。但是,当你把子女当做一种负担时,同样是人生自我塑造上的停滞不前,疲于奔命本是非常不良的状态。

经常看到报刊杂志上赞扬某个人,工作很负责任,顾不了家庭,我说不值得称道。不顾家庭有什么可称道的?

还有一种赞扬,说他很努力工作,又尽力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弄得自己很辛苦、吐血生病。于是这个人可歌可泣。

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可歌可泣的结果就是对这种家长的不良暗示,使他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知道如何在又工作又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年轻的品质,保持自在洒脱的心态。所以,这种所谓夸奖、称赞有毒害。

责任型的、负担型的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做负担。当你真正找到与孩子做朋友的感觉时,你会发现,和孩子共同关心某些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共同感兴趣某些事物,是你重新塑造人生、重新塑造自己年轻品格的重要刺激与动力。

这种类型的父母同样应该重新塑造,使自己更成功,更健康,更有创造性。如果兼顾了两个方面,很了不起,如果只是疲于奔命地尽到责任,就不值得称道。

观念错误的时候,我们的做法对孩子不好,对家长也不好。

观念正确,不仅对子女好,对家长也好。要向这样的前景努力,家长不再溺爱孩子,不再专制,与孩子做朋友了,虽然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少了,却起到良性作用了,孩子更自在了,家长的人生也得到更好的开拓和发展,心态也更年轻了。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重新塑造自己、重新找到对子女教育的新高度、新方法中取得巨大成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与“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还看
家长选择早教班5注意
好品味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离异孩子的教育要点
惩罚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惩罚孩子要掌握的智慧
    19~24个月:平衡能力更加好
    认识愤怒
    改善BB害羞要做好六件事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动起来一起来玩趣味游戏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教宝宝学走路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家庭才是早教最重要的课堂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早教早得太离谱宝宝会糊涂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小宝宝迷上电脑怎么办?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
    发展0-6岁宝宝的记忆力
    该花多少时间来陪BB?
    为你解开宝宝的记忆之谜
    什么是宝宝最健脑的运动?
    专家释疑家长的早教问题
    幼儿眼中的动画世界
    小游戏提高孩子模仿能力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学会了原地跳和踢球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
    适合21-22个月宝宝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