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

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

2015-12-04

先讲个故事:埃玛一见妈妈进来,就迅即用肘部压住了桌上的本子,并低下了头。妈妈马上就询问起埃玛来了:“埃玛,你把什么东西掩藏起来啦?”埃玛气呼呼地绷着脸,不愿意把写日记的事情告诉妈妈;妈妈露出了愠怒不悦的神色,并斩钉截铁地表示,要埃玛把写在纸上的东西交出来。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强迫和抗拒的“斗争”。最后当然以母亲的胜利告终。母亲得意洋洋地看了女儿的日记。更为糟糕的是,母亲在看完日记以后竟然笑个不止。埃玛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例子。由此可以引出许许多多的家长对孩子极不尊重的具体事例。这样的事情正在不断继续地发生着。对家长来说,总会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有权利干预孩子的一举一动,但是换个角度是否可以说是对子女的过分担心和不信任呢?

另外一种对孩子的私事进行干涉的表现,反映在家长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打断孩子们正在做的事情。在不少家长的目光中,孩子们只会顽皮和打闹。原因当然很简单: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作为大人就会把打断孩子们的活动看做是极为平常和理所当然之事。在家长们看来,孩子们不应该贪玩,而应该循规蹈矩地听大人们讲话,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反之,大人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不要打扰爸爸!”但是,面对孩子时,甚至不预先提醒一声就发出“警告”:“到睡觉时间啦!把东西摆好,把一切收拾整齐!”孩子对此往往显出不情愿的神态,甚至提出异议,而家长对此竟然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正在全神贯注于某事或被某物深深地吸引着,是家长事先不予提醒,来了个“突然袭击”,要他马上同某事或某物“分手”,要他立即“放弃”和离开,这不是又在对孩子的私事横加干涉了吗?

每个人都有着由他自己使用一小部分时间的权利,来满足本人精神上的需求或别的方面的需要;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小块“领地”能够自由自在地和不受拘束地处理私事或不愿公开的琐事。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块“领地”就像是树上的一个鸟窝,或者被层层树叶覆盖住的一个洞穴,哪怕是桌子下面一个大人们不易觉察或触及的“安全地点”也行。而我们家长往往只是从自己的方面着想而不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他心灵深处的奥秘,也就是不触犯他的内心世界。如果他不情愿向你透露他自己的想法,不要操之过急,应该耐心地等待;如果孩子对父母隐瞒事情,而作为家长则流露出愤恨不满的神情或摆出一副“非达目的决不甘休”的姿态,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孩子出现上述的情况恰恰是一种迹象,说明他正处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变得独立和有主见。孩子也许完全有正当的理由对您隐瞒情况,即使他没有任何理由可言,他的内心的想法也应该得到尊重。如果你对孩子很不情愿告诉你的事情不再持强行追究的态度,你就会及时获得孩子对你的一切信任。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适应整个社会生活。你对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就更具体了:“你准备上哪儿去呀?你打算同谁一起走呢?”……对此,你当然会这样认为:为了关心和保护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应有的权利,家长应该洞悉一切。你这样讲是完全对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此之前已经对你失去了信任,你所听到的回答很可能是:“我要到外面去。”“你谁都不认识。”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干预更趋频繁。家长们往往在考虑或追查:“孩子口袋里的零用钱是如何化掉了的呢?”既然你把钱给了孩子,那就是孩子私有的“财富”了,他当然有使用的自由。也许,你不会同意这种价值观念,那么,你可以给予孩子以指导,让孩子自己去判断,他在使用价值上是否存在错误之处,他会在错误和挫折中会受到教育。这比起您强行要他如何去支配零用钱的做法有效得多。

对孩子尊重的本身也要求我们,教育孩子对自己和对他人作出正确的评价。如果你能鼓励子女从孩提时代起每天使用一小段时间,在家中的某个地点处理他自己的事情,那么,他就会非常珍惜地使用自己的时间,也会对你表示极大的尊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德国人的传统:继承父辈玩具
    父母最爱做10大“蠢事”排行榜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孩子自己“造词”正常吗?
    2岁宝宝为啥不喜欢一起玩
    父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
    让宝宝更好的独坐和扶站
    咀嚼训练游戏:吃硬东西
    带孩子上班 双赢的职场早教
    新生儿太听话有可能智力低下
    完美父母容易教出自卑孩子
    一父亲的独门育儿经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教育孩子也得学点辩证法
    溺爱可让孩子发育成低能儿
    警惕伤害孩子身心10种溺爱形式
    学才艺,好奇和热情最重要
    教育BB抓住10个最佳时机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父母错误心态毒害宝宝心灵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正话反说要讲技巧
    新生儿身心特点 科学早教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切记家长绝不能说的四句话!
    新生儿该多抱还是多躺躺?
    要温和对待孩子大声尖叫
    一岁前的孩子每月学个动作
    最容易伤害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解读儿童学习动力消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