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孩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孩子

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孩子

2015-12-03

我们成长的方式和现在孩子成长的方式有着巨大的不同。我经常在想,中国这三十年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当今儿童成长的环境与我们当年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做父母的是在陪孩子成长,而不是教育孩子,使孩子受我们的教导而成长。包括我们心理治疗师也是这样,我曾经写过《陪孩子长大》这本书,说到心理治疗,其实不是治疗,而是陪着他。我们心理治疗师无法改变孩子的生活,只是每周两次、三次陪着他,在他艰难的时候陪着他渡过生命中那些困难或危机。这个陪需要心理医生真正付出关怀,而不是治疗,同样,父母也只是陪孩子长大,没有教育。

我曾经在团中央“青苹果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我说教育孩子不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事儿,因为这项工程是针对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我当时说其实我不适合站在那儿谈教育,原因是我们的年代隔得有点远,所以我倡导让80后参与这个工程。我们只能做顾问,让80后去教育2000年后的人,这样才能一代一代地跟进。

一个孩子的心理结构很大程度上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心理层面或者家族关系层面,但忘记了社会对孩子巨大的影响。其实一个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其次才是家庭的人,家族的人。

妈妈往往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孩子,看到的孩子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如果你曾经内心有过经验或体验的话,你在看别人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但那不是孩子的。就像50~70年代的人评价80、90年代的人一样,用我们的眼睛和感情评价的他们,其实不是真实的他们,而是我们以为的他们。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相比,80后的孩子和90后的孩子有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无法了解他们,更无法了解2000年后的孩子。

家族传承在关系层面的影响也是我们所强调的。我们是做家庭治疗的,所以很愿意从家庭内部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我们从家庭本身找到答案,而不是从心理学、基因分析或者看起来美妙的说法里找到答案。我们不要假定自己懂得孩子,专家和心理学家更不要假定自己懂得每一个孩子,这是不可能的。

拿婚姻来打比方。第一次结婚的人认为婚姻就是这样子,结了十次之后才知道婚姻是搞不定、搞不清楚的事儿,结一次婚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很容易自以为婚姻专家。带孩子也是,多带几个就会发现这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是很复杂的。所以阿德勒说,孩子在每个家庭里的功能都不同。

最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家长都能用未知的境界感受孩子,而不仅是努力试图理解他,因为理解是分析和思考的过程,而感受是一个感觉的过程。

教育里我们可能存在一个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我们总在过去的经验和主流意识文化里寻找对孩子的引导。但不要忘记了,孩子将要生活在未来。在我们已知的经验里,在管理学、社会发展学、经济学等领域,我们似乎是在已知的领域寻找着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但你想想,这些西方的文化或过去的文化并没有涵盖东方和现在的中国这些巨大的发展。

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都是来自过去,而不是来自现在或未来。所以,教育孩子时最应该想到的是我们是朝向2030或2040年在教育孩子,还是朝向上世纪50~70年代在教育孩子。现在的专家队伍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70年代都偏少,当然包括我。所以我们涵盖的经验,可能会导向孩子朝过去的方式发展,因为我们对未来的熟悉度要远比孩子差。我们的孩子今天出生,对未来的接纳和分享是自然的,但我们已经不能够接纳未来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努力教育孩子的结果倒置,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因为2030、2040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将取决于我们今天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社会对孩子的引导远远大过家长和老师。现在的社会主体意识就是成功、精英文化、最大化,但30年之后中国还是不是以膨胀、贪婪或者以尽可能占有的方式生活呢?当然不可能,现在中央已经在倡导我们回到更节能、更环保、更互相关爱的方式。

现在社会构成的心理存在着强烈的膨胀和扩张,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会发展自己,突破自己,发展恋爱、婚姻、家庭,越突破自己越有价值。未来孩子们会不会是这样呢?他们可以更倾向于寻找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样板。未来孩子们会不会在自己喜欢的生活中变得非常自在、喜悦与和谐呢?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一些高福利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国家,主导的是福利方式,那时候的主体方式会不会是更加节能、更多关怀、更加平等,在财富方面不会像现在这么疯狂呢?那时候会不会不用花太多的钱就能买到房子呢?如果我们不强调未来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而一味地把过去50~70年代的经验灌输给孩子,到2030、2040年他们会不会不适应甚至被社会抛弃呢?

50~70年代的人基本上处在要求强烈的社会认同和他人认同的生活状态里。比如隔壁买了什么,我们不买就觉得亏得慌;隔壁挣到了钱,我们不挣到钱就觉得紧张;以及找不到工作,娶不到老婆就觉得很丢脸,很可耻。50~70年代的人基本没有强烈的自我,他们强烈要求和别人一样,或者与大家、社会要求的一样。

未来的社会会怎么样呢?现在心理学是自己心理学或者后自己心理学。未来80后的孩子更强调以自在的方式生活,基本不需要别人认同,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并快乐着。他们可能不是社会上所敬仰的人,可能没有工作,可能不挣钱,整天上网,一步不出房间。如果我们这样,我们会绝望得上吊自杀,我们好像必须要找到工作才能活下来,找不到工作就得死,就会无所适从。但他们快乐着,他们更自在,更自我。在国外待了很久的专家会发现,“成为自己”几乎是很多国家的孩子的愿望,而不是成为与他人一样的人。

我们不能再依赖过去曾有的经验和学问,我们需要在未知领域重新和孩子们相处,重新感知他们,并试图理解他们。是朝向未来还是要退回过去,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与“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孩子”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尊重孩子 梅兰芳“溺爱有道”
    两种原因摧杀“宝宝的敏感期”
    揭示“神童”的培养教育过程
    孩子早期启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分享英国人的实用育儿经
    教育孩子的14大法宝
    毁掉孩子的11种管教方式
    父母需警惕的最大教育误区
    养育优秀宝宝的36个有效方法
    揭秘80后妈妈奢华育儿观
    早教对智商影响大于遗传
    父母教育孩子该把握的六个关口
    专家:宝贝们的假期生活
    养育完美女宝宝的秘诀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错误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父母必知五种全新育儿观
    专家:解读宝宝的情绪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误区及矫正方法
    婴幼儿早教投入多少最合理
    父母最忌讳犯的6个教养错误
    “哄骗式”教育是否可取?
    早期教育必做三件重要事
    父母最该摒弃的十大恶习
    10种溺爱行为摧残宝宝身心健康
    专家: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
    五种易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
    0~12个月宝宝早教方案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家庭教育应避开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