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

2015-12-02

【导读】昨天,前来武汉参加第12届华创会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丁肇中谈到他年幼时随家人逃难,从此便与武汉结下“情缘”。

两岁时逃难到武汉

丁肇中说,他到过武汉4次,第一次是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当时只有2岁的他跟随家人来到武汉,然后坐船沿着长江前往重庆。

“我坐船时只有两岁,可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我还记得长江边上有纤夫在拉纤”,今年76岁高龄的丁肇中说。后来抗战胜利,1946年他从重庆回到汉口,再从汉口返回南京。“1979年,我曾从重庆坐船到宜昌,一路上风景很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猴子”,他笑着说。2003年,他造访武汉,并在武汉大学为学生们演讲。

副省长郭生练在会见丁肇中后,送给他一套三峡真丝邮票,工作人员指着邮票上的人物,告诉他这是屈原、这是王昭君,丁肇中一直凝望着邮票,频频点头,连声说“我知道、我知道”。

据了解,在武汉的几天里,丁肇中将为武汉大学师生演讲、参观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实验室、参加华创会,还将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考试排名榜从后面很快就找到我”

小时候,丁肇中对很多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反而对读书兴趣不大。“在重庆念过小学一年级,我记得非常清楚,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坐在那儿,觉得非常没有意思,我马上就走了”,丁肇中笑道,“在考试排名榜上,从前面很不容易找到我,从后面倒是很快就找到我了”。

可是父母对他的教育很开明,母亲是学儿童心理学的,从来不认为考第一名是重要的,也从来没有因为他不念书而责备他,而是让他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父亲还经常为他讲牛顿、法拉第、达尔文等科学家的事迹,他坦言,“父母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不认为考第一名是重要的,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我所认识的20世纪拿诺贝尔奖的人里,很少是考第一名的,很少是每一样都好的。”

“不管多少人反对,我从不停下来”

关于获得成功的秘诀,丁肇中坦言,在他的工作中“不管多少人反对,不管面对多少困难,我从来不停下”。他认为科学是一件“以少胜多”的事,需要锲而不舍、敢于坚持的精神。从1962年拿到博士学位开始,丁肇中做了大量的实验,每一个实验都有许多人反对。原因就在于,突破性的实验就要推翻别人的观点。“有人认为,你这个实验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人认为,你这个实验太困难了,任何人做不出来的”。包括他现在做的捕获太空反物质的实验,从1995年开始就有人反对。

“但科学上的进展不是投票决定的,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当少数人把大多数人的观点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走”,丁肇中说,“对我而言,每一个实验都是最重要的,不管多少人反对,不管多少困难,我从来不停下”,且通常一次只做一个实验,做完一个才会开始下一个,比较专心。

按照自己兴趣去发展

丁肇中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在做人生选择时,应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他以自己为例,学物理应是为了兴趣而学,绝不能为成名、获利而学,“如果你为了拿诺贝尔奖而学习物理,那么结果很有可能会令你失望”。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第一年读工程学,他不善于画图,成绩平平,反而对物理和数学非常痴迷,他认为既然工程学不是自己真正爱好的,那么就该转专业,于是他转入密歇根大学物理系。“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为了这个事情,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严谨到“一问三不知”

与丁肇中的交流中,记者感到,他是一个纯真、直率和严谨的人,甚至严谨到可以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

当记者问到他对武汉的印象,他说自己这次来武汉还不到半天,很难谈印象;当有记者请他谈中国该如何吸引海外华人回国创业时,他表示“没有看法,因为我常年在国外,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只是每年来几次,很短时间就离开了,所以我觉得我没有发言权”;当有记者请他发表对年轻人取得成功的建议时,他坦言“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不一样,所以我没有办法一概而论,我只能谈谈我的个人经验”。

谈到他对所接触到华裔科技人员的印象,他说“中国科学家有很好的,有好的,有中等的,也有中等以下的。有人说中国科学家在国外特别努力,别人出去玩了他们还在工作,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接触的任何国家的科学家都有好的、有中等的、有中等以下的”。言语之中,尽显一名科学家严谨的精神。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还看
杨澜刻意让孩子读公立学校
父母如何给0岁宝宝示爱
德国给孩子多少零用钱
教育从小开始 越早越好
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张学友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伊顿集团董事总经理王伟介绍
    “懂”和“不懂”的区别(下)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下)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
    日本孩子防诱拐训练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华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孩子触网不要一味拒绝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做孩子生命成长的引导者和导师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怎么办?
    “丢女教育”不可取
    家长必看: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一个国际家庭的早教经
    养育出色宝贝儿的四大策略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叹息?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上)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早教到底要多早
    于丹:训孩子不如尊重孩子
    外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创造性早期教育从经典入手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荷兰夫妇育儿经
    蒙特梭利和公文教育哪个适合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