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

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

2015-12-02

科学的早期教育能为孩子积极助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03岁早期教育,可专家认为,如果教育不得法,反而会伤了孩子。昨天,上海教育学会等单位举行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研讨会。专家指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把宝宝看得太脆弱。许多家庭精心呵护,孩子流鼻涕,妈妈来擦;孩子吃饭,奶奶来哄,各种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在一些亲子活动中,有的孩子有四五位家长陪伴,奶瓶、饮料、点心、衣服等一大包。遇到稍有冒险的活动,家长们便挺身而出。

事实上,宝宝并不脆弱。专家指出,孩子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一点冒险,以挖掘各种潜能。如果家长过于小心翼翼地照顾,会削弱孩子的一些潜能,且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模仿、学习、参与的机会。宋庆龄幼儿园园长封莉蓉举例,擦鼻涕之类的事,两三岁的幼儿经过家长指导完全可以自己做;吃饭时,让孩子和家长同桌,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会自觉学会吃饭。

误区二:年轻父母与宝宝有距离。一些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这些孩子在生活能力和语言发展方面,通常不如那些由父母带的孩子。

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傅坚敏认为,年轻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祖辈或保姆照看婴幼儿,往往偏重于满足其吃饱穿暖之类的生理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要。父母与宝宝经常交流、一起游戏,可以让宝宝开心,开心方能开口,进而开窍。早期教育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专家认为,父亲参与早期教育,能使宝宝健康形成性别角色,在自我控制、自信心、言语等方面发展得更好。

误区三:早学多学,拔苗助长。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学科教育。

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认为,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岁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应是包括智力、健康、情绪、行为习惯、动手能力等全面开发。家长和老师不可一下子灌输大量的学科类知识,在孩子人生最初阶段拔苗助长,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为让每个家庭拥有一把开启孩子智能的金钥匙,本市近年对早期教育服务形式作了许多探索。如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让幼儿园教育向3岁以下孩子延伸;在社区设立父母学校、组织专家咨询、亲子活动、育儿沙龙、送教上门等。随着早期教育机构和形式的完善,到2007年,本市95%以上03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将接受4次以上科学育儿指导。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与“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还看
有意识打造宝宝的男子汉气概
外国的孩子假期都做些什么?
家长选择早教班5注意
好品味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向上比较会把孩子变被动
    怎样让宝宝的好奇更富成效?
    妈妈的“哄骗”高招
    蒙特梭利方法论(三)──教具
    蒙特梭利给父母的话
    老外看中国养育孩子怪事多
    矫正丢三落四的招数
    关于教育孩子的疑问
    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美国孩子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让婴儿多倾听大千世界
    蒙特梭利的儿童观
    儿童考试紧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颈椎受伤症状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要点
    HR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有什么特点
    蒙特梭利九大发现
    孩子“照书养”对不对?
    蒙特梭利教具
    在BB面前“裸奔”的利与弊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吗
    蒙特梭利对世界的贡献
    好奇心强的孩子独立早
    夸奖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班杜拉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要点是什么
    提醒:三岁内孩子不要学乐器
    蒙特梭利教育法
    怎样解除儿童的厌学
    父母不要扼杀孩子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