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

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

2015-12-01

“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不少父母思考着这个问题。

作为育儿专业指导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我们反复思考的却是:为什么孩子该由谁带养会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2个调查数据。

国外的调查数据

《纽约时报》曾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儿童出生的最初9个月里,母亲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亲自抚育孩子,譬如外出工作,而且一周工作时间超过30个小时,这样的儿童长到3岁时,与母亲第一年不工作的同龄孩子相比,在“入托入园预备测试”中的得分更低。

这项测试考核的指标囊括三大领域:体能、运动感知发展,尤其是身体平衡能力;认知和语言发展,涉及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好奇和坚持的特质等;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包括合作、分享,以及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洞悉能力。

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母亲作用于婴儿的敏感性下降(通俗来讲,即母亲对孩子各种需求和行为的反应,母亲和孩子的互动)。敏感的母亲能够与孩子建立一种情感上的默契,善于通过充满鼓励的语言和微笑来激发孩子的快乐感与合作行为,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或不当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敏感的母亲能迅速接收和正确解读孩子的需求信号,并予以及时、适当的回应。一个对孩子反应迟钝甚至有些冷淡的母亲,是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的。

这些数据和观点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婴幼儿阶段,父母亲自照顾是多么的重要。

国内的调查数据

2011年6月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面向长宁区华阳街道的商务楼宇开展的0~3婴幼儿父母带养孩子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92份)的结果显示,职业父母对于隔代教养呈现出不同态度:

34.6%不赞成祖辈为主的带养方式,表示再怎么辛苦,也要尽最大可能亲自带养孩子;

65.4%拥护隔代教养模式,但是理由不一:

—17.8%认为自己带养很烦,父母喜欢带,乐得其成;

—5.7%觉得自己还像孩子,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还是老人带更好;

—41.9%因工作压力大,自顾不周,无奈才将孩子交给祖辈照料。

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上几辈人,或者所处时代更早的父母,他们会很自然地回答你: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当然该由自己带,这天经地义,简单到没有理由。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学家,他们会严肃认真地告诉你:

众所周知,爱根植于母亲的环抱。亲子依恋是孩子在3岁前与父母亲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石。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前提就是父母较长时间的陪伴及亲子互动。

小贴士: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香甜? ——雨果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弗洛伊德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切记!别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孩子上兴趣班要遵守3原则
    父母怎样做才是成功的早教?
    怎么缓解女孩的强迫症?
    如果你是丧偶式育儿,那么这篇文章一定要看
    宝宝益智玩具推荐 越玩越聪明!
    想要孩子出人头地 这3事就别做
    5句话,搞定孩子所有的磨蹭
    抱怨孩子不好教?10个妙招为你助力
    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这里有策略
    孩子玩耍也是在成长
    来呀,一起来涂鸦吧!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四招见效!
    这张家庭教育表,值得为孩子收藏!
    开发幼儿右脑的八个小游戏
    强化早教会让孩子变“笨”?
    怎么让女孩更开朗?
    给男孩定的规矩越少越好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更多的尊重(男孩篇)
    厨房中的亲子互动 锻炼BB感知
    幼儿园六一亲子游戏精选!
    这四种“坏行为”都是宝宝在变聪明,请不要错怪他!
    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德国家庭的好习惯和好品质(永久收藏)
    《欢乐颂2》:让孩子从小见世面有多重要!
    父母多陪伴,孩子智商更高
    如何纠正宝宝浪费的观念?
    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喜怒哀乐
    乱涂乱画是好事,因势利导更重要
    很多人养孩子 输在缺少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