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儿童抑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儿童抑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5-11-30

儿童抑郁症概念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我国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往往是通过与其年龄有关的各种行为问题表现出来,这使基本抑郁症状态更加复杂化,故在日常生活中,其父母、学校老师常忽视了孩子的抑郁表现,而延误了病情。

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都患了抑郁症,这一个事实常被忽略。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一些行为的转变,例如成绩明显退步,在课堂发白日梦和成为班里的笑柄等。此外,抑郁的情绪令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暴躁的情绪使他们有侵略性和好勇斗狠,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着干,像是放弃了自己并不顾一切。还有,他们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滥用药物。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抑郁症将导致自杀的发生,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现象日益增多。

医学上界定的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

1、情绪上的改变: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2、行为上的改变: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

3、躯体上的改变: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第一,无由发愁,就是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第二,不病似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第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第四,不满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第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最后一种行为是该中心专家最为担心的,那就是自杀。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儿童抑郁症成因

在当前医学界,儿童抑郁症的诱因有以下几种认定:

1.失去父母的关爱。一些大的家庭动荡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蒙上阴影。

2.受蔑视和抛弃,心理长期自卑,抑郁成疾。

3.家族中有抑郁症病人,遗传因素导致发病。

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

张桂华等对山东农村社区人群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徐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抑郁倾向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关,其中儿童家庭矛盾性是影响儿童抑郁倾向发生的共同因素。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只有家庭矛盾性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 而对于女性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和家庭矛盾性都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这反映了男女儿童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提示:提高家庭和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减少家庭的矛盾性可以降低男女性儿童抑郁倾向的发生。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也加重了儿童抑郁症的蔓延。

著名心理学家崔广柱分析说,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要成才,智力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躯体健康、智力开发以外,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防御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经用40年的时间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他的人格,这个观点提出后迅速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心理学家的认可。所以国外权威机构对天才儿童的定义第一点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创造性、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智商高,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大学生自杀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长时间的教育理论中,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很多家长和学校错误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儿童。虽然这使儿童的应试能力加强了,但其他能力却因此被大大削弱。 这些年来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还是缺乏关注,甚至还缺乏方法。在一些人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课本、讲概念、考条条,甚至企图通过一年教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儿童抑郁症治疗方法

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儿童抑郁症药物一般1 0~1 2岁以上方可使用。对学龄前儿童一般推荐用抗焦虑药,对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有较好的镇静、睡眠作用,主要药物包括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氟西泮等。抗焦虑药副反应较轻,但需要经常反复使用者最好不要长期单一用药。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儿童抑郁症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用较普遍,治疗前要熟知患儿的情况,并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对患儿所表现的困惑、疑虑、恐惧不安、发脾气、冲动和痛苦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同情他们,在此基础上劝导、鼓励、反复保证以减轻患儿的怀疑、恐怖、焦虑紧张和不安。行为疗法以刺激一反应的学习过程来解释行为,并可使行为朝预期的方向转变或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joral therapy,CBT)对轻中度抑郁症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安慰剂,且疗效持久。家庭治疗是患儿和家庭成员共同作为治疗的对象。情绪与行为模式既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同时也是后天获得,儿童既接受父母或祖辈的遗传素质,若在后天仍然受到他们行为模式的影响,那么只是依靠一时的药物治疗是难以痊愈的。另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养育的态度及家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治疗的因素。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各科医生应学会认真倾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对医生的信任,就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儿童抑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儿童抑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还看
孩子放学,早接还是晚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宝宝发育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育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份“入托攻略”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 原因感动无数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一岁的宝宝妈妈该教些什么
    不同时期给宝宝不同的声音环境
    6个月的娃娃真能识字?
    不要忽视学语前的沟通
    一岁多的孩子为啥不愿穿鞋
    帮助0-3岁宝宝记忆的方法
    宝宝培养之8大智能
    四种刺激让宝宝聪明过人
    宝宝爱打人摔东西该怎么办
    早教:教什么?找谁教?(图)
    让你的孩子玩玩纸游戏
    父母这样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谈话方式影响婴儿智力发育
    婴儿常听音乐有害健康?
    关于早教问题的专家回答
    宝宝小脑袋的两大奥秘
    训练手部精细动作很重要
    EQ靠“慢养”不宜“快教”
    快给你的小宝贝右脑充充电
    让宝宝尝试自己的能力
    夏天玩什么样的游戏最健康
    妈妈和你分享早教经验
    0-6岁是心智发育黄金期
    如何开发宝宝脑力
    别陷入了孩子的早教误区
    10种天分为宝宝成才
    与13-15个月的宝宝做游戏
    智力,在BB的指尖上跳舞
    正视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
    初生儿“瞌睡早教”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