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

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

2015-11-30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天生具有强烈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他对于事物做出准确分辨与判断的基础,也是他建立道德意识的奠基石。

爸爸妈妈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Case1:

妈妈收拾屋子的时候,不小心把晓晓放在床头的那排小玩偶原先的摆放顺序打乱了,他看到之后便会哭闹不停,直到玩偶按照原来的顺序摆好才会停止哭闹。

Case 2:

早上妈妈和萱萱一起坐公交车去幼儿园,萱萱看到最后一排靠门的那个位子上坐着人,立刻大哭起来,非要坐那个座位不可。

Case 3:

爸爸不小心穿了妈妈的拖鞋,宝宝会坚持让爸爸重新换上自己的拖鞋,如果爸爸嫌麻烦不换的话,宝宝就会哭闹,直到爸爸换回来才肯罢休。

为此,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很烦恼,是不是觉得宝宝“脾气大”、“不懂事”、“太较真”或者“自我为中心”?呵呵,其实宝宝的这种种表现都是他的秩序敏感期在起作用。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呢?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了宝宝从出生一直持续到2岁多是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有一对夫妇常年带着他们1岁多的宝宝旅游,有一次走到一座城市,住的旅馆没有婴儿床,他们就将宝宝放到大床上与他们一起睡。可是之后宝宝就开始大哭不止,甚至不吃饭。他们找来好多名医,都无法使孩子的“病”好转。后来,这个孩子竟然出现抽搐状态,全身柔弱乏力。他们请了医生,而与医生同来的还有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看了看孩子,问了问情况,便将两个成人的枕头摆成一个小床的样子,在两个枕头中间留出一个空隙,上面盖床单。孩子还在继续哭,哭着哭着开始在床上滚,后来滚到两个枕头中间,马上停止了哭泣,安静地睡着了。至此,孩子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

儿童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在儿童0岁至1岁半,最晚到了2岁(有的甚至要到2岁半),这个秩序就是他生命发展所需要的形式。一旦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哭闹乃至生病。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会对秩序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与喜爱,尤其是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秩序”不仅是指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规律,理解事物间的时间、空间关系,以及对物体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当宝宝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秩序敏感期对儿童发展有什么意义?

当婴儿出生之后,他周围就有了一个相对于子宫来说极为广大的空间,那里有极其丰富的事物。由于对于周围环境的未知未卜,他会产生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秩序感的需求。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秩序,才能不断巩固安全感,直到孩子把握了这个秩序的恒定,内化了守恒概念,知道在一定范围内的发挥不会影响后果,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他才能进一步发展。

没有了秩序感就像在森林中迷路一样,让人摸不着头绪,总是忐忑不安地不知道下一步会碰到什么状况。因此,孩子若从小就生活在毫无秩序,且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他的情绪及人格发展,甚至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看到有不少两三岁的孩子无法将精力固定在任何一个工作上,无法持续地完成一项工作。他们到一个地方,只要看到有好玩的东西,想也不想,也不观察,冲过去就抓,抓着看也没看清楚,就毫无理由地扔掉,再去抓下一个。这样的孩子一般是秩序感被破坏掉的、内心紊乱的孩子。

秩序感是道德意识的起源之一。当一个孩子为了没有摆整齐的积木块焦急、为了掰成两半的面包大哭时,那是因为他认为整齐、完整是“对”的,凌乱、两半是“错”的。事物有了“对错”之分,行为自然也有“好坏”、“正误”之分,孩子的自律感应运而生。孩子开始意识到什么是“标准”、“正当”的,开始把行为和后果联系到一起。

面对秩序敏感期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Tip 1: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

其一,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妈妈们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二,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家里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原处,妈妈们还要耐心培养宝宝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

其三,和睦的家庭氛围。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良好心态。

Tip 2: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爸爸妈妈们还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妈妈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宝宝做事的条理性,如进门前先脱鞋,然后换上拖鞋,再将脱下的鞋放好;洗脚前先把拖鞋和毛巾准备好,洗好之后要倒掉洗脚水,挂好毛巾,等等。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宝宝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妈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宝宝做得不够好而放弃,多给他一点儿时间适应。

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讨论家具物品的摆放及物品使用取放的方法,让孩子明白每件东西都有它们的固定位置。比如碗要放在碗柜里;香皂要放在皂盒里;爸爸妈妈和宝宝的牙刷和毛巾都有各自的位置,不能混淆使用;书架上书籍的摆放顺序、玩具柜上玩具的摆放顺序都是固定的,使用完要按原来的顺序放回去,等等。这些要求能满足孩子内心对秩序的需要,帮助他们巩固秩序意识。

Tip3:注意公共场所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它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觉遵守,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等等。

另外,妈妈们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如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每到一处,爸爸妈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都要向宝宝讲解相关的规定,让他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是不道德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与“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还看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这些绘本,让隔代教育更融洽!
    怎么培养孩子画画的天赋?避开这几个坑!
    幼儿园安全管理,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8个小游戏,提高宝宝精细动作!
    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
    碎片时间高质量陪娃的10种方法
    两宝打架,别以为孩子们是在争输赢
    一张家庭教育表,价值连城!
    如何教宝宝识字 实用有效识字方法介绍
    总怕吃亏, 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做好这3点,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老师不喜欢我…
    暑假要结束了,你算清楚为娃花了多少钱吗?
    幸福家庭都相似:宠爱妈妈+尊重爸爸+接纳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亲子共读有很多争议?你是哪一派?
    11款室内游戏,下雨天也能让孩子嗨翻天!
    父母各自赋予孩子什么品质?
    “熊孩子”不是宠溺出来的
    这3类玩具有助于大脑成长
    如何开发幼儿智力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推荐
    手把手教你10个在家都能玩的蒙氏游戏
    宝宝坏脾气如何解决 4个妙招来帮你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夫妻关系和睦!
    这么遛娃,比环游世界还长见识
    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负
    好父母,绝对禁止这18点
    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幼儿园不认字,上小学后会很费力?
    这6种教育方式会毁掉男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