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给宝宝的刺激要适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警惕:给宝宝的刺激要适当

警惕:给宝宝的刺激要适当

2015-11-30

大脑发育,需要的是丰富而适当的刺激

脑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生的头三年,婴幼儿大脑的发育突飞猛进。这个突飞猛进,表现之一就是婴幼儿通过感官和动作所获得的信息,刺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不断增加,这个过程叫突触的发生。科学家发现,当婴幼儿长到2~3岁,他们的大脑突触数量是成人的2倍。突触发生的过程从婴儿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到成人以后这个过程虽然没有停止,但不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大脑的发育,不仅仅表现为突触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神经元之间会建立起非常精密的“交通网”,“交通网”上的“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快速、准确地传送信息。

为什么这么说呢?神经细胞的工作就是通过“特定通道”把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应的区域。比如说,在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会把信息送到大脑的视觉区,而不会把信息送到语言区。宝宝出生之前,这种特定通道,好比基本的连接干线和主路,在大脑里已经建成。基本的干线建立之后,一个神经细胞和另一个神经细胞之间连接的建立(也就是“小路”),还需要很多额外的信号。宝宝出生以后,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小手摸到的(包括被触摸)所获得的信息纷沓而至,这些信息就是用来不断地丰富、调整整个“信息网络”的每一个“小路”,使其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信息。

所以这些连接在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外部刺激不断地进行微调。这就意味着,大脑的突触不是越多越好,大脑一边在成长一边在修剪这些突触和连接,使大脑的工作更为有效,一些不常用的或者效率不高的连接就慢慢被修剪掉了。

从脑科学的角度,在宝宝的发展过程中,父母要为宝宝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高质量的互动,这样可以让宝宝的大脑获得丰富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信息和刺激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或过于强烈的刺激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被信息海洋淹没了。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视早期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尤其要注意刺激的适当。(排版时单独拿出来)

适当的刺激,意味着均衡

首先,各种感官要均衡发展。很多新手父母对视觉和听觉的发展很重视,比如在小床上方挂玩具,在房间里面贴一些画,让宝宝听音乐等。但是对其他一些感知觉的重视不够,比如触觉和运动知觉。为宝宝充分提供各种材质的用品是发展宝宝触觉的一个好途径。多给宝宝机会爬和走,是发展运动知觉的好机会。我们需要给宝宝丰富的能促成各种感官均衡发展的多样化刺激。

适当的刺激,意味着要符合宝宝发展特点

比如在出生的头一两个月,宝宝喜欢看对比明显的图片,最好是黑白图片;一直到6个月,宝宝对颜色的知觉才和成人差不多,所以我们提供的视觉材料要符合宝宝视觉发育的阶段特点。另外,我曾经看到,有妈妈对着几个月大的宝宝使用闪卡,每隔几秒钟就换一张图片让宝宝看,这样的刺激太多太快,宝宝还没有作好准备去接受这样的刺激,对于他的发育并没有什么好处。

适当的刺激,意味着合适的频率和强度

在0~3岁期间,和父母或祖辈的互动也是宝宝获得刺激的主要来源。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频率和强度都合适的刺激,让孩子有反应的时间和空间。现在,我们常常提“高质量的陪伴”一词,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并不等于成人无时不刻地哄孩子、陪孩子玩或者逗孩子。有些成人特别爱孩子,宝宝的一个笑脸对他们来说倍加可爱,这可以理解。但有的成人不顾孩子的节奏,不停地跟宝宝讲话、大笑或者在陪宝宝玩的时候,隔一会儿就换一个玩具。他们和孩子的相处,其实不能称之为“互动”,因为成人是主动主导,是个发动者,宝宝只是个接受者。

同时,宝宝本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如果成人提供太多的刺激,或过强的刺激,他们能静下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的机会就少了,他们会迷失在这么多的刺激里。很小的婴儿无法承受频率和强度过大的刺激,在面对这样的刺激时,有的甚至会转开自己的头或者闭上眼睛来保护自己。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日常的养育活动中,父母和长辈们如何为宝宝提供适度的刺激呢?

1.充满爱的照料是最基本的刺激

我们都知道,成人和宝宝的互动过少不利于宝宝发展。心理学家做过“面无表情实验”,让妈妈面对小宝宝的时候,不说话、不动、面无表情。小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先是很困惑,然后很焦虑,他们向妈妈微笑,挥手,牙牙儿语,想引起妈妈的互动,但妈妈都无动于衷。当这些努力都失败时,他们会非常失望地退缩,大声哭泣或者把头转开,不再和妈妈对视。

成人在充满了爱的情绪下,和宝宝轻声说笑、微笑、拥抱、展示玩具等,宝宝会报以同样的欢笑、牙牙儿语和手势。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和行为,不仅仅是妈妈人在那里就够了,互动更包含眼神的对视、情绪的交流、肌肤的接触,宝宝从中获得了最基本的体验。

2.不要限制一些感官的发展,如常常被忽视的触觉、平衡觉

小宝宝喜欢吃手,或者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或者喜欢到处摸,到处爬。这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特有的学习方式,爸爸妈妈要理智看待宝宝的行动,把宝宝的手洗干净,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更加安全,尽量不去限制宝宝的手、嘴和脚的活动。有些家长疼爱孩子,或者因为怕危险,怕麻烦,限制孩子碰这碰那;已经到了会爬会走的年龄,还是把宝宝抱在怀里,出了门一直让宝宝坐着婴儿车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剥夺了孩子体验自己身体运动,保持平衡的机会。支持宝宝各种感知觉均衡发展,才是为他们探索世界、发展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博士的私房经验:

我的儿子小宝在学爬和学走路时,我会有意识地强化他对运动的感知。小宝学走路的时候,我一开始也是拉着他的手,后来医生教我,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他们小臂的位置常常是自然地在腹部附近来保持平衡。我们拉着他们的手,手臂的力量是往上的,这样就依赖了别人的力量而不能自己来体会平衡。医生教我轻轻扶住孩子的手肘,让他的手臂自然地回到腹部那里,让他自己去体会怎么保持平衡。

我还常常在地上给小宝堆两个枕头,让他去踩。他会感到:“哎,这个这么软,踩软的东西是这种感觉。地毯也是软的,但是感觉不一样。”

当他会走路了以后,在外面玩的时候,我有时候也故意让他走斜坡,上坡的时候、下坡的时候,让他练习手、脚、肩膀和腰怎么配合,保持平衡。

3.玩具的提供要适当

玩具是为宝宝提供刺激最便捷的途径之一,所以玩具的选择很有讲究,提供丰富而多样的玩具,并不意味着要给孩子买大量的高级玩具,这里有一些特别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比如上文提到的,各种材质的物品是发展宝宝触觉的一个好途径。我们可以让宝宝触摸各种材质的物品,比如家里的皮沙发、布椅子、各种纹路不同的布,不同花纹的玩具;还可以撕棉花、厚薄不同的纸张,还可以观察水和油、颜料、布丁的不同,条件允许的话让宝宝玩水,玩沙。爸爸妈妈在陪玩的时候,一边玩一边用语言形容这种物品的质地,比如“皮沙发凉凉的”,“布丁黏糊糊的”……这样,让宝宝把事物的性质和语言联系起来,这同时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途径。宝宝通过触摸、观察、闻味道,还有听爸爸妈妈说,来了解事物的性质。这样的刺激是丰富而多样的。

再比如,面对朴实无华的积木和颜色鲜艳、可以发出光和声音的玩具,你会选择哪个?有着声光电的玩具看似比积木带来的刺激要多,但简单的积木更容易激发宝宝的主动学习。宝宝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通过放、排、堆、推等来练习手部的精细动作;不同的摆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时候还可以观察数和数的关系,比如五个大积木排起来比五个小积木排起来要长。这都是宝宝的学习。所以丰富的环境并不等于源源不断地买新玩具,而是要看父母怎么引导宝宝利用玩具和其他用品。

名词解释:

在生命的头两年,宝宝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获取经验。除了这五种感觉器官,还包括对温度的感觉,痛觉,运动知觉,平衡感等等。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把这个阶段叫做感知运动阶段。

婴幼儿从外界获得的刺激要适度,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也要恰当。父母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注意力,接受信息的节奏出发,给宝宝一点时间和空间来探索和学习,这对大年龄的宝宝也同样适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与“警惕:给宝宝的刺激要适当”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警惕:给宝宝的刺激要适当”还看
韩国妈妈不怕孩子摔
男女宝宝的智力有什么差距
关于语言爆发期与个体差异
该不该教孩子早点识字?
早教机构怎样选才更合适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教孩子说话的错误方法
    女儿“叛逆期”爸妈各显神通
    面对没有耐心孩子的全攻略
    帮2岁宝宝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
    让宝宝不再和父母唱反调
    顽皮妈妈与宝宝斗智斗勇
    正确看待两岁孩子的占有欲
    宝宝独自玩耍好处多
    爬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胜任
    妈妈如何跟幼儿交朋友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五招轻松训练宝宝的专注力
    小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投掷游戏 改善宝宝怕生
    破译BB常见行为之“人来疯”
    解决宝宝踢被子8妙招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如何帮助宝宝面对恐惧?
    十二星座宝宝的性格抢先看
    怎么办,我家宝宝怕理发
    如何“修理”爱动手的宝宝
    孩子的重复罗嗦预示着什么?(图)
    三招让宝贝不怕生
    男宝爱摸妈妈的咪咪怎办?
    如何让宝宝注意力持久一些
    解读孩子敏感期的四大行为
    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
    按摩有助控制孩子行为
    别让圣诞老人吓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