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2015-11-25

在法语中,他们根本不用“喂”(feeds)这个字眼,因为怎么听都觉得好像是丢一把干草喂牛吃的感觉。他们称之为“进餐”(meals)。宝宝们的进餐顺序,和我们成人的时间表很相像:早餐、中餐、晚餐,还有一次下午茶。换句话说,到了4个月,法国宝宝们就已经和他们以后一生所遵循的用餐时间表一致了。(成年人一般会戒掉下午茶。)

你可能会想,这个全国宝宝进餐计划似乎显而易见,然而,感觉却有点像国家机密。如果你问法国父母他们的宝宝是否按一个时间表吃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不”。跟之前提到睡觉问题一样,他们坚称只是顺着宝宝的“节奏”。当我指出法国的宝宝好像都在同一个时间点吃饭,父母们就会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巧合。

更让我觉得迷惑的是,所有这些法国宝宝是如何可以等四个小时才吃下一餐的呢?如果让小豆豆等哪怕几分钟再吃奶,她就已经急躁到不行了。我们当然也感到很焦虑。但是我开始感觉到在法国,身边有很多“等待”。首先是“暂停法”,法国父母在孩子醒来后“等待”一会儿。现在是宝宝的用餐计划,他们也要等待很久才吃下一餐。当然,所有的幼儿在餐厅吃饭的时候,都乖乖地等待上菜。

法国人好像集体完成了一个奇迹,不但让宝宝能够等待,而且还能够开心地等待。难道法国孩子和美国孩子能力上有区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沃尔特·米舍尔发了封电邮。他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方面的世界权威。他已经80高龄,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的讲座教授。我读过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还拜读过他在这个领域的许多论文。我在邮件中说,我正在作有关巴黎父母育儿的研究,询问他是否有时间在电话里和我聊一聊。

米舍尔几个小时后回复了我。碰巧的是,他告诉我他也在巴黎并邀请我一起喝杯咖啡。两天后我们就坐在他女朋友公寓的餐桌旁。这个公寓位于拉丁区,从先贤祠往山下走就到。

米舍尔看上去不像70岁,更别说80岁了。他留着光头,有种拳击手那种盘存于心的能量,不过却有着一张好似儿童的笑脸。让人不难想象在纳粹吞并奥地利后,那个和家人一起逃离维也纳的8岁小男孩。

米舍尔一家人最后逃到美国的布鲁克林。当他9岁入学时,被转入幼儿园学英文。他还记得“当在走廊集合时,会弯着腿走路,这是因为他不想自己在一群5岁孩子中太鹤立鸡群” 。米舍尔的父母——曾是在维也纳受过教育、生活舒适的中产阶层——开了一家勉强糊口的小杂货铺。他那在维也纳曾患有轻度忧郁症的母亲,到美国后重新振作了起来。而他的父亲,却从此一蹶不振。

童年的经历造就了米舍尔从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帮助他划定了让他花费一生去研究的课题。在他30多岁的时候,他就颠覆有关性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性格不是固定的,它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虽然他曾与美国人结婚,并在加利福尼亚抚养了3个女儿长大,但米舍尔每年都会来到巴黎。“我一直觉得我自己是个欧洲人,而巴黎则是欧洲的中心。”他告诉我。(米舍尔1996年离婚,在过去10年,与一位法国女士同居。他们常往返于纽约和巴黎之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与“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还看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家庭教育存在的极端问题
    兴趣班 不应是快乐童年的负担
    情绪管理 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激励让孩子更优秀
    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的方法
    拼养孩子有风险 需谨慎
    血型不同 读书方法也不同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你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
    别让夫妻教养不同调伤了孩子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中土VS西洋 育儿观念对对碰
    别为宝宝的错误找理由
    家庭游戏中的感统训练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少儿英语并非“上班”越早越好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什么?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
    向犹太妈妈学习智慧育儿经
    国外大亨对孩子的“苛求”
    宝宝双语教育的4大误区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规矩与爱 成就宝宝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