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14个月幼儿的潜能游戏-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培养14个月幼儿的潜能游戏

培养14个月幼儿的潜能游戏

2015-11-25

玩套塔

给宝宝买一套套塔积木,这种积木下面大,上面小,要依大小次序套上,才能把5~7个圆圈从下到上地套好。初学时只给宝宝3个大圈,只要求宝宝将圈塞进柱上,等宝宝能顺利将3个圈套进柱内,然后再教宝宝按顺序将圈塞进柱子里。宝宝能完成这个游戏后,再把所有的圈给宝宝,让宝宝全部套上。

套塔的游戏可练习两种本领,一是辨别大小次序,二是学会将环套入柱子。

玩棍子

把一些玩具扔到较远的地方,准备一根细长、轻巧的棍子,教宝宝利用棍子做工具,取回扔出去的玩具,或从桌子底、床底下拔弄出玩具。刚开始时,宝宝把棍子对着玩具捅,可能把玩具捅得更远,要教会宝宝向自己的方向回拨玩具。

学习有效地利用工具。使宝宝明白:不需要爬进床下或桌子底下,而是用工具帮忙,可以更轻松地把东西取出来。

看电视,学词语

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宝宝很喜欢看电视,尤其看广告,特别是那些有小朋友出现的广告。宝宝会跟着孩子说出最后一个字甚至两三个字。有些宝宝喜欢看天气预报,有些宝宝能记住一些乐段。宝宝只喜欢经常重复的,能跟着学的段落。要尊重宝宝的选择,鼓励宝宝跟着学词汇和学记乐段,父母也可以和电视上一起念,让宝宝跟,并适时地称赞宝宝,这对宝宝学习语言和音乐都很有用。

滚球游戏

宝宝会爬着去追在地上滚动的球,有时会先走两步,追赶不上后再改为爬行,因为宝宝较习惯爬行,但走比爬显然要快。所以妈妈一开始要注意让球不要滚得太快,让宝宝走的速度能跟上球滚动的速度,从而一直走着去追球。这个游戏可使宝宝逐渐由爬行进步到行走。妈妈还可与宝宝一起面对墙壁坐着,将球滚向墙壁,球会返回,看看宝宝能否捡到球而学习将球滚向墙壁。宝宝一开始只会无目的地扔球,球返回来的位置就会改变,让宝宝多次重复扔球,让球返回自己身边,就不必再爬来爬去捡球。

下楼梯

宝宝学会上楼梯之后,就可以学习下楼梯了。宝宝学下楼梯时,也是一只脚先站稳,才会迈另一只脚,双脚踏实后,再开始下另一级台阶。妈妈可以先下几级台阶,然后转身面向宝宝,拉住宝宝的双手,慢慢下到台阶上,如果宝宝还是害怕,则可让宝宝双手按着妈妈的肩膀,妈妈用手帮助宝宝的脚踏到地面上。只有宝宝知道了台阶的高度,心中有底之后才不会害怕,多下几级台阶,宝宝知道了每个台阶的高度都一样时,再下时就更大胆了。

练习下楼梯是练习从高处下来时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宝宝会用一腿迈出,试探着高度;使重心落到自己下台阶的腿上,再把另一腿迈出。这是下降时保持身体平衡的练习,经过练习才能上下自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与“培养14个月幼儿的潜能游戏”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培养14个月幼儿的潜能游戏”还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过家家”锻炼社交能力
    影响孩子智力的15大因素
    如何让宝宝的心智发育更成熟
    3要点开启宝宝智力的旅程
    儿童早教越早真得越好吗?
    打造宝宝完美口语训练
    天才宝宝的明显特征
    警惕宝宝智力的“杀手”
    培养幽默感 从一岁开始
    阶段运动帮助宝宝更好成长
    养护孩子你“过度”了吗?
    0-3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要点
    如何锁定孩子大脑发育高峰
    如何给2岁宝宝挑益智书籍
    正话反说的小学问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
    培养情商智商俱佳的宝宝
    宝宝为何“爱上”了看广告?
    教育娃娃离不开一个“早”字
    小魔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图)
    和宝宝一起做益智的亲子游戏
    宝宝运动四部曲
    3个步骤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学说话,爸妈不要帮倒忙
    唱儿歌能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宝宝右脑该怎样来“充电”?
    适当看广告有助幼儿大脑发育
    满足孩子的感官需求
    开发孩子智力的五大秘诀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