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学说话,爸妈最易犯的错-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BB学说话,爸妈最易犯的错

BB学说话,爸妈最易犯的错

2015-11-24

许多年轻的父母也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都明白了早期语言训练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以下误区。

早期语言训练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钥匙。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育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误区二: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

“奶话”(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这时,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BB学说话,爸妈最易犯的错”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BB学说话,爸妈最易犯的错”还看
提升孩子记忆能力的三大方法
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六大好处
100首让孩子聪明又伶俐的绕口令
幼儿学数学的好处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心得归纳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解读宝宝眼中的色彩世界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育儿经
    如何教宝宝抵制诱惑
    你家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了吗
    爸爸给女儿这6种礼物最可贵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那些国外父母教我们的育儿事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图)
    关于袋鼠式护理的小提示
    七成父母“爱错”孩子
    坚持抚触:提升孩子的情商
    “脏”游戏是有趣的触感游戏
    单亲家庭的八种教育方法
    该如何来教养剖腹产宝宝
    抓住宝宝听力发育的关键期
    孩子3岁前,父母切忌做8件事情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当孩子遭遇乞丐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带”宝宝变成“抢”宝宝?
    父亲对孩子成长有啥特殊作用
    教你“愉快家教”的7个妙招
    父母各司其职BB拥有健康人格
    让孩子性格变好的八条策略
    好父母成“祸害”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家庭教育20条“金科玉律”
    带孩子应做到“男女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