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爬楼梯可提高顺产几率?-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胎教 >孕妇爬楼梯可提高顺产几率?

孕妇爬楼梯可提高顺产几率?

2014-12-29

有传言称孕妇下蹲、爬楼梯有助于顺产,这是真的吗?它有科学依据吗?听听妇产科主任怎么说?

求顺产,准妈妈爬楼忙

南京的曹女士,怀孕7个月了。上周,她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她“宝宝偏大”,这让她很纠结。“我就怕宝宝太大,不能顺产。”曹女士说,怀孕前她就了解了,顺产花费相对较少,产后恢复也快,肚子上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还可以尽早母乳喂养宝宝。为此,她一直提醒自己管住嘴巴,可没想到,宝宝还是超重了。

“你肯定是运动太少了。”朋友们都这么猜测。有个闺蜜还向她传授了顺产秘诀,建议她爬楼梯、做下蹲动作,说是可以促使胎儿早些入盆。闺蜜还说,这两个动作能锻炼大腿及臀部肌肉,增强体力。

“我在网上也搜索过,不少人赞同这种说法。”曹女士最近加强了锻炼,每天不仅散步一个小时,家住4楼的她,每天还会爬七八趟楼梯,早晚做10个下蹲动作。

过量运动可能给母婴带来危险

昨天,解放军第454医院妇产科主任骆文香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她说,爬楼梯、下蹲有助于顺产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同时,过量运动可能会给母婴都带来危险。

骆文香介绍,孕妇大腹便便,爬楼梯锻炼不安全,有摔跤的风险。另外,为了保持平衡,孕妇身体会微倾,腰椎和腹部的压力会增大,既给自己的身体增加负担,又给胎儿造成压力。更严重的是,爬楼梯有可能导致宫颈口疏松,诱发早产。万一孩子头没有入盆,胎膜早破,还容易导致胎死腹中。

下蹲锻炼也不安全,容易压迫到宝宝,还是少做为好。否则容易导致胎盘早剥,大人会大出血,宝宝会因为子宫内缺氧有生命危险。

骆文香建议,准妈妈可以保持平时的运动习惯,不能经常坐着或躺着,该工作的工作,可以散步、慢走、做孕妇操、瑜伽等,不要选择激烈的项目。但是有一些孕妇在孕晚期是不适合多运动的,如宫颈机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有早产史、羊水过多等等,这些人应在产科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活动。

如何增加顺产几率?

矫正胎位

胎位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与骨盆的关系。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头俯曲,枕骨在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医学上称之为“头先露”,这种胎位分娩一般比较顺利。除此以外的其他胎位,就是属于胎位不正了,包括臀位、横位及复合先露等。 通常,在怀孕7个月前发现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强观察即可。因为在妊娠30周前,胎儿相对子宫来说还小,而且母亲宫内羊水较多,胎儿有活动的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

若在妊娠30~34周还是胎位不正时,就需要矫正了。下文为你介绍孕妇可自行在家进行的矫正方法: 膝胸卧位操纠正 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在硬板床上,俯撑,膝着床,臀部高举,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钟,连续做1周。然后去医院复查。这种姿势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借助胎儿重心改变,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而完成胎位矫正。

孕期体操

孕期体操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还有利于顺利分娩,这是因为:

1、体操锻炼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了产道的阻力,使胎儿能较快地通过产道。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实施孕妇体操者,正常阴道产率显著高于没有做体操的产妇,产程也较后者短。

2、孕期体操可缓解准妈妈的疲劳和压力,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当然,怀孕毕竟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准妈妈在练体操时要注意运动时间、运动量、热身准备,防止过度疲劳和避免宫缩。另外,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史、此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或严重内科合并症不宜进行孕期体操。

做好分娩前的准备

预产期前一个月,准妈妈就应通过医生或书本来了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预产期前2周,孕妇每天可能会感到有几次不规则的子宫收缩,经过卧床休息,宫缩就会很快消失。这段时间,孕妇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分娩准备充足的体力。临产前,孕妇要保持心情的稳定,一旦宫缩开始,应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帮助下会安全、顺利地分娩。

选择合适年龄分娩

满35岁的分娩已经属于高龄初产妇。随着年龄的增长,妊娠与分娩的危险系数升高。 首先,年龄过大,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以至于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难产。 其次孕妇年龄越大,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并发症的机会越多,因此不能顺产、而需要剖宫产干预的机会越多。 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29岁左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顺产可能较大。

定时做产前检查

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的规定,是按照胎儿发育和母体生理变化特点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查看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情况,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早纠正和治疗。使孕妇和胎儿能顺利地度过妊娠期和分娩。 整个妊娠的产前检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初次检查一般在怀孕4个月时,在怀孕4~7个月内每月检查一次,孕8~9个月每两周检查一次,最后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如有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医师约定复诊的日期去检查。

定期检查能连续观察各个阶段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变化的情况,例如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孕妇营养是否良好等;也可及时发现孕妇常见的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疾病,以便及时得到治疗,防止疾病向严重阶段发展而影响经阴道分娩。在妊娠期间,胎位也可发生变化,如果及时发现,就能适时纠正。如果不定期做检查或检查过晚,即使发现不正常的情况,也会因为延误而难于或无法纠正。因此,定期做产前检查对顺利分娩是十分必要的。

孕期合理营养,控制体重

宝宝的体重超过4000克(医学上称为巨大儿),母体的难产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在产前检查中医生预测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一般就会建议产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 正常大小的胎儿可以通过正常骨盆而顺利分娩,但是巨大儿的头比较大,胎头就可能“搁浅”在骨盆入口处,难以通过骨盆而不得不作剖宫产。如果巨大儿身体比较胖,虽然能勉强通过骨盆,但是产妇分娩时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可能不得不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帮助胎儿分娩。

如果胎儿的肩部脂肪较多,肩部特别宽,就可能发生肩难产。 巨大儿的产生与孕妇营养补充过多、脂肪摄入过多、身体锻炼偏少有关。孕妇患有糖尿病,胎儿的血糖也会持续增高,并刺激胎儿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这就势必造成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在胎儿体内蓄积过多,从而导致胎儿长得大而肥胖。 为了控制新生儿的体重,在妊娠期间,孕妇应适当参加活动,不要整天坐着、躺着。多吃新鲜蔬菜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很高的食品,如甜品、油炸食品、甜饮料、水果等。最理想的怀孕体重在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内增加2千克,中期怀孕3—6个月或末期怀孕7—9个月各增加5千克,前后共12千克左右为宜。如果整个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宝宝长得过大。

导乐分娩

导乐是陪伴产妇分娩全过程的专业人员,她的工作是指导产妇进行顺利自然的分娩。如果你请了一位导乐,分娩过程中,导乐每时每刻陪伴在产妇身边,对产妇进行指导、观察,进行“一对一”护理。通常当产妇子宫口开两厘米时,导乐就要开始全程陪伴。整个产程中,导乐要指导产妇分娩的每个步骤,解释宫缩阵痛的原因,为产妇打劲鼓气,同时还需要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

经研究,有了导乐的全程陪护,产妇的心理压力减轻,信心加强,医院的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产后出血率、心脏缺氧率等明显降低。目前许多妇幼保健院都提供助产“导乐”服务,收费在200元左右,虽然许多准妈妈对“导乐”并不是很熟悉,但住院后,会听到经“导乐”陪护的产妇介绍,以及医院的宣传。此时,要求助产导乐还不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与“孕妇爬楼梯可提高顺产几率?”相关文章
您家的胎教真的正确吗?有哪些误区
3种错误的胎教方式,深深伤害腹中胎宝
培养聪明宝宝的胎教经验
最齐全的8种胎教方法介绍
胎教培训主要有什么用
看过“孕妇爬楼梯可提高顺产几率?”还看
孕期胎教 孕妈要告别四种心理
胎教也要从“心”开始!
运动胎教有什么好处
营养胎教至关重要
语言胎教不容忽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4种风格决定孩子能力
    聪明家长九招改善亲子关系
    哪些地方一定要抱抱孩子
    宝宝必备处事技巧
    保障安全,提醒孩子6件事
    最让孩子没安全感的4句话
    父母会影响孩子的十坏习惯
    惩罚孩子的几点技巧
    培养孩子耐心的几个方法
    夫妻意见不一必定不好吗?
    宝宝内心最恐惧六大事件
    激励孩子,怎样说才有效?
    6妙法帮宝宝度过认生期
    教育孩子的九大最佳时机
    培养孩子自尊的几种方法
    教育孩子必须会六招
    激发女宝宝潜能的6个方法
    优秀宝宝都有的六个好习惯
    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
    父母呵护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教养女孩的八点实用技巧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上班妈妈的亲子高招
    培养自信心别错过幼儿期
    黑脸!白脸!到底行不行?
    孩子的“不安” 你懂吗?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父母最不该说的7句话
    适当的负面刺激是良药
    鼓励孩子的20个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