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

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

2015-11-23

随着宝宝手指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逐步发展,可以让宝宝做一些拾物和找物练习,这些练习不但有趣味性,还有一定的锻炼功能。

拾物训练

拾物练习主要是练习婴儿弯曲及直立身体,可以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还不能扶站时,让他借助大人的双手的支撑站立,大人把一些很具吸引力或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前面的床上,用语言逗引他去注意玩具,有了兴趣他就会弯腰去捡,捡到玩具后再直起身,反复多次训练。

宝宝学会扶站后,可在他脚边放一个玩具,引导婴儿在一只手有支撑和凭借物的情况下,弯下腰用另一只手捡身边的玩具。

拾到玩具后,大人可不要忘了用语言或行动给婴儿一点鼓励,如“宝宝真能干”,或者亲吻一下他,孩子会很高兴地再次去捡玩具。

找物训练

7~9个月的宝宝,认知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已经能够把自己经常玩的玩具和名字对上号。当听到大人说出玩具的名字,宝宝会很快地用眼睛找到。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和宝宝玩寻找玩具的游戏了。

我们可用一块布蒙在玩具娃娃上,不要全盖上,要露出一部分,让宝宝知道娃娃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当我们问:“宝宝,娃娃呢?”宝宝就会很快做出判断并把娃娃拿出来。

逐渐可以扩大到,用手帕盖住其它一些体积较大的玩具,如小汽车,大狗熊,并露出汽车的一只轮子、狗熊的二条腿,让宝宝寻找。当宝宝揭开手帕找到这些玩具时,会体验到无比的快乐。

再以后,难度系数可逐渐增加。可以把玩具藏在枕头下、被窝里这些比较隐蔽的地方,考验一下宝宝,看他是否能找出来。但一定要做到一点,就是要流露一些小马脚,即如前所说露出玩具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我们的宝宝还很小,完全藏起来让他去找要求太高了,总是失败的游戏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

你知道吗?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建立和记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思维、想像活动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多训练把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去寻找,可以促进这一概念的建立。

温馨提示:

拾物和找物都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训练,可以反复训练。可是应该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进行,多点轻松愉悦,多点成功的快乐,会收到更佳效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与“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幼儿拾物找物训练手眼协调”还看
幼儿益智故事:长着外骨骼的小螃蟹
幼儿益智小故事:小蜥蜴和他的尾巴
幼儿益智故事分享:小斑马的花衣裳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峰3000米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父母十种态度 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最新发现:3岁孩子都会“以貌取人”
    韩国:周末带孩子到乡间寻找快乐
    不做“低头族”父母,亲子关系更和谐
    带孩子安全乘坐飞机与自救逃生攻略
    揭秘世界各国的儿童节
    孩子:你的人生有三件事千万不能俭省
    教养·学习:请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隔代教育:外婆抚养出来的美国总统
    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
    海外育儿: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探索·解读:让孩子用新鲜的眼光看世界
    杨澜谈育儿: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
    早教,从“模仿”开始
    “最强大脑”:失去快乐的成功值不值?
    5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看完后惊呆了!
    遇上恐怖分子,爸妈容易疏忽的问题
    你经常对孩子说的词都有哪些?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大特色
    探索·解读:活的出色,生命何妨粗糙对待
    你还在用pad早教吗?
    教养·学习:十招让子女开心快乐
    德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是爱?美国妈妈不解中国式“啃老”
    错误的“鼓励”使孩子更自卑
    过年了,该怎样给孩子送礼物?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
    美国“带孩子上班日”,了解职场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