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

2015-11-17

“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爱唠叨,真是到了更年期了……”经常听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朋友这样说。恐怕现如今的时尚辣妈们谁也不想被看作是喋喋不休的黄脸婆。

可是我有理由相信:至少学龄前的小朋友喜欢妈妈“唠叨”,迷恋妈妈“唠叨”,更需要妈妈“唠叨”。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生中唯一一个喜欢被“唠叨”的阶段吧。

我们家的汐汐从生下来就和我朝夕相处,1岁以前,她当然是个“小哑巴”,对着她我是不是就成了“大哑巴”了?恰恰相反,不能因为孩子听不懂或者说不出就不去和她说话,而是要不断地给她语言的刺激和诱导。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变成了一个神经兮兮、唠唠叨叨的妈妈了。

“哎呀!汐汐尿啦!换个尿布吧!来,先把臭臭尿布脱下来,‘嗖’——丢进垃圾桶啦!然后来擦干净屁屁,擦香香粉粉,然后……哎呀!小屁屁不臭啦,真香啊……”有时候我会一边做一边绘声绘色地给自己的动作配音。

“汐汐!今天妈妈好不开心,爸爸不喜欢妈妈烧的汤,谁知道他不喜欢胡椒粉味道呢?不讲道理的坏爸爸,你来评评理嘛……”情绪有起伏的时候我也向汐汐倾诉。

汐汐1岁以后开始张口说话了,这种有意无意的“唠叨”渐渐得到了她的热情反馈。我“唠叨”的境界也就更高了,我发现彼此“唠叨”不仅可以交流情感,还可以锻炼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的时候,我和汐汐展开了“唇枪舌战”——

“我是美羊羊!我比较漂亮!”我假装自恋地说。

“我是美羊羊!你看我穿的都是粉色衣服。”汐汐有理有据。

“我也有粉色衣服!”

“你看你看,我还有蝴蝶结!”汐汐指着自己领口的蝴蝶结。

“我也可以有蝴蝶结!”

“……”汐汐很急很气,有点要恼羞成怒,但是几秒钟以后她突然冷静地问我:“那你说我爱哭吗?”

“爱哭呀!你就是爱哭的臭小孩!”我笑着回答。

汐汐马上得意地说:“那我就是美羊羊啊,美羊羊就是一直哭!”

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上,汐汐虽然有时还不能很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她却能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话,甚至能体谅大人的心情。

记得汐汐3岁那年的冬天,我带她到东北乡下外公的坟前扫墓。寒冬腊月,祖坟又在山林深处,所以只能把体弱的汐汐寄放在山脚下的陌生人家。我已经做好了汐汐会大闹不休的准备,但是还是像平常一样尝试着跟她“唠叨”:“汐汐你记得外公吗?汐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外公就没有啦,但是他好喜欢汐汐啊!现在妈妈要去山里面看他,外面很冷很冷,汐汐不能去呀,怎么办?那妈妈就帮汐汐跟外公问好吧!汐汐不哭的话,妈妈就跟外公说汐汐很乖很乖好吗?”我真的没有想到,汐汐竟然读懂了我的话和我脸上认真而略带伤感的表情,她大眼睛里含着眼泪却没掉下来,乖乖地和我说了“再见”,就被老乡抱走了。

在父亲的坟前,我一再地想起汐汐眼泪汪汪但却体贴可人的神情。我这才领悟到,原来单方面的唠叨可以变成双方面的沟通,当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了用同样的爱和理解去回应你,你会觉得自己的世界是被温暖环绕的。

编辑的话:3岁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当经历了2岁以前的无意识运用语言的状态,3岁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开始向有意识状态发展,而且已经建立起了他在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阶段的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往往是在父母不经意间的日积月累中产生,孩子在3~6岁期间是语言在自觉、主动学习中积累和巩固的,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自觉运用语言能力还能同时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孩子语言、智力、情商的共同发展。文/汐汐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还看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丢女教育”不可取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上)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应答者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怎么办?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懂”和“不懂”的区别(上)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创造性早期教育从经典入手
    于丹:训孩子不如尊重孩子
    5个育儿“伪真理”(下)
    外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家长必看!“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蒙特梭利和公文教育哪个适合你的孩子?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美国家庭教育的12个法则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多看1.5行,智力更领先
    婴儿早期教育 专家有妙招
    怎样解决宝宝认生的问题
    别急着帮助孩子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