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

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

2015-11-13

到孩子两三岁,爸爸妈妈可能就要为孩子的某些行为头疼了——宝贝喜欢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一把就抢过来,惹得对方一顿痛哭;小朋友的做法不如他意,他一急,立刻双眼圆睁,反手就给对方一记重拳,谁都来不及阻止;明明知道不可以没完没了打开水龙头玩水,但是只要碰到机会,他就变成小落汤鸡;爸爸妈妈交代不许碰电源插座,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你刚一转身,他那只不安分的小手便悄然伸向了电源插座,惹得你心惊肉跳,一身冷汗……所有的规则与道理,他比谁都清楚,可就是做不到。下面的对话,或者类似的对话,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妈妈:你抢小朋友的玩具,对吗?

孩子:不对。

妈妈:如果你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要跟小朋友商量。小朋友同意才可以玩儿,不同意就不能玩儿。

妈妈:你知道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还要去抢小朋友的玩具呢?

孩子:因为我想玩儿。

妈妈:下次还这样吗?

孩子:不这样了。

妈妈:下次应该怎样呀?

孩子:跟小朋友好好商量。

如果有下次,孩子会怎样呢?当然,他可能还会毫不犹豫出手。这就是孩子,他明明知道某些事情不可以做,或者必须做,可他就是抵挡不住诱惑,控制不了冲动。

我们或许会给孩子的这种行为贴上“顽皮”、“淘气”、“明知故犯”等标签。可是,孩子果真如此吗?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8岁小男孩伊夏的故事。这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因为阅读障碍,他的成绩一塌糊涂,并因此遭受了非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使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当他惹的麻烦超乎父母承受力的时候,伊夏的父母将他送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他的日子更难熬了。没有人懂他,更没有人试图去理解他那异彩纷呈的世界是多么的神奇。直到一位代课美术教师到来,伊夏的世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伊夏重拾自信与快乐,一切开始奇迹般地转化。

正如伊夏一样,每个被贴上“顽皮”、“淘气”、“明知故犯”等负面标签的孩子都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实际上,孩子的内心深处始终有3个小人儿在斗法,不同的小人儿胜出,孩子的行为就会有不同的偏向。这3个小人儿分别叫做“父母”、“成人”、“儿童”,它们将伴随孩子终生。协调好这3个小人儿的关系,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负责告诉孩子规则,让他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应该做或者不应该做。孩子内心深处的这个“父母”主要是爸爸妈妈、老师等“养育”出来的。当然,小伙伴们之间的一些游戏规则,也会成为“父母”的养分,让“父母”变得日益强大。

“儿童”是与生俱来的,他代表了孩子的欲望与冲动。“儿童”从来不考虑后果,有欲望就行动。

“成人”主要由孩子的生活经验喂养,它会权衡利弊,规避危险,找到最佳的行动方案。

对孩子来说,他的“儿童”是最强大的,“父母”和“成人”都很弱小,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不发挥作用。如此一来,孩子一冲动,出现明知故犯的行为就很正常了。

父母教育的持续,生活阅历的增加,老师或者其他人的介入,从书本等媒介接收到大量资讯……这一切都会提供越来越多喂养孩子“父母”与“成人”的养分,因此,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父母”与“成人”会逐渐强大。他的自我控制力也会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他的“儿童”则会逐渐趋于弱小。

了解了孩子这种心理运行的机制,我们就能理解孩子的苦衷,试着更多地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体察他的感受与无奈,继而找到爱孩子的最佳方式。否则,在他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可能随意给他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甚至将他定性为“坏孩子”。这往往会无意中打压了孩子,降低了他的自我价值感,最终逼迫他走向我们期待的反面。

“父母”和“成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规避危险,更好地适应环境,或者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约束力,防止他“误入歧途”。“成人”则权衡利弊,帮助孩子选择最佳的行事模式。

规则是滋养“父母”的养分。因此,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一些规则是有必要的。当然,要让孩子理解规则,最终自觉地遵守规则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孩子会不断地尝试突破规则。在爸爸妈妈一贯的坚持下,孩子会逐渐接受、遵守规则,形成自我约束力。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这个问题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爸爸参与育儿,对孩子“父母”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当然,规则太多会削弱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行动力,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个度如何把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地说,只要不给他人带来困扰,不破坏环境,孩子自己愿意做什么就让他去做就好了。

举例来说,几个月的孩子,他吃饭的时候用手玩饭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我们无须强求他,随他去玩儿好了。当然,我们可以引导他往嘴里塞,一旦他体验到吃饭的乐趣,自然就爱上吃饭了。等到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发育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应该鼓励他用勺子吃了。他可能控制不好力度,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但是,这种尝试无疑为他的自我成长提供了机会。当然,鼓励孩子用勺子吃饭也要讲究策略,不能简单粗暴。否则,吃饭这件事就会跟受罚这种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变得很无趣,甚至有压力了。总之,规则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需要跟随孩子发展的需求及特点来变化。

生活经验与常识是滋养孩子“父母”与“成人”的极好养分。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我们最不缺的是塞给孩子知识/常识,最缺乏的则是给他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不管孩子做什么,我们总在告诉他“这样不对”“那样不行”或者“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于是,他自我成长的机会就被我们剥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的“父母”变得很强大,“成人”犹疑不定,“儿童”则越来越弱小,于是,他不得不依赖父母为他作决定。等到他上了学,工作了,他的依赖对象就变成了老师、老板、同事,没人给他指令,他就不知道如何动作。结了婚,他自然转而依赖自己的配偶。一旦他的配偶离他而去,他可能就彻底崩盘了。

让孩子的“父母”、“儿童”和“成人”保持三足鼎立的状态,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最有益的。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既不过于强迫孩子,又要让他自己体验到做错事的自然后果。当然,如果你能想出各种方法不着痕迹地引导他,就更好了。以最常见的孩子尿裤子为例,我们惯常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 图省事,给孩子整天穿上纸尿裤。于是,有纸尿裤兜着,孩子尿了也体验不到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也就不明白尿尿这件事需要在固定的地点、恰当的时机解决了。

● 容不得孩子尿湿裤子,一旦发现他尿湿裤子,就唠叨开了。这样一来,尿尿这件事要么让孩子觉得很有压力,要么让他觉得这是吸引父母注意力的好方式,反而增加他尿裤子的概率。

● 担心孩子尿湿裤子,总提醒他尿尿。孩子还没有尿意,问题就解决了,他自然感受不到憋尿的滋味,也就很难知道什么时候该去洗手间。

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之所以频繁尿裤子,根源就在于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体验,一旦没有人提醒,就很容易失控。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件事,没有必要穿纸尿裤的时候少穿纸尿裤,尿湿了,我们也不去“教育”他,而是很自然地帮他换下湿裤子,不给他压力,同时,在保持平和而自然的心态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引导他:“尿裤子不太舒服吧?如果尿在洗手间,裤子就不会湿了哦。下次你试试看?”当然,也没必要没完没了讲道理,点到就好。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些建议,我们可以借助相关书籍,通过跟孩子一起阅读帮助他理解并自然地接受这一切。也可以随口编一些小故事,通过故事不带压力地给予他引导。即便这些都不做,到一定的年龄,孩子自然就可以控制好大小便,因此,我们根本就无须为这个事情焦虑。

许许多多这样的琐碎小事,如果积累起来,就为孩子的“父母”与“成人”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又不过于压制孩子的“儿童”,他的3个心理小人儿自然就可以获得均衡发展了。虽然我们前期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会多一些,但是这种付出却是值得的。不仅如此,因为我们给孩子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没有刻意去制约孩子,他的“儿童”也得到保护,于是,他的3个心理小人儿就都得以健康成长,并各司其职,既保护了他的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又促使他学会了自我控制。还有什么比孩子能够自我管理更令我们轻松的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与“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还看
儿童多动症常见的表现形式
“多动症”孩子需要多做游戏
引起宝宝睡觉磨牙的原因?
该不该用妈妈3年换孩子30年?
预防宝宝磨牙的五大对策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溺爱孩子导致七大可怕后果
    家有淘小子家长别掉以轻心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6大攻略
    零岁启智方案:听音乐
    什么是宝宝最健脑的运动?
    好奇就是兴趣吗?
    新生儿穿衣有哪些注意事项
    孩子爱摔东西 家长怎么教?
    妈妈们 请管好自己的化妆品
    教宝宝学走路
    你是孩子最好的语言老师
    音乐教育让宝宝更乖巧
    给宝宝补营养的10大误解
    家长八大不当行为快快NG!
    家务活能锻炼幼儿精细动作
    选什么曲子给孩子音乐浴
    让宝宝酣然入睡绝招大全
    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个习惯
    1岁以上宝宝仍吃手,6招解决
    哪些家庭更容易出天才宝宝
    小宝贝每天应该睡多久?
    宝宝喝水有学问
    父母育儿不必太教条
    宝宝吃手的习惯在3岁前改掉
    妈妈应常对宝宝说这五句话
    了解孩子“交往”的规律
    宝贝涂鸦的教育建议
    音乐开启宝宝的听觉艺术
    父母杜绝7种行为育孝顺孩子
    教21个月幼儿玩的早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