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心理健康专家谈孩子心理教育
2015-11-13
谁在影响孩子的人生?是多替孩子做事还是多让孩子做事?昨晚,作为第三届“心理卫生周”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王鉴副主任在市科学馆用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为年轻的父母们解答了上述问题。
晶报记者对王鉴进行了专访。
父母对孩子影响大
晶报:用您的演讲的题目来提问吧:谁在影响孩子的人生?
王鉴:有句话说:“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2002年市教育局做了一项有55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德育状况调查,其中有两个选项:你最崇敬的人是谁?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在有效的中学生问卷和小学生问卷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例填写父母的。
现代亲子关系需要反思
晶报:这提醒我们反思,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应当宽容鼓励孩子还是严格要求孩子?
王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晶报:是多替孩子做事还是多让孩子做事?是实施超前教育还是顺其天性发展?
王鉴:孩子多做事有利于多方面能力发展。人生设计在童年,千万别扼杀孩子的快乐,发现孩子比设计孩子更重要。
晶报:总结起来,有哪些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
王鉴: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到了责任;还有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孩子只管严历管教。这就形成了几种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溺爱式教养、放任式教养、严厉式教养。如果用关系尺度来衡量,就是第一种过于粘着,第二种过于疏离,第三种过于僵硬。
孩子成长需要更多温情
晶报:那么,亲子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又是什么?
王鉴:先讲有两个小故事。在一次某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一位小学生说出隐藏心中已久的愿望:希望父亲下班回家后多与自己说一些话,不要冷冷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第二个故事是,几年前,我的一位旅美多年的朋友来深专访,他见我与爱人点头相别,诧异地问道:“你们就这样再见?不拥抱一下?”我解释说,都这样,习惯了。现在回头一看,真的,这个习惯是个问题。
孩子的情感教育应该成为亲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缺少情感互动。
晶报:有什么具体方法改变呢?
王鉴:有的父母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有意识进行情感语言交流。妈妈与宝宝有了这样的交流:“妈妈爱宝宝。说,宝宝爱妈妈。”宝宝就说了:“宝宝爱妈妈”。这种表达爱的亲子互动也应该成为习惯。爱孩子就让孩子感受到,而且也让孩子表达爱意。
给予比接受更利于成长
晶报:日常生活里,我们发现一些家长遇到儿童受到心理伤害的情况就百般呵护。您如何看待?
王鉴:有一件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度假村的小事。儿童们上完网球课后,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一个小女孩忘在了网球场。后来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赶紧去网球场把小女孩找了回来。小女孩因为一个人留在了偏远的网球场,感到很委屈,一时哭得很伤心。
晶报:这时,孩子的妈妈怎么做呢?是安慰孩子,还是责怪工作人员?
王鉴:都没有。那个妈妈蹲下来温和却又理性地拉着孩子的小手说:“已经没事了,这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
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女孩很快止住哭泣,亲了亲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工作人员一时间喜极而泣。
晶报:这喻示着什么道理?
王鉴:事实上,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予太多的呵护,不要认为孩子未成年就不需要负太多的责任。让孩子去帮助别人,让孩子去给予,给予会给孩子更多的力量,给予比接受更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上一篇:“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
下一篇:3岁前宝宝身心健康比智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