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

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

2015-11-13

宝宝认生表现种种

* 有的婴儿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严肃,紧张的神态,或试图回避、躲藏;

* 有的婴儿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尖声哭叫,挣扎着要离开现场等。

婴儿认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现象吗?

* 小于4个月:这么大的婴儿不会认生。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事物,包括对陌生人,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任何人的引逗,都会报以喜悦与微笑。

* 4~5个月:他们对陌生人会出现“警惕地注意”现象。他们会来回地注视、比较陌生人与熟人(主要是母亲)的面孔,对陌生人的脸注视的时间会更长些。

* 5~7个月:在陌生人面前婴儿会出现较明显的严肃、紧张的神态。

* 7~9个月:有些婴儿面对陌生人会有苦恼、哭叫、回避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有认生表现,而且婴儿的认生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

专家提示:婴儿起初并不认生,婴儿的认生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认生?

* 相对而言,性格内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认生;

* 体弱多病,接触人少的孩子,比体格健壮,家中人口多的孩子容易认生;

* 环境刺激贫乏较之环境刺激丰富的孩子容易认生;

* 过分依恋母亲较之母子依恋正常及依恋程度较低的孩子更容易认生。

* 有的婴儿只对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戴眼镜或戴帽子的人,表现出害怕的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受过具有这种特征的人的强制或恐吓的缘故。

认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利的影响吗?

认生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因为人们为了避免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往往只是远远地与孩子打个招呼,即匆匆离去,而不会坚持引逗孩子。孩子的哭叫,也会降低人们与孩子交往的兴致。这对孩子来说,自然就失去了一些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减少了一些有意刺激,孩子的生活圈子也就狭小起来。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在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孩子会比生活在单调乏味的环境中的孩子聪明些。

认生也使婴儿失去一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如果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交往能力得不到补偿,长大后就会变得较弱,胆怯,不善于与人主动交往或难于与人相处。结果会经常体验到孤独、无能、缺少自主和自信,从而会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与“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育儿-从了解你的孩子开始
    国外早教理念的启发 侃侃国外的早教模式
    困扰着妈妈们的4个早教问题
    教育绝不是将孩子作为遥控目标
    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好处
    6个生活小事件折射育儿大问题
    父母是最好的教育者
    一位父亲的感言“父母的焦虑”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给宝宝选早教 三步就搞定
    霍华德·加德纳和多元智能理论
    盘点早教主流理念
    不该被遗忘的那些启蒙教育
    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动力
    专家答疑:亲子园是家长学校
    情绪化反应——父母的头号敌人
    专家答疑:说话着急就会结巴?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专家访谈:爱探索宝宝动个不停
    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控制情绪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艺术与双语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拥有幽默感,孩子多元能力加分!
    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最具破坏力谎言:为孩子负责
    更好的教育方法——零吼叫教养
    莫将情绪化反应迁怒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