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

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

2015-11-12

如今很多爸妈都已经知道,给宝宝一个好的安全感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起来看到爸妈都不在身边那样子就会哭得很厉害,晚上关灯的也会哭,所以安全感是很重要的,那么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呢? 运用依恋类型:给宝宝有的放矢的爱

注意观察宝宝的依恋类型

宝嘟儿妈有些苦恼,因为宝嘟儿的依恋类型很像是“不安全—矛盾型”。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无论那种气质的婴儿都仍然有可能被养育成为安全的依恋类型。而妈妈的重要工作就是注意观察自己宝宝的依恋类型,对症下药。

不同类型的孩子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从现实来看,安全型的宝宝,的确比较好带。妈妈的形象在他们的内心中内化的很好。妈妈只要尽量的鼓励和训练孩子自己玩耍。而不安全型宝宝的妈妈则要在平时多多留心,与孩子多交流,接触,做游戏。离开时要向孩子尽量说明自己要去做什么,大概多久回来。尤其不要生硬的就甩手离去,或者在宝宝玩的高兴、入神的时候悄悄离去。这样会加强宝宝的不安全感。回来后要再次和宝宝亲热亲热,亲亲宝宝、抱抱他。同时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妈妈来陪宝宝了”以强调自己的承诺。

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对妈妈给与的情感抚慰不同

对于“无差别的反应期”的宝宝,妈妈要特别注重和宝宝的接触,这一时期尽管宝宝尚没有形成真正的特定照顾者的依恋,但妈妈的反应仍然是重要的。在“差别的社交期”和“依恋关系明确期”,妈妈要鼓励宝宝探索。早期可以陪在宝宝身边,鼓励他接受陌生人的问候,示意。当陌生的叔叔阿姨接近宝宝的时候,可以指着叔叔阿姨告诉宝宝“宝宝看,叔叔/阿姨来看宝宝了,叔叔/阿姨可喜欢宝宝了”,在宝宝表示拒绝和哭闹的时候可以强调“宝宝不害怕,妈妈就在这呢”。在“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时期”,当宝宝正确的调节了自己行为的时候(例如,妈妈和其他叔叔阿姨说话,没有关注到宝宝而宝宝并没有哭闹),要鼓励和表扬宝宝“宝宝真是勇敢,耐心的等妈妈和阿姨说话”,“看妈妈回来了。”然后亲亲或抱抱宝宝表示鼓励。

鼓励孩子适当探索,而不是总围绕在妈妈身边

细心观察宝宝的举动,当宝宝表现出去探索外界环境,或对他人感兴趣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去尝试,同时用宝宝的语言为他描述“宝宝看,那边有个小朋友,和宝宝一样,宝宝愿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啊?”激发起宝宝对外界的人或事物的好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父母如何给宝宝安全感”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老外竟用婴儿治疗校园暴力
    如何让新生儿“乐”起来
    不要在天使面前扮恶魔
    如何建立三岁宝宝的责任感
    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让宝宝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孩子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外国父母追捧的中国式早教
    不到3岁,别让孩子看电视
    莫让你的口头禅毁掉宝宝自信力
    望子成“笼” 关注孩子成了关住孩子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多大的宝宝才适合背诗?
    宝宝自己看DVD、iPad坏处多
    体商的重要性
    美教授设恐怖实验室研究儿童恐惧心理
    新手爸妈育儿常犯10个错
    毁掉宝宝一生的三大邪恶早教
    给孩子玩iPad的3个提醒
    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
    强迫孩子听话的恶果:撒谎
    教育孩子最不该犯的7个错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
    抱有这4种早教心态的父母必败!
    教育“天才儿童”的误区
    聪明妈妈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习
    爱的“反话”让孩子很困惑
    虎妈狼爸教育方式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