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2015-11-09

在蹒跚学步或是更早的时候,宝宝就可能体验到恐惧。当宝宝感到害怕时,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可以不断帮助他面对恐惧,宝宝幼小的心灵也会在不断克服恐惧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反之,如果父母对宝宝的恐惧漠不关心或者过度保护,则会使他的心灵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给日后的成长投下阴影。

宝宝都会怕些什么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恐惧体验。曾有专家说:“对待孩子有三种表达爱的方式:提供安全感,帮助孩子合理地达成心愿,还有运用爱的语言。”在这三种方式中,提供安全感是首要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还要帮助孩子打造自己心中的“安全圣地”。

0~1周岁

宝宝的心里话:“爸爸妈妈呢?我熟悉的人到哪里去了?” “天啊,怎么这么大的声音?这样的吵闹声会伤害到我吗?”“什么东西在我眼前一闪一闪啊?,我真的很害怕……

典型恐惧: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当宝宝熟悉的照料者发生更换时,当声音的分贝突然增强时,当身体感觉猛然下坠时,或遭遇刺眼的光线(如闪光灯)时……宝宝都会觉得很害怕,18个月后基本缓解。

恐惧解析:

●0~1岁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孩子所依恋的对象将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更换照料者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周围很多非自然的现象,像噪声、闪光灯,都是小宝宝无法抗御的,他能作出的反应,只能是因为害怕而哭闹。

巧妈妈对策:

★丰富孩子的各种生活体验,以刺激大脑的发育。在改变环境因素之前,尽可能有一个过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宝宝面前出现的频率,或让原照料者再跟随一段时间。

★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控制居室声音,拍照时尽量别用闪光灯。

★宝宝7~8个月时可玩一些相关运动游戏,如:宝宝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伴着柔和的音乐,扶着孩子的腋下,慢慢举过头顶,接着快速下降至妈妈胸前。开始时幅度不宜太大,慢慢地,可以适当加大幅度。这个游戏不仅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恐惧,还可以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协调发展。

1岁半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我没有见过你,不要靠近我”,“你是谁呀?你不会把我给抢走吧?你快点走吧……” “妈妈到哪去了,我看不到她了,她会不要我吗?”……

典型恐惧:与父母分离以及与陌生人相处。诸如“我们带你妈妈走喽”、 “你妈妈不要你了,今天跟我回去吧”、 “陌生人来了”之类的话,会令1岁多的宝宝惊慌失措,恐惧万分。3~4岁时,这种恐惧感会逐渐减弱和消失。

恐惧解析:

●生活中,母亲往往是孩子最强烈和最早的依恋对象。如果硬将母子分开,或让陌生人介入,孩子会产生极强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常,甚至造成无法弥合的情感创伤。

●一般而言,1岁半到2岁左右是宝宝产生分离焦虑的高峰期。1岁半的孩子非常可爱,但尚未分清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实的,如果对不恰当的玩笑信以为真,将加深恐惧感。巧妈妈对策:

★事先尝试与父母分离,是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的最佳方法。在时间安排上,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增加分离的时间。在离开的时候,您需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离开的原因、之后的安排以及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请选择宝宝比较熟悉的成人,如:爷爷、奶奶来照顾宝宝。

★重复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躲猫猫”,通过游戏告诉宝宝:妈妈不见了,妈妈又回来了。当他相信“不见的妈妈总会出现”时,分离焦虑这一关也就过得差不多了。

2岁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天黑了,有很多怪物会出来”, “这是什么东西?会吃掉我吗?”……

典型恐惧:害怕某些动物、怪物和黑夜。夜里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对阳台上的一盆花、窗帘上的装饰或图案表现出毫无理由的恐惧,4~5岁时减弱。

恐惧解析:2岁左右,宝宝会特别害怕独自面对黑暗,这并不是没出息、怯懦的表现,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逃避危险和求得生存的本能。此时,若采取强硬措施,或者保护过度,会使宝宝无法逾越这道坎儿。

巧妈妈对策:

★允许过渡。一旦决定让孩子独自面对黑暗,就要温柔地坚持。温柔表现在睡前会陪伴一小会儿,并告诉孩子,父母的门始终是敞开的,没有条件分房的家庭至少做到分床;坚持表现在当孩子半夜爬回您身边的时候,一定温柔地不厌其烦地把他送回去。

★丰富黑暗的概念。在孩子心中,黑暗代表的就是潜在的危险,那么我们平时可以玩一些黑暗中的小游戏,如吹灭生日蜡烛会得到礼物,在黑暗中玩手电筒、荧光棒等,让孩子觉得黑暗除了令人恐惧之外,还意味着惊喜、奇妙、探索等别的意义。

3岁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我害怕,不要把我扔到水里”,“我不敢过去,我害怕后面有个大妖怪!” “窗帘后面是不是魔兽”……

典型恐惧:怕水、怕妖怪、魔怪等。水和宝宝想象中的强大对象,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恐惧解析: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那些想象中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大人表现出完全不信,甚至恼羞成怒,会把孩子推向更孤独恐惧的境地。

巧妈妈对策:

★接纳宝宝的恐惧。需要父母认可的,并不是宝宝描述的怪物,而是他当时的情绪。不要随便打发他的恐惧,而应仔细倾听,引导宝宝用语言,或者用画笔详细地描述恐惧的对象。描述得越仔细、越明白,恐惧就会越少,因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东西。

★和恐惧对象打招呼。引导宝宝和恐惧对象简单交流,哪怕只是打个招呼。如可以让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话:“大灰狼,你好啊,这么晚还不回家啊?你的宝宝在等你讲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问他,大灰狼说什么?通常,宝宝的反应是“他回去了”,而他心里大部分的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4~5岁

宝宝的心里话:“要是我输了怎么办”, “我不跟你玩了”……

典型恐惧:对失败充满恐惧。处于这一年龄段时,大部分孩子会害怕失败,在竞技游戏中表现得“输不起”。

恐惧解析:

孩子会对游戏中的错误耿耿于怀,会对失败感到害怕,这种感受可以理解为孩子长大了,说明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内心渴望获得成功。父母要了解这一点,并避免向孩子施压。

巧妈妈对策:

★尝试从简单的、可以从反复操作的游戏入手,强化训练,适当降低孩子对失败的敏感度。如:在纸上玩“井”字游戏,一方在空格中画圈,另一方画叉,三个同一符号连成串者为赢家。开始时,父母不妨适度“放水”,别太顶真了。

小提醒:这类游戏每次耗时不到半分钟,孩子还来不及咀嚼自己的失败,马上就进入第二轮。几轮之后,他会逐渐明白:原来失败和成功是轮流来的呀!这样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内心对失败的恐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与“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还看
1岁前给宝宝6个成长把把关
儿童绘画训练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孩子学绘画可培养四种能力
如何稳定学龄前儿童的冲动情绪
千万不要让人这样逗孩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80后悄然流行"拼养"孩子
    家长炮制早教支出省钱秘笈
    2010年教子话题5宗“最”
    外国趣味早教大盘点
    学会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拯救男孩"更要拯救教育
    八大箴言教你跳出教子怪圈
    亲子8招 让孩子倾吐心声
    家长应成为早教中的主导
    尹建莉:由药家鑫案看家庭教育
    从出生开始 养育快乐宝宝
    小心!这些话很伤害你宝宝
    八招教孩子提高防范意识
    "冷暴力"家庭容易生弱智儿
    宝宝学做人永远比成才重要
    孩子犯错,家长怎么应对?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六件礼物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懒妈妈的三大育儿法宝
    5个高招解决老人带BB问题
    从日本地震看日本防震教育
    美丽烦恼:BB相貌该不该夸
    宝宝春季出游安全8大注意
    4大伤害别强迫孩子"分享"
    育儿成本都是“冤枉钱”吗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父母对孩子的爱竟是陷阱?
    不要让孩子成为“两面派”
    母亲应给宝宝的“六大教育”
    如何改变宝宝的胆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