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正确对待孩子好动,多玩无妨
2015-11-05
孩子好动不好静,就像老人好静不好动一样,是自然规律。哪个孩子不好动,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没有哪个孩子愿意静静地待在家里,孩子的脑子里总有一些假想敌,他的使命就是外出“征战”,“打败”这些假想敌。孩子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每天都在寻找他的假想敌。风车是他的假想敌,稻草人是他的假想敌,一堆泥、一堆沙、一堆破烂也是他的假想敌,一只野猫、一条野狗更是他的假想敌。孩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他的假想敌。不信,你把孩子带到户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无需指点,孩子总能找到他的攻击目标,并与之对战半天。
孩子这样疯打、疯闹有价值吗?当然有。只是这价值孩子自己容易理解,家长不易理解。三五岁的孩子,在幼儿园,玩玩具、玩拼图、玩插片……玩了一天,已经玩腻了,到了户外,就不想再玩那些室内小玩意儿了。户外,天地是那么开阔,可施展的空间是那么巨大。孩子是这天地的主人,能不四处“拼打厮杀”吗?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施展他们的个性才华,显露他们的本色。
孩子都爱户外运动,户外运动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第一,培养出身体素质好的孩子,他们在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耐挫性等方面都会比“温室里的花朵”好得多。喜欢户外运动的孩子,不会轻易摔跤;就是摔一跤也无大碍,身体的疼痛敌不过玩耍的乐趣,孩子从地上爬起来又将继续投入战斗。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越长,经受的锻炼、考验越多,身体会越强壮。
第二,户外运动能使孩子性格开朗,容易相处。因为一个人玩的乐趣比不过多人一起玩的乐趣,孩子天生就爱跟孩子在一起。孩子走到哪里,无需介绍,无需知道对方是谁,只要年龄相仿,趣味相投,就会玩到一起。喜欢结伴而玩的孩子不会有孤独感,自然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户外运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的本领。在家里,不能骑车、游泳、放风筝、爬山、滑冰、滑雪……到了户外,孩子自然就会找些事来做,今天骑车,明天游泳,后天放风筝,大后天爬山……在自由、无拘无束的户外运动中,孩子就能学到很多的本领。
第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视野开阔、心胸宽广,活力四射。那些待在家里的孩子,视野窄、交往面窄、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欠缺,势必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克服这些局限,更具现代人的魅力。
户外运动有这么多好处,可仍有父母会说,喜欢户外运动的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不爱干净、不听话、危险多、麻烦多,对于这些负面评价,父母该如何认识、对待呢?
第一,要知道孩子和猫猫、狗狗一样,都是在摸爬滚打中长大的。孩子怕弄脏衣服,什么都不敢动、不敢碰,是不会有出息的。让孩子保持衣着整洁,就相当于把孩子当木偶。没有生命,没有创造力,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孩子的衣服、裤子、鞋子脏点、破得快点,是正常的,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父母天天为孩子洗澡、洗衣服,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苦中、累中就没有一点甜吗?
第二,孩子需要的是机会、条件,而不是横加指责。有经济条件就提供给他自行车、滑板、滑冰鞋、风筝、泳衣泳裤、皮球、活力板、球拍等等;没有经济条件就提供机会,让孩子就地取材,棍、棒、石头、瓦片、树枝……随便玩。玩的器具、条件是次要的,玩的心情、能耐是主要的。有的孩子比不过别人的器具,什么没玩着还生一肚子气;有的孩子什么都没有,跑上跑下,一根棍棒能舞很多的花样,一块瓦片能打很多的水漂,孩子完全没有缺少什么的感觉——聪明的孩子玩什么都能玩出好心情。
第三,玩就是玩,不要对孩子干涉太多、要求太多。为什么有的父母总嫌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规矩、要求与孩子的天性、童心不合拍——父母总想孩子学些技能、技巧、本事,以免荒废了光阴;而孩子只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疯跑疯闹疯玩。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运动比静止强。骑车,不求他骑得多好、多溜;游泳,不求他游得多好多快、多标准;踢球,踢着好玩就行。玩的兴致最重要,技能、技巧是其次的。不能以玩的水平、技能压抑孩子玩的积极性。
第四,该保护时就保护,该放手时就放手。带孩子外出玩,前提是不能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家长要跟着孩子,该牵就牵,该扶就扶,该提醒就提醒,该放手就放手——父母不可太过小心,也不可太过掉以轻心。
孩子天天就想往外跑,用不用担心孩子玩过了头呢?
当然不用。孩子的业余时间就是广泛地运动,广泛地玩。
第一,这个时候,让孩子坐下来看书学习还为时过早,只要天气允许,带孩子外出运动一定比坐在家里的收获多。
第二,孩子是不会去做超出其能力的事的。孩子天生就有自我平衡、自我估量的能力。表面看来,他们玩得很野、很狂、很粗鲁,其实,他们有自身的界限。孩子想玩,一定有他想玩的需求和动力。这需求、动力牵引着孩子的心,使孩子能把浑身解数都发挥出来。孩子玩够了,会自动收场——不像某些成年人,不想玩了,但碍于面子,还要在那里苦熬、苦撑。孩子是收放自如、不会滥用自身的权限的。
第三,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会有“多动症”——这种多动症不是病,而是身心健康的标志。只要安全有保障,孩子怎么动、怎么玩都是不会过头的。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说孩子玩过头的人,是自身有问题的人。
几年之后,孩子有了学习压力,想让他再像现在这样玩,已经没有可能。如今,正是玩的巅峰时期,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吧。
上一篇:国外早教典范,你学到了吗?
下一篇:科学拥抱宝宝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