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最危险的10个方式-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逗孩子最危险的10个方式

逗孩子最危险的10个方式

2015-11-05

许多人都喜欢逗弄宝宝,但逗弄宝宝应是健康、适度的,否则会带来许多隐患。所以无论是妈妈爸爸们还是其他大人,都应尽量慎用以下10种危险的逗弄方式。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子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触摸生殖器

危险动作:有一些大人喜欢用手抓摸小男孩的生殖器逗他玩,这种逗乐方式不但不雅观,还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有可能使宝宝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加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粘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会侵入宝宝尿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扯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其实表达喜爱的方式有很多,何必要用这种容易让宝宝受伤的做法呢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其中带有逗乐的成分,但也有潜在的害处。

对宝宝的危害: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与“逗孩子最危险的10个方式”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逗孩子最危险的10个方式”还看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需警惕
文静宝宝≠没有多动症 是真的吗?
儿童多动症常见的表现形式
“多动症”孩子需要多做游戏
引起宝宝睡觉磨牙的原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注意:一句话会让孩子变笨蛋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不利于宝宝成长的12大早教误区
    哪8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不能让iPad“拐走”孩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要点是什么
    老外眼中不合理的中国式早教
    家庭早教问题大调查
    教育“逆反”宝宝勿入5误区
    孩子6岁前不宜学写字
    宝宝性别教育需要家园共育
    爸妈莫急 这些事宝宝不用太早会
    生活处处有教育
    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智力
    早教五个方面,父母投入越早越好
    婴儿在子宫里就开始学说话了
    绘本阅读 四个误区爸妈要避开
    受过胎教的宝宝会更加聪明
    全职奶爸 更易培养出天才宝宝
    早教的木桶效应
    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家庭早教究竟该如何开展?
    犹太人独特的育儿方程式
    这些无心的育儿错误你犯了吗?
    成都将剥离公办中小学附属幼儿园
    孩子不认错 都怪教育方式惹祸
    蒙氏解读触觉敏感期
    专家:爸爸的育儿经
    育儿中的七个错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