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掌握亲子阅读5大技巧-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需要掌握亲子阅读5大技巧

需要掌握亲子阅读5大技巧

2015-10-29

[导读]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父母仅偶尔与孩子一起阅读。专家提示,阅读比起广播、电视和网络来,调动脑细胞去思考的成分更多,阅读要从小培养,既要持之以恒,还应讲究技巧。

案例:母亲给一岁半的儿子买了一本小人书。一天,母亲对另外几个好友讲起小人书中的故事情节:“有个叫桑布的男孩儿,过生日时,别人送给他好多好多的礼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只凶猛的野兽,把他的礼物全叼走了。桑布哭着回到了家,经过父母的一番安慰,不哭了,高兴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饭。”母亲话音刚落,儿子突然说:“不,他哭的!”说着,便指着小人书给妈妈看。原来,那是封底的装饰画,上面的确画着一个哭着的桑布。

提前熟悉故事情节

上学时朗读课文的经历告诉我们,再简单的文字,第一次朗读时在字音、断句、重音和连贯性上都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肯定会直接影响你的小听众对故事的理解。所以妈妈在说故事前应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脉络、角色特征、语言风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

要充满热情地朗读

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父母首先要表现出乐在其中的状态。这样才会让孩子通过模仿向你学习,并被你的情绪所感染。相对逻辑语词记忆、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而言,这种情绪记忆对孩子来说更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的热情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用手指点画页内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话书包括三条线索:文字讲述线索、图画讲述线索和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线索。因此,认真观察图画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相关内容,并且培养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图画符号的领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读时,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点,更能帮助孩子理解图和文的互补和互动,并关注其中别具匠心的小细节。

根据情节改变表情

要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声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声调高低、声音大小、声色粗细,以及生气或开心的腔调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还可以适当模拟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和手势,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读的时候还要控制好速度,让孩子有时间去理解和吸收。

适时地用口头语解释

给孩子读书就是要让他接触丰富的书面语言,但是理解书面语言需要一定的过程,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口头语言或半书面语言来解释,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个好主意等。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那些读过的书面词汇,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书面语。朗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归纳和总结故事的大致内容,对孩子积累阅读经验很有好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与“需要掌握亲子阅读5大技巧”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需要掌握亲子阅读5大技巧”还看
适合宝宝的经典音乐 宝妈们收货啦
如何给孩子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提高宝宝温差适应能力的十条
宝宝各年龄段要接受的独立训练
宝宝打嗝应该如何处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正话反说的小学问
    0-6岁是心智发育黄金期
    早教对智商发育不可低估
    小魔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图)
    宝宝早就会记事了,你知道吗
    早期教育可促进BB大脑发育
    把握宝宝发育的关键期
    其乐无穷的玩书游戏
    “翻斗乐”里礼仪多
    孩子都有语言的“储藏盒”
    正视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
    如何锁定孩子大脑发育高峰
    游戏锻炼宝宝小指头
    不要忽视学语前的沟通
    简单开发宝宝脑力11个方法
    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这样培养的
    让孩子识字就像滚雪球
    聪明的孩子出生时有啥表现?
    家庭5因素耽误宝宝学说话
    如何教孩子识字?
    儿童早教越早真得越好吗?
    和宝宝一起做益智的亲子游戏
    早教专家:宝宝挑选早教中心有三招
    警惕宝宝智力的“杀手”
    10个锻炼宝宝小手指的游戏
    感官训练法,造就聪明娃
    EQ靠“慢养”不宜“快教”
    拥有高智商宝宝,看以下条件
    别让标准埋没了孩子的聪颖
    给新手父母的家庭游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