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早期识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早期阅读≠早期识字

早期阅读≠早期识字

2015-10-29

追溯历史: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代名词

如果追溯中国的文化教育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早期识字”曾经作为中国儿童没有早期阅读的代名词,远远早于“早期阅读”的概念就存在了。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人们经过很长时间才终于认识到,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

尽管我们正在努力摆脱“填鸭式”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思想与理念则是挥之难去的,仿佛孩子几岁认识多少个字、会背诵多少唐诗、能写出什么文章、阅读过多少名著成为了我们读书的目的,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古代人很重视读书与识字,当时儿童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书馆’,用一年多时间学习《千字文》等识字课本,先集中识字,做到见字能读音;第二阶段上‘经馆’,学四书五经,再逐步讲义,理解字义和文义,学道理。

现代社会:有种超人叫“识字神童”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抢眼新闻:“3岁小孩能认2000字”、“识字神童5岁就能够读书看报”、“经典传奇:三岁认字过四千识字神童”等等,而在很多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现代家长都很重视早教,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抱着一颗“认识字越多越好”的心。

警惕“早期识字”误区:

1.当我们一味地强调让学前儿童识字,很可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口语学习良机。尤其习惯中将孩子关闭起来专门识字的“超前教育”、“智力学校”,集中地让孩子提前学下一阶段才该学的大量文字,实质是从根本上剥夺了儿童很好地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在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孩子获取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

2.些早期识字的活动将儿童的阅读注意力引向识字方面,使得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早期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的是儿童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昧地强调“早期识字”而非真正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可能会培养出一代失败的阅读者。

专家:早期阅读不是强迫孩子看图识字

别让“早期识字”成为“独立阅读”的假想敌

什么是“幼儿独立阅读”

幼儿独立阅读是一种能力,它是指学前阶段儿童还没有正式认字之前,在他们的语言能力爆发的同时,就可以认识文字、符号、声音以及语言意义的关联性;可以尝试着看一张纸上的各种符号;可以阅读一本图画书;可以根据所看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早期识字”是为了更好地“独立阅读”?

很多家长都认为,等孩子认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书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概念偷换,在早期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并不是要进行“早期识字”,而是要培养孩子还没有认识全部文字就可以开始自主阅读的一种能力。

假如你存在这种想法:“让孩子尽早识字,他就可以自己去看书了,我也就轻省了!”虽然行为是一样的,给孩子买书,带孩子阅读,但目的不同,心态不同,效果也一定不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延伸阅读:教宝宝识字最该关注什么?

早期“悦”读:识字只是手段阅读才是目的

早期阅读:我们的共同任务

经常有家长问:“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呢?”、“1岁以前是不是太早了?”,如果我们把早期阅读看作是一种亲子游戏,一种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工具,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必备习惯,那么,阅读就成了父母和宝宝要共同完成的任务。

网友: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总是超过对自己的;另一方面,压力太多,无论是生活的严峻,还是竞争环境的残酷。大人们越来越害怕失败,越来越渴望成功,更渴望马上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父母强烈希望宝宝的人生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比如阅读。有的父母以宝宝阅读量大、识字多而自豪。我却认为,与其囫囵吞枣地读一百本书,不如喜欢一本书并对产生感触重要。而识字,更不必这么着急。

早期阅读:破译宝宝“精神密码”

心理学研究已达成共识,3岁前,宝宝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是破译“精神密码”。这个“精神密码”与生俱来,包括人类千万年进化而共有的基因,也包括血缘关系遗传的家族基因。人的潜能与个性都从“精神密码”而来。精神密码破译得好,潜能就开发得越好,个性就越完善。

精神密码的破译有两种方式:一是情绪,既宝宝在各种状态中的情感体验;二是认知,既宝宝的视觉、听觉、思维等相应的刺激带来的相应发展。而早期阅读则是有效破解宝宝精神密码的重要手段。

网友:单个的识字如果不配合大量的美好的阅读经验,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没有主动的思考过程,没有对于故事结构的积累和掌握,仍然无法实现阅读的效果。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识字量,而牺牲了有趣的阅读,让阅读提早变成一件痛苦的无趣的事情,从而造就了一批会识字,但是不想阅读的孩子。

专家提醒:早期阅读的误区

结语

“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从理论、目的、观念以及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根本差别。

在谈及孩子早期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与阅读的兴趣,这时候,我们谈及的就是孩子的幸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与“早期阅读≠早期识字”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早期阅读≠早期识字”还看
母亲性格可以影响孩子寿命
宝宝咳嗽,妈妈要用心“听”!
让保姆带孩子有哪几个坏处?
孩子健康睡眠的4项注意
勤擦口水少舔嘴 宝宝才不烂嘴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4岁前宝宝的教育方法
    怎样回答问题宝宝的尴尬问题
    早期教育避免三个误区
    时间计数纠正孩子的错误习惯
    六个月的宝宝的早期教育
    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
    拒绝熊孩子,男孩不能这么教
    1岁宝宝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玩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早期教育不一定要去早教机构
    聪明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早期教育:能构建宝宝的潜意识板块
    怎样选择早教机构
    纠正宝宝的攀比心理
    怎样让孩子充满积极性?
    对待孩子要少批评多夸奖
    早期教育:自然的最好
    “暴力”宝宝有原因,家长需弄清楚
    让孩子远离懒惰
    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自觉写作业的妙招
    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爱阅读女孩的大梦想
    你知道吗?怎样正确促进宝宝好奇心发展
    家里的大红花激励制度
    四种方法让你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好
    你知道吗?坏孩子骂出来
    0~3岁小孩的权利
    培养艺术宝宝:绘画
    早期教育,这样做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