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

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

2015-10-27

美国教育机构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业差异大多在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专家认为,0~3岁是培养儿童对于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专家如何培养0~3岁儿童的阅读兴趣,美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各阶段的阅读方式

1、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大时,每天为宝宝朗读

专家指出:培养儿童良好阅读能力的惟一重要途径就是为儿童朗读,而且要从宝宝一出生起就这样做。这个阶段的目的的自然不是让宝宝听懂所读的内容,而是让宝宝听懂所读的内容,而是让宝宝熟悉父母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摩书。产生对书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自然习惯。

2、在6个月至1岁时,给宝宝读简单的图画书,教宝宝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

3、在1至2岁期间,开始为宝宝读简单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在这个阶段,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如善良,注意他人的感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至少15分钟,朗读时用手指指着所念的文字,让宝宝理解,每个文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

4、在2~3岁时形成宝宝良好阅读习惯

在这个阶段内,宝宝的词汇量应从250个增长到1000个左右,并能从简单的语句。在为宝宝朗读的过程中,可不时停下,鼓励宝宝猜猜下面的情节,或针对故事情节提问,让宝宝回答。还可以利用画面教宝宝识别颜色,学习计数,认识简单的文字,例如,面对熟悉的画面,家长问:“小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有几只苹果?”等,都会引起宝宝浓厚的兴趣。

专家还特意提示父母,为宝宝朗读是一种艺术。平淡的声音和表情不易保持婴幼儿的注意力。相反,朗读者声情并茂,该加重语气时加重语气,则容易牢牢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如何为0~3岁儿童选择图书

处在婴幼儿阶段的宝宝从读书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读书的兴趣。婴幼儿主要是从感观上了解事物。因此一定要为他们选择美观,印装精良的图书,画面要大,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装帧结实牢固。短小的童话,简单上口的儿歌有利于丰富儿童的词汇。以动物形象为主的童话更容易吸引婴幼儿的兴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还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拯救来自“毒雾”里的你——宝宝抗霾生存攻略
    适合准妈妈看的电影
    节日防儿童走失教育要重视
    教育独二代 父母必看注意事项
    教养·学习:不用骂孩子 也能让TA自己认错?
    培养孩子应挫力 切勿老是挑错
    如何让宝宝更聪明的胎教方法
    各有利弊:华人妈妈美式育儿体验
    妈妈陪睡过久 男孩易性早熟?
    十大有趣办法教孩子辨别颜色
    解密孩子的N种不听话行为
    孩子太“娘” 家长怎么办
    胎教小故事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美国理想城,让孩子提前体验理想
    宝宝“节后综合症”,调理有新招
    面对宝宝的荒谬问题 这样回答最好
    妈妈,请不要在我睡着后离开……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恋症
    有意识打造宝宝的男子汉气概
    海外育儿:中国人最难以接受的三种国外育儿方式
    适合准妈妈看的书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就好 懂些道理更合适
    胎教要从心开始
    适合孕妇听的音乐
    惩罚的艺术:适当的惩罚也是爱
    胎教音乐的种类有哪些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下)
    春节假日中5大策略预防宝宝走失
    育儿慢养三大攻略 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