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

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

2015-10-27

美国教育机构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业差异大多在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专家认为,0~3岁是培养儿童对于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专家如何培养0~3岁儿童的阅读兴趣,美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各阶段的阅读方式

1、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大时,每天为宝宝朗读

专家指出:培养儿童良好阅读能力的惟一重要途径就是为儿童朗读,而且要从宝宝一出生起就这样做。这个阶段的目的的自然不是让宝宝听懂所读的内容,而是让宝宝听懂所读的内容,而是让宝宝熟悉父母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摩书。产生对书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自然习惯。

2、在6个月至1岁时,给宝宝读简单的图画书,教宝宝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

3、在1至2岁期间,开始为宝宝读简单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在这个阶段,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如善良,注意他人的感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至少15分钟,朗读时用手指指着所念的文字,让宝宝理解,每个文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

4、在2~3岁时形成宝宝良好阅读习惯

在这个阶段内,宝宝的词汇量应从250个增长到1000个左右,并能从简单的语句。在为宝宝朗读的过程中,可不时停下,鼓励宝宝猜猜下面的情节,或针对故事情节提问,让宝宝回答。还可以利用画面教宝宝识别颜色,学习计数,认识简单的文字,例如,面对熟悉的画面,家长问:“小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有几只苹果?”等,都会引起宝宝浓厚的兴趣。

专家还特意提示父母,为宝宝朗读是一种艺术。平淡的声音和表情不易保持婴幼儿的注意力。相反,朗读者声情并茂,该加重语气时加重语气,则容易牢牢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如何为0~3岁儿童选择图书

处在婴幼儿阶段的宝宝从读书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读书的兴趣。婴幼儿主要是从感观上了解事物。因此一定要为他们选择美观,印装精良的图书,画面要大,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装帧结实牢固。短小的童话,简单上口的儿歌有利于丰富儿童的词汇。以动物形象为主的童话更容易吸引婴幼儿的兴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还看
适合宝宝的经典音乐 宝妈们收货啦
如何给孩子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提高宝宝温差适应能力的十条
宝宝各年龄段要接受的独立训练
宝宝打嗝应该如何处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孩子好性格可能强过高智商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别做阻碍孩子成长的6件事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
    四大暗示让孩子乖乖听话
    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
    父母教宝宝学音乐全攻略
    新妈妈必学如何与宝宝玩耍
    父母应该口径一致教育孩子
    让宝宝能说会道的几个妙招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知己
    如何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合适的依恋让宝宝更有成就
    家庭教育最忌三个过度
    母子过度亲密影响男孩成长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怎样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如何改变孩子爱说谎的习惯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秘诀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10大高招让你教子有方
    好父母只教孩子八件事
    父母10行为"谋杀"宝宝快乐
    十句话帮助孩子自信满满
    六个黄金性格成就优秀宝宝
    打造宝宝自信的28大法宝
    中国"独二代"应该如何教育
    人格培养从零岁开始
    父母三件无心事最伤孩子
    小心早教变成“心理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