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有计划安排宝宝作息-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如何科学有计划安排宝宝作息

如何科学有计划安排宝宝作息

2015-10-26

不论你生一个宝宝、双胞胎,或是多胞胎,你要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建立他们的作息时间。宝宝的作息是一个24小时的计划和设计来配合宝宝及全家人的需要。

你的宝宝的第一年

你的宝宝的第一年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使宝宝稳定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夜晚延长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白天延长的时期,第四个阶段是延长的生活规律。

第一个阶段

☆使宝宝稳定的时期(从出生到第8周)

在宝宝刚出生的10天到两周,对于初为人母者,每天的生活规律是:从喂完奶到下次喂奶的间隔是2.5~3个小时。这样的周期在一天中不断地重复。

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在这个阶段必须达成两个目标:对于喂母乳的妈妈,使母乳的制造能够稳定是主要的目标。对于宝宝,使饥饿的新陈代谢及睡眠、清醒周期稳定下来是这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另外一个目标是教你的宝宝如何吸奶。在第8周结束以前,宝宝应该可以睡过夜了(睡7~8小时)。

宝宝出生的前4周:以清晨喂奶开始,继续直到晚上喂奶,一般来说每次喂奶的时间大约相隔2.5~3个小时。在2.5~3个小时之间的任何时候都是可以接受的。在刚开始的几周,你尽量使时间维持在我们所建议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母乳的分泌及宝宝的新陈代谢稳定下来。在24小时之中,你平均喂宝宝8次(最少7次)。

第5~8周之间:以清晨的喂奶开始,继续直到晚上喂奶,两次喂奶的间隔在2.5~3个半小时,任何在2.5~3个半小时之间都是可接受的。这阶段两次喂奶的时间有点拉长了,一天喂奶7~8次。

当你的宝宝的日常规律建立了,首先考虑你日常的活动,如买菜、工作、运动、家事等。有些时候你的宝宝会改变他的作息来配合你的时间表;另一些时候,你则要配合宝宝的需要来计划日常的活动,这样做是比较实际的。

决定宝宝吃第一餐的时间。你和你的宝宝可以共同设定这样的时间,但是一经设定,每天须不间断地遵守这时间。

注意事项:如果你喂母乳,不要让你的宝宝在4个星期以前睡过夜。有些宝宝甚至可以在出生10天便睡过夜。但是,请勿让这种情形发生,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正在发展的母乳的分泌。使日常规律稳定下来是最优先的次序,接着宝宝自然会跟着睡过夜。

这里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提醒初为人父母者:留意你的宝宝是否在吃奶时睡着了。新生儿常在还没有吃完奶,便含着乳头或奶嘴睡着了。父母的工作是使宝宝维持清醒,直到喂完奶。你可以按摩宝宝的脚指头,为他换尿裤,和他说话,总之,努力使宝宝清醒,直到吃完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与“如何科学有计划安排宝宝作息”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如何科学有计划安排宝宝作息”还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两岁宝宝四季饮水的学问多
    中国好爸爸的8个标准
    亲子游戏的六大“激进”错误
    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
    冬天谨防宝宝患上“暖气病”
    国外最热门的情商教育方法
    谣言:头围大的孩子更聪明
    教育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方式
    想宝宝变聪明爸爸必做十件事
    冬季宝宝室内室外穿衣有讲究
    名人育儿:看崔永元怎样教育女儿的
    婴儿总抱着会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为什么不能冬天断奶?
    解析小宝宝看电视的利与弊
    幼儿时期的亲子沟通
    如何让孩子自我控制
    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
    育儿不该犯的七个致命错误
    名人育儿:名嘴崔永元教女六原则
    国外家长谈是否需给孩子设限
    父母可多用颜色刺激宝宝视觉
    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
    父母逗宝宝笑讲究科学做法
    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不可以强迫孩子过早学技能
    家长“吓唬”孩子会影响是非观
    早期阅读应如何进行?
    宝宝乳牙龋病容易殃及恒牙
    国外热门的“情商”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