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让孩子看成“斗鸡眼”-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小心别让孩子看成“斗鸡眼”

小心别让孩子看成“斗鸡眼”

2015-10-23

据说很多明星都是斗鸡眼明星,但是斗鸡眼明星仍然可以很红很上镜,都是因为化妆师们。不过,斗鸡眼终究是影响美观,还影响视力。

吊着玩具小熊宝宝“看”成斗鸡眼

李女士有一个2个月大的儿子。李女士听朋友说,在婴儿车上方挂点颜色鲜艳的玩具,可以促进宝宝的视力发育。第二天,李女士就买回了一只黄色的小熊,并将其悬挂在了婴儿车的横栏上。这下子,原本好哭的儿子也不闹了,盯着玩具熊不停地看。没多久,李女士喂奶时发现儿子的左眼有些内斜。

“糟了,怎么变成‘斗鸡眼’了呀!”李女士立即带孩子去就诊。原来,惹祸的就是床头那个固定不动的玩具小熊。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曾锦主任医师提醒,“斗鸡眼是民间说法”,专家称,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斜视,分为内斜(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外斜。斜视往往因为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引起,婴儿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2岁半开始验光

3岁以内的孩子由于鼻梁还没有发育好,鼻梁较塌陷,两个眼睛的间隔会显得宽,眼白会显得少,比较容易被误认为是斗鸡眼,这其实是假性斗鸡眼。不过,专家指出“不管是真性还是假性斗鸡眼只要对孩子进行验光就可以”。

“斗鸡眼的孩子要尽早治疗,最好2岁半开始带孩子验光,如果4~8岁还不去处理斗鸡眼的问题,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起来会相对较难。“验光之后要坚持佩戴眼镜。”据称,特制的眼镜要戴到12岁。成年后治疗斗鸡眼不能改变视力但却可以通过手术改善双眼的美观。

“斗鸡眼”若不及时治疗,神经肌肉的麻痹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内斜,患者不能使用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眼睛发育,甚至发生弱视。若不及时治疗,将来视力也难以恢复。“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预防:看电视常换位置

对于婴幼儿来说,不应该在固定的区域放置颜色鲜艳的物品,这样,孩子有了固定的注视点,就容易慢慢“看”成斗鸡眼。比如在摇篮的固定一点吊上玩具。专家建议,可以在整个房间大面积做鲜艳颜色,也不能只固定一点。此外,晚上妈妈们如果给孩子喂奶,也不适宜开灯,这样也会刺激宝宝的眼睛。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

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就会造成斜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小心别让孩子看成“斗鸡眼””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小心别让孩子看成“斗鸡眼””还看
宝妈必读:一岁宝宝成长速查表
宝宝睡前故事推荐:七夕节的由来
宝爸福利:超实用早教经验分享
宝宝七夕涨姿势:名家爱情故事推荐
七夕亲子活动:2017全新儿童灯谜大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注意!音响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
    警惕“饭桌教育”的影响
    母亲为让子读公办校办假章被抓
    家庭早教问题大调查
    早教比遗传更影响孩子智力
    细数“家有儿女”的育儿误区
    无名英雄——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
    小天才:让宝宝变强大的秘密法宝
    六大抱怨让妈妈的爱被打折
    早教到底该教什么?——小天才专家现场详解
    父母怎样避免溺爱孩子
    “我从哪里来”——各国性教育读本尺度大PK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爸爸育儿有妙招,6招hold住小宝宝
    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那些世界名门家族的教子智慧
    4岁 抓住时间的尾巴
    蒙氏解读触觉敏感期
    郭德纲微博发“教子经”引热议
    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智力
    不会早教?用早教机!
    研究显示:“7岁看老”有道理
    爸爸遭遇爱哭宝宝 应分情况“解围”
    家庭不正确教育“好心办坏事”
    这些无心的育儿错误你犯了吗?
    成都将剥离公办中小学附属幼儿园
    0-3岁是大脑发育关键期 家长能做些什么?
    家有特殊儿童 爸妈如何应对挑战?
    父母须注意:3岁宝宝教育是个槛!
    培养艺术宝宝应避免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