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

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

2015-09-28

在一次采访中时,张曼玉说:"父母的婚姻不好,我从出世那天起他们就吵架,直到离婚,我没有见过他们快乐过一刻。这也影响了我看待婚姻的态度。

她还说:"我觉得童年痛苦的人,一生都会有阴影。她以后可以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获得很多人帮助,或者运气很好,但是阴影是会伴随一生的。童年的影响是很深的,我想我自己那么怕人,也有因为童年的影响

童年的她:父母经常吵架,没有安全感

在一次采访中时,张曼玉说:"父母的婚姻不好,我从出世那天起他们就吵架,直到离婚,我没有见过他们快乐过一刻。这也影响了我看待婚姻的态度。"

她还说:"我觉得童年痛苦的人,一生都会有阴影。她以后可以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获得很多人帮助,或者运气很好,但是阴影是会伴随一生的。童年的影响是很深的,我想我自己那么怕人,也有因为童年的影响。"

恋爱中的她:习惯追求一种不安全感

在爱情里,Maggie似乎总在追求一种不安全感,这很像她在电影《阿飞正传》的场面:爱上浪子阿飞的苏丽珍(张曼玉饰)徘徊在阿飞的楼前,阿飞此时正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后来她遇到了刘德华饰演的巡警,巡警想要给她稳定的爱情,她却又选择了消失。

现实中的张曼玉类似于这个苏丽珍——把自己的情感镶嵌在浪子型的男人身上,因为她心里有一个早年的男人形象,就是那个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不再出现在她生活里的父亲。她因一直不能接受父母的分开,从此和父亲很少来往。她的很多次恋爱都像是在找父亲,她的情路就处在这样一个漂泊的路途上。

观察她曾经的情人的眼睛,尤其是阿亚瑟斯和现在的Ole,你都能看到那眼睛里的某些深远、暗淡而不安全的阴影。张曼玉在这双眼睛里发现了远离的父亲的样子。她一直不能明白他为什么黯然离开,他的内心又受着怎样的煎熬,她一直试图在用自己无结果的爱情的方式去怀念父亲。

现在的她: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呼吁父母多陪伴孩子

或许正因为她的自身经历才让她深刻得明白,儿时的童年生活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她才如此地关注儿童的生存状况。

2010年4月,国际著名影星张曼玉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任命,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2011年6月,张曼玉就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的身份,前往四川省凉山探望贫困儿童及其家人,她在接受访问时说,越偏远的地方,她越是要走进去,关注更多贫困儿童。2012年6月,张曼玉呼吁:“父母多回家陪陪孩子,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心理专家:陈鲁(纽约市立大学李曼分校心理系副教授)

一、什么是儿童的安全感?

孩子天生对家人和生活环境怀有亲近感和安全感

孩子拥有警觉的大脑

大自然给了孩子一个警觉的大脑,来增加他们的生存几率。孩子来到世间,一大要务是给首次见到、接触的人、物、事件一一贴上情绪的标签。当一个地方、一个人被贴上了正面情绪(Positive Emotions)的标签,孩子身处这个地方或接近这个人会觉得安全、温暖、有爱。当一个地方、人被贴上了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s)的标签,孩子身处这个地方或接近这个人会心生不安全、冷漠、害怕的感觉。人脑中部有一个“杏仁体区”,专门做这件事—把情绪和人物地点挂钩。

1993-1995年 与商人宋学祺相恋,其后传出宋投资失败,而张曼玉的一千万元投资亦泡汤,二人的恋情也因此告终。

孩子有辨认是否安全的方法

大自然也给了孩子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去尽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一个月大的婴儿看一张人脸时,目光会散乱地扫描,看看眼睛、下巴、头发,再集中在下巴和头顶。两个月大的婴儿看一张人脸时,目光会集中扫描眼睛和嘴巴。短短一个月,他们已经发现了眼睛和嘴巴是大人传递情感和信息的要地。他们利用“看准地方”来搜集信息、琢磨大人。

当你眼中、言语中透出的是关切、热情和爱,孩子就加强了给你贴正面情绪标签的决定。当从眼神和言语中难以捕捉到这些情绪,孩子就无法作出这个决定。

关爱的眼神、悦耳的言语、温柔的触摸、及时的安慰让孩子形成了对主要照顾者的良好印象。当孩子七八个月开始能认准主要照顾者,并对他们产生依恋情绪时,那个正面情绪的标签就贴上了。因为家庭情况不同,孩子的主要照顾人因家庭而异。母亲、父亲、祖父母、某位亲戚,或保姆都可能担任这个角色。只要主要照顾者有爱心尽责任,孩子都会产生依恋感。孩子依恋的照顾者也可能有几个人。(以下我用“家长”来指主要照顾人。)

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孩子对家长的依恋达到高潮。曾听一个两岁多男孩的妈妈说“我儿子就像被用胶水粘到我身上一样!”这是绑定(attachment)的开始。

1997年 邂逅法籍导演奥利佛·阿萨亚斯。1999年2月,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的开镜礼上宣布两人已于巴黎注册结婚。2002年5月,两人离婚。

二、依恋关系让孩子有安全感

依恋关系给了孩子一个老师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岁左右的婴儿放在一个高台上,几米之外有另外一个高台,两个台子中间搭着一块玻璃。透过玻璃,孩子看到深深的地面,有些害怕,但也知道从玻璃平面上爬过去大约会没事。也就是说,孩子在面对一个模棱两可的新情况需要作出行动的决定。家长被实验人员分成几组,每组面对高台,做出不同的表情:恐惧、愤怒、忧伤、兴趣、喜悦。当家长面对状况露出恐惧表情时,没有一个孩子爬过去。当家长露出喜悦或感兴趣的表情时,大多数孩子都爬了过去。

孩子生活中时时会碰到新情况。当他们身边有个可以信赖、依靠的人,他们自然会去寻求指点。也许对一个十一个月的小孩,是该不该爬过一个坡;对一个两岁的小孩是该不该和一个陌生人打招呼;对一个四岁的小孩来说是如何加入到一组小孩中去玩耍;对一个六岁的小孩来说是如何面对另外一个大人或小孩的愤怒或伤感;对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是怎么处理自己对某位异性的喜爱。

这样的行为也说明,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天性促使他们向往自由和自主,但他们要“聪明的自主”,也就是在更有经验的、自己信任的人指导下的自主,而不是盲目的自主。

当这个可信赖的人是理性的、智慧的、公正的、仁慈的,孩子就学到了这些品质。当这个可信赖的人是思考型的、公开自己的决策过程,孩子就增长了自己判断新事物的机会和能力。如果身边没有可以信赖、依靠的人,这些孩子就没有机会能学到。

依恋关系也给了孩子安全感

你有没有见过,动物被惊动时,马上四处逃散,躲避到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人也有这种本能。一受惊吓,孩子就要靠近一个他们信任的人。抓住那个人的大腿或衣襟,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很多,感觉受到保护,这就是安全感的重要一部分。人之初,安全感让他们形成对环境的初步正面印象,像小树,定了根,才能开始把根扎得又深又远,从四面八方汲取营养。

依恋关系给孩子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依恋关系给孩子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温暖。多年前,心理学家哈里 哈洛(Harry Harlow)做过实验,把刚出生的猴子和母亲分离,给它们两种人造母亲。一种身子是个光光的铁丝网,头下部插着个奶瓶子。一种铁丝网的身上包着一层软软的布,但身上没有奶瓶。小猴子们会在喝奶的时候短暂地在第一个“妈妈”身上停留,但其余大部分时间趴在软软的“妈妈”身上和“她”亲近。

温暖+保护,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吸引孩子的力量啊!

一旦认定了依恋对象,孩子们就自然地要使劲儿把着他们。心理学家艾丽西亚 利伯曼(Alicia F. Lieberman)说,“一个人不可能在拥有一份亲密、深厚情感的同时又不为这份感情的稳定和长久而焦虑。”她明确提出,这句话对成人适用,对幼儿同样适用。

对于已经对主要照顾者形成依恋的孩子来说,分离很痛苦。家长说下班后马上就回家,孩子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但逐渐地,他发现家长确实每天有规律地离开又重现。日益成长的自己又每天都发现家长之外好玩的事物。他对家长的感情虽然继续深化,但不表现在“黏”上了。他和家长之间变得像被一条橡皮筋拴住,在身体距离上可松可紧。

有安全感的孩子,当家长不在身边时,有好奇心,会观察周围事物。如果是个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会自在玩耍,和别人互动。如果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也会通过密切观察,有限参与来吸收外界信息。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在心中,他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家长。哪怕眼前的人不尽如人意,事情的发展不好预测,但孩子知道,只要家长回来了,他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安慰和关注,这就是我们说的儿童的安全感。孩子从爱自己的人那里去获得这种隐形力量的现象叫做“refueling”—“加油”。心理学上把让孩子有“加油感”的亲子关系叫做“安全绑定”。

47岁张曼玉与小她7岁的德籍建筑师男友OleScheeren拍拖近4年,一度传出婚讯,可惜六月有传Ole在北京搭上新欢,而张曼玉也已搬离北京爱巢。

三、有安全感的孩子有自尊心

有安全感的孩子拥有一种钻石级的心理素质,那就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对“我”这个人的评价。当孩子觉得“我”是被关心爱护的,“我”的想法是被尊重的,孩子就感觉到了“我”的价值,就产生了尊重“我”—自尊之心。当孩子觉得“我”不被别人关注,“我”做的事情常常是“不好”的,“我”甚至会常引起别人的反感和焦虑,孩子就觉得这个“我”是没什么价值的,就不会尊重“我”,就等同于自尊心不足。

自尊心强的孩子更有爱心,因为他像是在辐射自己感受到的爱。心中对自己有底,他也更不易被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所左右。

我的先生大卫是个灰白头发的大龄父亲。和莉莉一起在街上走,别人会夸他的“孙女”可爱。一次莉莉的一个朋友第一次见到他,天真地伸伸舌头表示惊讶。莉莉毫不在意,对朋友和父亲安然亲切的态度一点不变。有一位母亲胸部以下高位截肢,靠胸干支在一块带轮子的板上双手划地行动。她常常送儿子上学,七岁的儿子只抱怨过一次妈妈丢人,那是因

为有天送他到学校后,妈妈临走时亲了他一下。

六岁以上的孩子对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敏感,表现之一是觉得自己的父母这丢人那丢人。莉莉和这个小男孩之所以面对自己父母的明显“异样”心中镇定,是因为那个无比投入的慈父慈母的形象已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

相反,一个小姑娘嫌妈妈丑,竟逼着妈妈一次次去整容,最后不讲原则又不幸的妈妈变成了植物人。这个孩子小时候是由亲戚带大的,和妈妈不亲。想必“子不嫌母丑”的“母”是行动上的“母”,不是血缘上的“母”。

莉莉学校里的孩子大都来自富裕家庭。我家住在拥挤的一居室,她的朋友们住在四居五居或更大的房子里,外加乡间别墅。她从来没说过一句攀比的话,在自己的家里是真心地感觉舒服自在。我和大卫在有限的物质和体力条件下身体力行地育儿,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

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学到了生活里亲情最重要,别的次之。这就是我们说的价值观。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在物欲里痛苦挣扎和迷茫的成年人,怎能不为那些能早早体会到生活真谛的小人儿欣慰?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优秀、更快乐

不要以为这些孩子从小不食人间烟火,长大就没有世俗需要的竞争力。恰恰相反。成长中的孩子不可避免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基于安全感的自尊心让孩子心里镇定,不为琐事牵扯精力,反而更容易优秀。

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能接受长辈的进言。

上小学的莉莉开始接触各种生活方式。有的小孩戴耳环,涂指甲油,女孩之间会提男孩子的事。我自己有时戴耳环,但和莉莉说小孩不要戴。我自己不涂指甲油,告诉她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也让指甲不健康。我也明确表示不主张早恋。这些方面她都很轻松地配合。当别的小孩问她要不要涂指甲油,她会大方拒绝,说妈妈不让。当几个女孩子窃笑着问她对某个男孩子的看法,她说:“我不想这事儿,我妈妈说十八岁以后再说。”能有胆量和同学这么说是因为她心中有个加油站。

有安全感的孩子愿意接受挑战

有安全感的孩子愿意接受挑战,把挑战变成学习的机会。同样一个问题摆在两个孩子面前,那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会主动去想办法解决,日积月累,有安全感的孩子觉得生活中充满了机会,并在一次次地接受挑战后成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加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因为没有可去的“心灵加油站”,碰到新事物会畏惧,不敢尝试,怕万一事情发生了自己会乱了阵脚。所以,生活好像从四五岁就处处充满了挑战。因为四五岁的挑战没克服,六七岁的挑战好像就加倍了,年龄再大些,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让人畏惧的地方。

有安全感的孩子乐于和别人相处

有安全感的孩子乐于和别人相处,善于和别人相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里有社交问题的孩子往往不会倾听别人,分辨不出别人准确的意图,控制不了自己的某些冲动行为。而善于和别的小孩交往的孩子,往往是和家人关系亲密、对家人有安全感的孩子。因为有机会从和家里人长期密切的接触中学到和别人交往的技巧,孩子自然会把这些技巧用于和外人的交往中。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也许根本没兴趣和别人深度交往。因为以前生活中有过突然这个人不见了,那个人又说话不算数,他觉得世界是不可预测的,周围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记得达尔文的进化论里提到人类天生有很多“利己倾向”吗?其中之一便是对爱的渴望。对爱的渴望能驱使婴儿通过啼哭、笑、缠人等行为得到照顾者的关注。当一个孩子能持续地得到照顾者的关注和爱,孩子心中就滋生了安全感。人类进化过程中没有感情表达和需要这一点已经从基因里筛掉了。孩子的心灵不是有待开发的荒芜土地,只要我们大人顺应他们的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持续有爱的环境就够了。

节选自《0-6岁A+育儿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与“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还看
秋天出游,让孩子边玩边学!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女儿太"臭美"我要怎么办?
    7个游戏让孩子爱上大自然
    家长三做法扼杀BB交往能力
    这些话考验你是否真爱孩子
    妈妈幸福了 孩子才幸福
    培养会说话的孩子不难
    教孩子,尊重7大底线!
    透视幼儿教育“富贵化”
    妈妈必知的男孩成长秘籍
    学前教育别着急让BB上学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父亲抑郁会传染给小孩
    宝宝为什么会怕打针?
    教育的价值是激活学生梦想
    状元妈妈谈育子的经验
    爱美妈给1岁女儿做双眼皮
    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
    孩子盲目"听话"成"庸才"
    与"犟孩子"相处3妙招
    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方法
    爸爸影响女儿择偶标准
    长时间加班容易让孩子变胖
    妈妈8行为夺走BB幸福
    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
    "穷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如何让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
    家中电器的33条安全法则
    国外家长如何对待宝宝任性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恋人
    如何表扬我们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