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

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

2015-09-23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次讨论会,十几位年轻妈妈和我相聚在一起探讨有关养育孩子的话题,事先并没有计划我们要具体讨论什么,但是,当聊天开始不久,妈妈们就很快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交流,谈到有些父亲是多么不情愿参与孩子的训导工作。

(“训导”这个词带来的麻烦是有些人认为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惩罚,其实它在词源里的含义只是教导,我认为其中包括指导、管理、训练、纠正,以及有些情况下对孩子的惩罚,我自己并不赞成惩罚,详见第六章。)

我过去一直知道确实有一些父亲不愿意参与到孩子的训导工作中,但是让我很吃惊的是,讨论会中大部分母亲加入了声讨之中,她们对此感到愤愤不平。

例如,女人们抱怨说,她们的丈夫下班回家之后,仍然把对孩子的训导管教任务全扔给妻子,而他们则只顾看报纸,或是在家里游手好闲,甚至只管和孩子们玩。到了孩子们的睡觉时间,母亲不得不请求或恳求丈夫动用他的权威让孩子乖乖服从。一个小时后,当孩子们知道应该保持安静时,还能从他们的房间里听到兴奋的或是争吵的声音。有位母亲对丈夫说:“每天晚上他们都是这样违反规矩!我希望你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而父亲只是温和地喊了一声:“请安静啦,该睡觉啦!”

父亲们对此做何解释呢?有的父亲说,离开孩子们一天了,他们希望让孩子快乐,而不是批评和惩罚他们,另一些父亲解释说,他们认为妻子对孩子太挑剔或太急躁了,至少她在晚上的表现是这样,还要坚持让丈夫

也用气愤的态度对待孩子。确实有少数母亲整天不停地抱怨孩子,然后再向她们的丈夫诉说,希望丈夫用批评和惩罚孩子来给予她支持。这些父亲抗议说,他们不希望每天晚上都被派去扮演惩罚者的角色。

当然,让父亲一回家就变成令人讨厌的角色那是不公平的,总的来说,我认为父母谁白天和孩子在一起,谁就应该负责当时必需的纠正、批评或惩罚等训导管教工作,只有严重的不当行为才需要事后告知另一方。

有时女性对孩子和丈夫烦躁易怒是因为被压抑的不满,她认为,与外出工作的挑战性相比,孩子和家庭琐事十分乏味,往往还得不到尊重。这个重要的潜在问题必须开诚布公地得到解决之后,有关谁来负责孩子纪律约束问题的争论才能得到解决。

当然在许多家庭里白天大部分时间由母亲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她的威慑力已经消耗渐尽,非常希望丈夫能帮她一把;父亲的权威通常是新鲜有力的,他只要平静地说一句话可能就等同于妈妈耗费许多口舌才能达到的效果。我认为,如果两人互换一下,父亲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更多,那么到了晚上母亲可能就会是更有效的纪律执行者。

尽管有些母亲希望丈夫对孩子施以不必要的严厉管教是不公平的,但我认为更正确的说法是,她们的丈夫在回避分担教导孩子的责任。

国外的访问者经常发现,美国似乎有相当多的母亲在家庭中掌握主要的管理职责,这与欧洲国家普遍的家庭模式形成对比,那里的父亲被当作家庭的高级管理者。我认为这种情况有几方面的原因。

那些倾向于在家庭中逃避分担管教责任的父亲,他的表现有时既像一位丈夫和父亲,又像家里的一个孩子,他可能希望妻子给他买衣服,可能会把他的薪水都交给妻子,让她全权管理家庭开销,他还可能把妻子称为“老板”。

我认识少数家庭中的一些父亲,很明显是故意和孩子联合起来搞恶作剧,破坏母亲制定的纪律,或者至少不停地给母亲添乱,这种家庭模式迫使母亲在家里越来越强势,以抵御与她作对的父子联盟,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激起对方的反抗。

不愿意参与孩子训导管教工作的年轻父亲,可以解释为他不希望孩子,特别是儿子怨恨他,就像他童年时代怨恨他的父亲那样,他希望孩子更多地把他当成一个伙伴。这个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实中往往行不通。它代表着一种对父母批判态度的后遗症,这种批判态度在青少年之中或多或少地普遍存在,但是成年后通常就不再存在了。

当年轻人正在努力摆脱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而争取最终自由时,他们会发现父母观念老土、约束太多又过于严厉,他们可能发誓自己永远也不要成为那样的父母(我记得自己就说过上百次这样的话)。但是,当他们有了一份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大部分人就会回过头来在情感上认同他们的父母,他们会说:“现在我理解我的父母为什么那么做了,我认为他们做的非常好。”他们在养育孩子方面会更多采用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但是,有少数父母对童年时隐藏的负面情感记忆更加深刻,而且他们确实希望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抚养自己的孩子,我认为父亲们更害怕激起儿子的怨恨,像他们童年怨恨自己的父亲那样。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在父亲和儿子之间比父亲和女儿之间或母亲和儿子之间,存在更多的竞争和潜意识中的敌意,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也会很严重。

有的父亲特别在意不要让孩子害怕自己,我要指出的是,在指导儿童临床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一般来说,男孩更害怕那种尽量不批评自己的父亲,或是特别压抑自己怒气的父亲,这些男孩主要是通过成人的行为来了解他们的想法,看他们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否反对或者是否感到生气。所以,当男孩看到他父亲克制自己时,他会认为父亲真的生气了,并对父亲隐藏起来的怒气感到害怕,他会比一般的男孩更害怕,因为如果他极少看到父亲发怒,那么天真的孩子就会把父亲的愤怒想象得比真实情况更加严重。

儿童辅导的临床经验显示,这样的男孩也会认为,他父亲克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害怕他的愤怒具有破坏性力量,这听上去可能太牵强了,如果我换个说法你可能更容易理解:一般男孩经常受到父亲的指责,并偶尔看到父亲发怒,这些体验令人不快,但是很快就会过去,男孩每次都带着几分胜利的感觉,发现自己从“暴风雨”中活下来了。每一次这样的事件都增强了男孩的自信,就像他敢于在黑暗中爬上楼梯,或是故意选择一条直通学校的小路,需要他从一只狂吠的狗身边走过,每次这样的时刻都会让他收获更多的自信。

我并不是建议父亲突然变成易怒的人以使儿子变得坚强,但是我确信,每当父亲对儿子不满或是被激怒时,最好不要掩盖自己的情绪,而是要迅速而公开地处理这个问题。

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必气势汹汹或是贬低孩子,其实如果父母在每一个小危机初起的时候就及时处理,他们的不满就不会积累到愤怒的程度。管理孩子的主要方法包括正向的指导、实事求是的批评及快速解决问题,不遗留负面情绪。做领导的人,无论是将军、大企业的首脑还是父母,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他们的指令表达清楚,不强加于人,这样就基本上可以与那些处于他们管理之下的人保持友好和尊重的关系。

还有一个因素导致父亲不愿意分担孩子的训导管教工作。这样的父亲可能是由一位控制欲过强的母亲抚养长大,他不敢公然反抗,而是以捉弄和捣乱的方式巧妙地对抗母亲。在这样的母子关系中长大的男性,无意中可能会寻找一个同样控制欲很强的女人为妻,即使在他最初选择配偶时并没有重视这一人品特质,在结婚之后他还是可能无意识地通过不承担做丈夫和父亲的全部责任,以及跟孩子联合起来每天和妻子作对,来试图激怒妻子,使她成为一个爱唠叨的人。无意当中他使妻子不得不成为了一个喜欢责骂的母亲,就像他真正的母亲所做的那样。弗洛依德把这种情况称为“强迫性重复”。

如果一位不愿意参与孩子训导工作的父亲要想改变自己,承担起他所应分担的责任,他就必须足够成熟起来,认识到他已经做到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到什么。

他的妻子必须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有可能承担起自己的角色。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位母亲严重抱怨她丈夫对孩子疏于管教,但是当他试图为孩子做决定并纠正他们的行为时,她却总是否定他或是反对他对孩子的指导。

我个人认为,父亲回到家里不需要妻子的督促,就应该主动承担起晚间管理孩子的主要工作,包括催孩子洗澡和睡觉这样特别艰难的工作。

所有这些并不是说父亲必须对孩子铁面无情,或者不能与孩子做朋友,对孩子来说有一位朋友般的父亲是一大优势,但是如果既想对孩子产生良好影响,也想和妻子保持良好关系,那么首先他必须先做一个好父亲,也就是说要做孩子的引导者和好榜样。男孩主要是从父亲那里获得激励,学习怎样做人和怎样成为一个男人,他用心观察父亲如何对待他的孩子,如何领导他们,尊重他们,也要求孩子们的尊重,给他们分配责任,有能力说“不”,并明确表达他的反对意见。男孩也会观察他的父亲怎样对待妻子和其他女性;怎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地与其他男人相处;怎样用智慧、美德和勇气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化解危机。

如果一位父亲表现出自己只是一个好脾气的长不大的孩子,就会让儿子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效仿榜样,也会影响女儿心目中良好的男性形象,这是她未来与男性建立关系,特别是与她未来丈夫建立关系的基础。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朋友,但是他们可能只有一位父亲,父亲能成为孩子的伙伴当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他要首先成为一个父亲。

父亲对孩子的指导和管教责任不能等到儿女长到一定年龄后才开始,父亲也不能在危机临近时突然出现,问题解决后又突然消失。建立和维护父子关系就像织布,训导管教只是这块布上的一条线,这块布会一直织下去,至少持续到孩子最终离开家独立生活。父子建立牢固的亲情关系应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父亲和母亲应该一起成为育儿专家。父亲对孩子的教导工作是从早期参与照料宝宝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比如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穿衣服、抚慰、答疑、读书和讲故事等等。

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时,在家庭中通常很自然地显现出妈妈给予女儿更多教导,而父亲给予儿子的教导更多。在这个年龄,男孩特别强烈地感觉到母亲和自己如此不同,因为她的性别属于几乎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物种,他很难想象母亲会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他希望并且认定父亲作为他的主要指导者和管理者,尽管他还是会听母亲的话并尊重母亲。

随着女孩进入青春期,她同样会觉得父亲不太可能理解她的感受和问题,所以父亲应该巧妙地把大部分教导工作交给她的母亲。但是,父亲做女儿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父亲要对女儿的想法和活动表现出兴趣,与她分享自己的感受,带她去旅行和请她吃大餐,随时准备在她茫然失措或是受到伤害的时候,向她解释男人的个性特点为什么这么奇怪。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与“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响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呢?
    让宝宝养成良好睡觉习惯
    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多怎么办?
    父母6种行为 阻碍孩子的成长
    婴儿吃手行为需要强制?
    宝宝打呼噜怎么回事?
    良好习惯,从小养成
    宝宝学爬行,爸妈做什么?
    儿时玩不够,后果会咋样?
    孩子的好性格从小咋培养
    父母应对宝宝哭闹之道
    如何培养宝宝的入眠好习惯
    宝宝乱扔东西
    宝宝的表情会“说话”
    怎样帮孩子戒掉电视瘾
    妈妈学习五种亲子小游戏
    教你认识婴儿的肢体语言
    让宝宝吃饭告别边吃边玩
    分清宝宝的气质与性格
    让宝宝不吃手的妙招
    宝宝爱发脾气怎么办?
    专家教父母制住孩子的坏脾气
    宝宝爱坐摇摇车 家长用不着太担心
    宝宝抠鼻子 妈妈要喊Stop
    必学安抚哭闹宝宝的5大妙招
    幼儿锻炼平衡力的居家运动
    冬季宝宝皮肤如何护?
    让孩子不在吃手的小妙招
    必须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有哪些
    婴儿学步早易患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