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

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

2015-09-22

这一代的孩子们,除了受到成人或社会太周全的照顾与保护之外,拜科技发展及现代都会居住时空限制的影响,孩子们的生活更趋便利,演变成越来越不需要自己动手的趋势;不但外食的习惯盛行,连休闲也多数是在看电视、打电动,或在电脑上网等视听声光刺激的项目。想改变这些情况的家长,只要用对方式并加以引导,定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的个性。

西方文化中,多数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观念,旨在培养成为独立的个体,目标订在18岁高中毕业时,要具备成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成长过程采取的教养策略,注重的是教孩子钓鱼的方法,而不赞成直接给孩子鱼、不宠溺放任孩子依赖家庭经济的供给,所以,我们会看到西方社会训练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剪草、洗车、当小褓姆来赚取零用钱,以便为18岁以后的独立生活能力预做准备。

反观我们的家长,常常因为疼惜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常有过度保护的情形,凡事为孩子设想周到,生活上的琐事多由照顾者代劳,养成孩子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从表面的现象看起来,我们的孩子是比西方的孩子好命啦!但是,不免担心孩子未来迈向独立生活之路,是否会产生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虽然家长们也知道,太多声光刺激对孩子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对眼睛视力也多有危害、太沉迷虚拟世界会影响社会人际的互动、久坐不动等,但是家长往往因处于忙碌及生活压力中,声光媒体正好发挥简单方便的休闲功能,而未予察觉更正,一旦孩子接触太多电视、电脑,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时,亲子关系才紧绷起来,抑或亲子互动因为媒体的吸引力而呈现疏离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是现代人育儿过程无奈的困扰。

自己动手做全脑智力UP!

建议家长要克服惯性,以具体行动带着孩子远离电视、电脑,利用每日宝贵的亲子相处时间与空间一起来动动手,一、二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安排涂鸦、玩沙、玩水、玩黏土的活动;三岁可以开始提供安全小剪刀让孩子练习剪纸做劳作,慢慢的还可以加入其他的工具进行更多的创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配合不同的年龄阶段,让孩子自己完成生活上自理上的工作。家长们别小看这个自己动手做的起步,只要持之以恒每日执行,就能逐步培养孩子日后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唷!

以人类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序来看,孩子们如能越早、越多动手从做中学习,就越能帮助其认知、智力、动作、品德、人际、健康等均衡发展。多安排一些不同性质的四肢、身体、大小肌肉的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身手敏捷,且能刺激大脑对应部份的连结反应,进而提升全脑智力的启发。

研究发现,当孩子越小熟练拿筷子吃饭或使用剪刀、工具的技能,未来越有机会挑战完成更多精密手眼协调工作的操作,这些精密的工作包括有:书画、工艺、乐器、科学实验甚至医生的手术等。

妈咪help,我不会!

家长们,您已经了解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事情,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女子处多多了,是否更有动力来推动居家生活自己动手的习惯?很多家长反映,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的经验并不顺利,当孩子说:我不会!或不愿意主动时,家长除了苦恼孩子太依赖了,生气或干脆帮他做了算了,遇到这种情形还能怎么办呢?

其实家长们只要认真的想一想,就不难理解,孩子要完成一件工作或作品并不简单,在动手做的时候,不但要有很灵活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要一边做一边动脑,才能使工作顺畅进行。所以一个我们看似简单的工作,可能会让孩子略带挫折感的说:我不会做!。父母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矛盾,既忧心又无奈的帮孩子代劳,却不知道要如伺改善这样的状况。

1、教出主动的孩子

从孩子最有兴趣、最容易完成的事务开始。

有些孩子会对父母做家事很有兴趣,但是父母嫌麻烦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其实,父母亲应该把握孩子的动机给予机会参与,无论摺衣、收拾、扫地、清洗、捡菜、购物等工作,都可以适度的让孩子参与喔!

2、享受过程乐趣,不直接要求成果,

父母既然愿意让孩子参与,就要更进一步耐心的与孩子一边做、一边分享过程的乐趣,例如:摺衣时的分类或配对也可以变成智力游戏、收拾也可以像竞赛、拖地扫地加上音乐可能变成肢体律动、清洗加上玩泡泡会更有趣、捡菜顺便玩扮家家酒、购物时加上数的游戏等,都可以让孩子的参与过程,变成有趣的亲子互动喔!

3、协助孩子分解工作步骤,或先选择可以完成的步骤进行。

在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做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学习瓶颈或挫折,把工作分解成五至十个步骤,慢慢一次完成一个步骤,给予信心。别忘了,当孩子们发出:我不会!的讯号时,正是运用分解技巧,来协助孩子克服困难的最佳契机。

4、允许孩子有停滞或依赖的空间。

孩子的工作能力自然是无法达到成人的高标准,父母在孩子做得不好或不想做的时候,要有包容心,不要苛求,态度要转缓。例如:情绪不佳时,可以请他先暂停工作;做不好或做不完的时候,可以贴心地跟孩子一起收尾,但是,代劳后一定要记得讨论不想做的原因,并调整下次再尝试的心情!

5、认同孩子创新的方法。

有些工作的步骤或方式并无一定的规则,父母有自己的习惯,但是孩子不见得要跟父母的方式一样,例如:水饺、馄饨的包法:餐具摆法;衣服的搭配等,认同孩子的点子,会增添生活更多的乐趣喔!

6、亲子经常讨论、执行、奖励自己动手做,

民主要落实在生活中,经常讨论家中有那些活动需要分工,引导孩子主动认养工作,例如:要出游前,可以先讨论要带什么东西,然后让孩子负责一部份的工作;上菜市场采购前,先讨论采购的清单及路线等。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依赖性,父母亲就要更有智慧和耐心,从上述的策略中找到跟孩子互动的启动之钥。培养一个喜欢自己动手做的孩子,是追求幸福快乐人生的起步喔!

小故事大启示

我们来看一个让父母、师长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有所警惕省思的小故事:

有一个人无意中捡到一个蝴蝶蛹。几天后,他观察蛹出现了一个小孔,过了几个小时,蛹里面的蝴蝶持续奋力用它的身体,想从小孔挣扎出来。

他持续观察了很久,因不忍看着小蝴蝶似乎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没有明显进度的情境,决定要帮这只小蝴蝶一把,用剪刀将蛹的出口再多剪开些,心想这样小蝴蝶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应该很快就可以出来了吧!

于是,蝴蝶轻松的从蛹出来,身体明显肿大,翅膀却又细又弱。这个人认为蝴蝶体态上虽然有些奇怪,但翅膀应该会自己慢慢长大吧!

然而这只蝴蝶的余生,翅膀并未如预期长大,蝴蝶只能拖着肿大的身体和细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行,对这只蝴蝶而言,飞行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蝴蝶从蛹孔里挣脱出来,是为了成就那双能展翅飞翔的翅膀,唯有透过挣扎用力的过程,才能让蝴蝶身体里的体液压进它的翅膀,成为有能力飞翔的羽翼。

孩子从出生开始也有他的成长功课要完成,未来才能成为快乐、自信、健康且独立的个人。生命里有许多锻练是必须要经历的,就像小蝴蝶从蛹中挣扎出来,是为了预备它将来飞行的需要。这个多事的人为蝴蝶帮的倒忙,是否能让我们体悟省思,不当的协助反而破坏了蝴蝶的成长程序。

家长做太多孩子学太少

为人父母者在育儿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不知不觉的成为无知多事的剪蛹人,想一想,您是否也会因为舍不得孩子受苦,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直接帮他排除困难,自以为是在帮助保护孩子,或是以为辛苦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过多享福、少受苦的生活,被父母要很伟大的情怀迷惑着,不自觉的帮孩子做太多,造成孩子日后变成一个双手无力(力气与能力)的人呢!

让孩子从小就自己动手管理日常生活的工作,举凡吃饭、穿衣、穿鞋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动作,皆为孩子学习独立的开始,家长要站在陪伴学习的角色,不剥夺或主宰他的学习机会,只要多点耐心、给孩子机会,就能培养孩子应有的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上,遇上困难时,蝴蝶接受帮助反而飞不起来的故事,可以鼓励自己和孩子,蝴蝶经历辛苦挣扎的学习过程才能够飞行,孩子也要靠着自己的力量,才能通过层层叠叠的成长关卡,父母亲千万不要当那个剪蛹的人,让被照顾、被保护的人反而不能成长喔!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新发现:3岁孩子都会“以貌取人”
    且行且谨慎:海外生子可享受的福利
    探索·解读:让孩子用新鲜的眼光看世界
    遇上恐怖分子,爸妈容易疏忽的问题
    早教机的315维权
    很赞!美国爸爸的十条家训
    隔代教育:外婆抚养出来的美国总统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一次逃生教育可能让你的孩子免于灾难
    言而有信:3.15热议儿童诚信教育
    德国:宝宝学外语,最好2岁开始
    德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养·学习:请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我从哪里来”——各国性教育读本尺度大PK
    德国父母也有“成绩单”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大特色
    一位北美校长的育儿方略
    父母十种态度 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孩子:你的人生有三件事千万不能俭省
    过年了,该怎样给孩子送礼物?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何会因子女教育辞职
    正强化教育让孩子更受欢迎
    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
    中国父母的反思:孩子,我不欠你!
    超级妈妈新标准:十八得了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峰3000米
    教养·学习:十招让子女开心快乐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
    早教,从“模仿”开始
    爸爸育儿有妙招,6招hold住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