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

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

2015-09-18

过完年,宝宝又长大一岁啦。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有件事让妈妈们烦恼——4岁的牛牛离不开一块小毯子,即便前段时间过年走亲访友,也得带上,边看电视边摸着。2岁多的小吉过年期间让妈妈抓狂,“一天到晚抓我头发,睡觉也得摸着才行。”

为什么宝宝会迷恋这些物品?这样的习惯怎么戒?钱报童玩会微信粉丝们展开了一场讨论。

宝宝恋什么

毯子、毛巾、大拇指、衣服、妈妈头发……

小鹿Winni说,自家宝宝恋左手大拇指。泡泡糖的二宝喜欢一条小毯子;快2周岁的一一特别喜欢她的浴巾,睡觉也要,不然就闹。小易半夜里也惦记着他的那块毛巾,塞给他,很快就又入睡了。已经上中班的子灵依然爱着她的那块小毯子,甚至还自己给毯子取小名,即便已经破旧不堪,也不肯更换……妈妈们很无奈。

钱报童玩会粉丝草莓妈妈告诉记者,草莓在美国出生,从一出生那里的阿姨看宝宝一哭闹就给塞个安抚奶嘴,睡觉也都会塞个奶嘴,说这样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给他们予以安全感。草莓回国后奶嘴遭到了老一辈的反对,草莓似乎也懂得入乡随俗,回来过了几个月就不要用奶嘴了。“开始我还挺高兴,但是现在我的草莓不用奶嘴,却喜欢拉着被子角或者枕头角,吮着大拇指睡觉。”草莓妈高兴不起来了。

什么样的物品最容易让宝宝迷恋呢?总结发现,大部分是柔软的,可以让孩子自由掌握的物品,比如他们玩的毛绒玩具、经常盖的小毛毯等。从事早教行业的钱报童玩会粉丝土豆妈告诉记者,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物品对宝宝来说就非常重要。

从年龄上来看,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4岁之间,一位妈妈告诉记者,自家宝贝的恋物行为在2岁左右表现最为强烈。

涂辣椒?强制戒断不可取

正常的“恋物”不是病态

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提出“敏感期”理论。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在某个时间段内,儿童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释放出内在的新的生命力,进入下一个敏感期。简单地说,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

草莓妈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书上看到,宝宝有口腔敏感期,所以觉得只要给宝宝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就好了。但家里的老人说给她手指涂辣椒,用缝衣针吓唬她。这样的办法在早教专家眼中Mary中是绝对不可取的。事实上,宝宝正常的“恋物”行为不是病态,是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的,通常多数宝宝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玩偶才可入睡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宝宝的依恋物。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依恋物的卫生,其他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渐进式戒除,比如多买一件,不论是毛巾、小棉被还是小枕头,当发现宝宝有特别依恋的现象时,不妨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买一件,方便替换清洗,维持基本的卫生清洁。多找替代品,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情有独钟。”Mary说。

如何戒除恋物习惯

来一场戒除仪式吧

对许多父母来说,要抽掉宝宝的奶嘴、旧毛毯巾、枕头,那可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善良的出发点总是换来宝宝的哭闹不休,然后又跌进妥协的深渊。究竟怎么改掉宝宝的恋物习惯呢?让已经懂事的孩子离开他的恋物,跟自然离乳有某种意义上的神似。钱报童玩会粉丝开心妈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好办法——为恋物举行告别小仪式。

首先,在帮宝宝戒除恋物习惯时,全家的态度一定要一致。给孩子做铺垫的前提下,到了一个约定的时间,不妨与宝宝一起举行戒除仪式,如戒奶嘴仪式,请宝宝跟奶嘴真正说byebye,一起把奶嘴“送走”。

“当时宝宝2岁多了,他常常听到家门口幼儿园做操的音乐就很激动。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他,奶嘴精灵长大了,陪伴宝宝时间够久了,他现在要上幼儿园去了,为此我还带他专门去幼儿园参观了一下。仪式当天,我还特意买了一个小蛋糕,给奶嘴精灵庆祝。”当然,此后孩子还是会提起奶嘴,但更对幼儿园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开心妈说,接下来,家长要常常给予宝宝奖励,帮忙宝宝找到其他兴趣,陪伴他,鼓励他寻找其他更有趣的事物。“这个阶段,我们全家又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与“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还看
宝宝的“表情语言”你得读懂
宝宝哭闹,该怎么办
婴儿常见的身体语言,你读懂了吗
改善宝宝的坏习惯的4大妙招
六个因素影响孩子阅读能力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我能够和孩子们沟通的理由
    尊重应是关心孩子的前提
    婴幼儿早期教育如何选择
    婴儿发烧 5大护理知识巧支招
    优秀妈妈的45条育儿经验
    爸爸,如果你爱我
    家庭教育被忽略的8个大于号
    快乐爬行成就体智全能宝宝
    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让孩子冰雪聪明的六大秘诀
    新生儿肚脐发炎如何处理
    40条经典的国外家教经验
    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
    婆媳育儿需要“斗法”吗?
    “焦虑时代”做自信父母
    职场妈妈育儿有八“忌”
    夏季宝宝防蚊7个实用小窍门
    “富三代”亲子策略
    0~3个月婴儿早期教育方案大盘点
    必须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同情
    盘点易被父母误解的育儿常识
    小儿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由小看大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10大方法
    抢跑让中国家长陷入集体焦虑
    冬季宝宝皮肤干燥怎么办?
    韩国“自然育儿法”面面观
    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十二种方法
    管他呢,一千夜!
    手足口病症状:七条特征早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