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背后有“隐情”-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孩子不听话背后有“隐情”

孩子不听话背后有“隐情”

2015-09-07

听话,涵盖了父母对宝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长到两三岁,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却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

于是,不听话就成了爸爸妈妈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不过,你想过没有,宝宝为什么会不听话?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隐情呢?

试试插座里面有什么

镜头回放

2岁的涛涛很有兴致地在电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头伸了进去。手被击了一下,他猛地缩回来,疼得大哭。妈妈闻声从厨房里跑过来,气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两巴掌:不是跟你说过它危险、小孩子不能碰吗?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话

这个东西真有意思,妈妈把电饭锅的插头插进去,不一会儿,好吃的饭就做好了;还有我床头的台灯,插上它才能亮我想看看这几个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可是,妈妈不让我碰它,总说危险,但爸爸妈妈能摸它,我也能!

解读宝贝

涛涛这样做是出于好奇。两岁左右的孩子还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也不大明白什么是不听话。就宝宝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只能懵懵懂懂地了解语言的表面含义,一知半解,并不理解父母的话的全部含意;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一次的指示太多,导致他们记不住。

你的做法

摸电门、玩火一类的危险活动一定要被制止,但最好让孩子眼见为实。比如找一些相关的故事书、电视片给孩子看,告诉他:如果触电会受重伤,非常疼;厉害的还有生命危险,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样做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自觉地接受爸妈的指令。

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镜头回放

碗里的菜还有这么多,宝宝怎么自己不吃呀?妈妈说着,已经把一勺虾仁胡萝卜豌豆丁送进纯纯嘴里。纯纯则很有兴致地用她的小勺敲打着盘子和碗,半天也没把嘴里的菜嚼碎咽下去。妈妈一把拿走她的勺子,严肃地说:好好吃饭!纯纯却又抓起筷子继续敲,对妈妈送到嘴边的菜,就是不张口

孩子的心里话

每次吃饭,妈妈都让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欢吃、不喜欢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边吃边玩才好呢。听,我用小勺敲出的声音多好,我就想一边吃一边玩!

解读宝贝

2岁宝贝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试图去做,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喜欢说不,或干脆执拗地对着干。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第一反抗期了。

你的做法

避免孩子说不的有效方法是父母给出一些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对纯纯,妈妈可以问:你是愿意先吃饭,然后妈妈和你一起敲,还是愿意磨磨蹭蹭地吃,吃完立刻睡午觉?因为有妈妈这个大玩伴儿,孩子多半会选择前者。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孩子不听话背后有“隐情””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孩子不听话背后有“隐情””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做好六件事 改善宝宝害羞
    训练宝宝好奇心的N种方法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宝宝的阅读习惯从可以竖起头起
    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宝宝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快乐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认识宝宝的情绪
    宝宝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发展儿童同情心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孩子还小”的观念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